<p class="ql-block">2015年,人们解剖了一头在加拿大搁浅的蓝鲸1 ,这才发现,之前很多关于蓝鲸器官大小的认识是错的,大概因为很少有机会测量蓝鲸器官的大小和重量。许多权威资源宣传的一个普遍观点认为,蓝鲸的心脏有小汽车那么大,足足有半吨重;然而,它的实际大小只有游乐场的碰碰车那么大,重量相当于一辆中型摩托车——大约180公斤。在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展出的一个蓝鲸心脏复制标本有1.5米高——这是迄今已知最大的心脏。另一个家喻户晓的观点认为蓝鲸血管也很粗大,成年人甚至可以游泳穿过它最粗大的血管。这也是一种误传,事实上蓝鲸最粗的血管(主动脉)和人的头部直径相当。</p> <p class="ql-block">▲ 蓝鲸是海洋巨兽不过,蓝鲸仍然拥有很多惊人之处:一头成年蓝鲸的嘴可以装下90吨海水,光是舌头的重量就有2.7吨,比3辆大众甲壳虫汽车还要重。它发出的声音也很大(高达190分贝,而喷气式发动机只有140分贝);虽然人感受不到它的强度,但是这种低频声音可以在海底传播数百公里。不过,出乎我们的意料,蓝鲸的声音只能在动物界排第二(在能持续发声的动物中,还是数它最强);第一名应当归属于能够发出 200分贝声音的小型手枪虾。2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蓝鲸身为地球上最大的一种动物,应当以大型动物为食。其实它的嗓子直径只相当于一只餐盘大小 —— 大约23厘米。蓝鲸主要以磷虾为食(一种类似于虾的甲壳类动物,平均体长5厘米),有时还会以更小的桡足动物为食(大部分只有1到2毫米长)。蓝鲸采用冲刺游动的方法捕食,在下潜到一定深度后掉头加速向上冲刺,一口吞食大量的磷虾,然后用鲸须(角质板/须板)把海水滤掉。</p> <p class="ql-block">▲ 蓝鲸鲸吞鱼群蓝鲸一口可以摄入200万千焦耳(50 万千卡)的能量!一年中有些时段,蓝鲸一天可以摄食近4公吨。这种冲刺捕食的方式可能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力学事件”。蓝鲸还利用一种独特的感觉器官来协调下颌的动作,以免由此产生的巨大力量把自己弄伤。3、4</p><p class="ql-block">潜水健将</p><p class="ql-block">蓝鲸和所有哺乳动物一样需要呼吸空气,它每次只能在水下呆20分钟左右。蓝鲸是一名潜水健将。蓝鲸的肺和其他水生哺乳动物一样,可以随着下潜深度和水压的增大而逐渐收缩,浮力也就会随着水深增加而减小。蓝鲸不像潜水员那样,需要使劲划水,克服自身浮力之后才能使头部朝下。它们能够毫不费力地迅速克服渐强的浮力,潜入水底。蓝鲸在冲刺捕食和呼吸之前的下潜深度通常不超过 100 米,蓝鲸最大下潜深度记录为 500 米。</p> <p class="ql-block">▲ 鲸鱼在深海潜游</p><p class="ql-block">起源</p><p class="ql-block">因为蓝鲸生活在水中,所以我们从智慧书第一章中可知,大能者在创造周的第5日与其它水生动物一道创造了蓝鲸——比人类和蓝鲸所谓的陆地哺乳动物祖先早一天出现。这也否定了一切想要把“物种在漫长岁月中逐渐出现”的年老地球论和智慧书调和的企图。鲸从来都是鲸,它们只能和同类交配繁殖,与其它动物无异(创1-11、12、21、25)。这也引起了一个有趣的讨论,大^能者在创造周一共创造了多少类不同的鲸。虽然我们无法得知确切的数目,但是肯定比现有的鲸种类要少,因为目前已经发现了几个不同品种的鲸之间可以交配。这说明能够交配的不同鲸种都源自共同的鲸类祖先。曾经就有蓝鲸和长须鲸杂交的记录。5</p> <p class="ql-block">▲ 鲸的种类繁多一个生物群体,在现成的遗传信息的基础上,分化成多个种群,这个过程是合理的,也是可以观察到的,但是分化种群仍属于同一类;如果不是鲸,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变成鲸的。6</p><p class="ql-block">庞大体型十分安全</p><p class="ql-block">海洋中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大到能独立捕食蓝鲸。逆戟鲸(虎鲸)有时会成群结队反复攻击蓝鲸,直到蓝鲸受伤严重,无法逃脱。不过,对一头成年蓝鲸发动这样的攻击很少成功,更为常见的情况是,逆戟鲸将蓝鲸幼崽和母亲分开后对幼崽进行攻击,这样更容易得手。除了人类以外,没有其它生物能杀掉巨大的蓝鲸。在人类有组织的捕鲸行动开始之前,据估算,蓝鲸的数量大约为25万头。但是由于鲸油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哪怕只是捕获一头蓝鲸也能获得极为丰厚的回报,因此19到20世纪的猖獗捕鲸行为致使蓝鲸几近灭绝。仅在1931年就有近3万头蓝鲸遭捕杀。</p> <p class="ql-block">▲ 大象、鲸鱼和飞机的体型对比196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最终下达了捕杀蓝鲸的禁令,蓝鲸的数量也有所恢复,目前的数量大概有1万到1.4万头。大多数人永远没有机会在海上与蓝鲸不期而遇。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欣赏这庞然大物,对造物主创造的这样一种彰显他荣耀和创造大能的生物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进化论的传说</p><p class="ql-block">进化论者认为现代鲸是由陆地动物进化而来的。他们认为,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腿变成了鳍,下垂的尾巴出于巧合抬升了起来,盆骨消失了。大型鲸(包括蓝鲸)的牙齿变成了鲸须,用来把海水和小虾分开——遗憾的是,这些观点没有相关的化石予以佐证。7进化论者认为,包在鲸盆骨区组织中的小型骨骼要么是下肢带骨退化的残留,要么是后肢退化的残留,要么两者都是。但是,这些用来固定生育肌肉的骨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可能是毫无用处的退化残留。8与更为著名的所谓“马序列”的祖先一样,一种关于鲸的进化序列也开始出现,各种版本大同小异。一般来说,蓝鲸的进化序列始于 5000 万年前的巴基鲸。之后经过了6到8种进化形态,最终形成了 2500 万年前的艾什欧鲸(Aeticetus)。该序列中最著名的是游走鲸(Ambulocetus)和罗德侯鲸(Rodhocetus)。但问题是:进化论这种臆想的进化序列没有任何化石证据支持,从目前已经出土的化石记录中,根本找不到所谓的“鲸鱼进化”过程中的中间过渡形态化石。缺乏如此重要的关键证据,进化论又如何在“鲸鱼进化”的故事中去自圆其说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