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日记55】抱球桩

Angel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晴</b></p> 题记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2025年7月23日起开始记录自己站桩的时间和感觉,在记录中坚持,在记录中小结,在记录中反思,在记录中感悟,在记录中进步,在记录中身心更健康!</p> 站桩的好处 <p class="ql-block">站桩是中国传统武术、气功和养生实践中的一种基础训练方法,尤其在内家拳(如太极拳、形意拳、大成拳等)中占据核心地位。站混元桩(又称"抱球桩")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桩法之一!</p><p class="ql-block">一、为何站桩?</p><p class="ql-block">(站桩的核心作用)</p><p class="ql-block">1. 筑基固本</p><p class="ql-block"> 通过静态姿势调动气血、强化筋骨,培养"整体力"和"浑圆力",为武术发力打下基础。</p><p class="ql-block">2. 调节身心</p><p class="ql-block"> 在静止中训练意识对身体的控制,达到"形松意紧"的状态,调和神经系统。</p><p class="ql-block">3. 能量蓄积</p><p class="ql-block"> 传统理论认为站桩可凝聚"内气",形成"丹田鼓荡",提升生命能量(现代科学解释可能与生物电、筋膜网络激活相关)。</p><p class="ql-block">二、站桩的好处</p><p class="ql-block">(科学与传统视角结合)</p><p class="ql-block">1. 生理层面 </p><ul><li> 增强下肢力量及关节稳定性(尤其膝关节、髋关节)。 </li><li> 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压(通过静力性收缩促进微循环)。 </li><li> 调整脊柱姿态,缓解腰背疼痛(纠正骨盆前倾等不良体态)。 </li><li> 提升免疫力(研究证实长期站桩可增加NK细胞活性)。</li></ul><p class="ql-block">2. 心理层面</p><ul><li> 降低皮质醇水平,缓解焦虑、抑郁(类似正念冥想的效果)。 </li><li> 提高专注力,培养"身心合一"的觉察能力。</li></ul> 抱球桩 <p class="ql-block">混元桩(抱球桩)练习方法</p><p class="ql-block">1. 基础姿势</p><p class="ql-block">双脚:与肩同宽或略宽,脚尖平行或微外八,重心均匀分布(可想象"三足鼎立":脚跟、前脚掌内侧、前脚掌外侧)。 </p><p class="ql-block">膝盖:微屈(不超过脚尖),似直非直,有"膝窝如夹球"之感。 </p><p class="ql-block">胯部:松胯下坐,如坐高凳,尾闾微前卷(纠正腰椎过度前凸)。 </p><p class="ql-block">躯干:脊柱竖直,下颌微收,"虚领顶劲"(头顶如悬丝线)。 </p><p class="ql-block">手臂:环抱胸前,掌心向内如抱气球,肘部下沉(腋下似夹鸡蛋)。 </p><p class="ql-block">呼吸:自然腹式呼吸,逐渐过渡到"逆腹式呼吸"(吸气时小腹微收)</p><p class="ql-block">2. 核心要领</p><p class="ql-block">松而不懈:肌肉放松但保持关节撑拔(如"棉里裹铁")。 </p><p class="ql-block">意念活动: </p><p class="ql-block"> 初级:想象怀抱气球,既不可压瘪也不让其飘走。 </p><p class="ql-block"> 进阶:体会"撑三抱七"(向外撑力30%,向内抱力70%)的张力平衡。 </p><p class="ql-block">时间:</p><p class="ql-block">初学者从5分钟开始,逐步增至30分钟以上(以双腿轻微颤抖但不变形为度)。3. 常见错误与纠正</p><p class="ql-block">耸肩:提示"肘坠肩落",可刻意沉肘后再调整。 </p><p class="ql-block">挺腹:用"敛臀提肛"调整骨盆位置。 </p><p class="ql-block">膝盖过屈:在膝盖正前方放椅子监督,保持膝尖不超脚尖。</p><p class="ql-block">四、进阶方向</p><p class="ql-block">1. 动桩训练:在静态桩基础上加入缓慢重心转移或手臂微动(如"云手桩")。 </p><p class="ql-block">2. 桩功试力:通过外界轻微阻力(如他人推拉)检验结构稳定性。 </p><p class="ql-block">3. 站桩结合吐纳:配合呼吸进行"开合"训练(吸气时微扩,呼气时微合)。</p><ul><li>注意事项</li></ul><p class="ql-block">饭后1小时内不宜练习,避免空腹低血糖。 </p><p class="ql-block">站桩后需做腿部放松(拍打、散步),避免乳酸堆积。 </p><p class="ql-block">高血压患者慎用高位桩(手臂不过肩),心脏病患者需缩短时间。</p><p class="ql-block">站桩的效果需长期积累(建议每日晨练),初期可能有酸麻胀热等"得气感",均属正常生理调整反应。若出现头晕、膝盖剧痛需立即停止并调整姿势。</p> 站桩日记 <p class="ql-block">站桩时间:下午4:40左右</p><p class="ql-block">站桩地点:家三楼凉亭</p><p class="ql-block">站桩时长:抱球桩约30分钟</p> <p class="ql-block">今天站抱球桩30分钟感受:</p><p class="ql-block">1.站桩前我意注百会虚领,尾闾下沉,上下动一动,前后摆一摆,找到舒适位置定位,再起手抱圆,以呼气形式找含胸感觉。想象“玉树挂宝衣”,肩像一个衣架,挂着身体,两手臂和身体毫不费力地垂着,让双臂和身体放松。</p><p class="ql-block">2.今天站桩几分钟就找到如坐高凳之感,且非常轻松,享受。</p><p class="ql-block">3.站桩整个过程中,口中津液不断,像泉水一样涌出。我分小口地吞下涌出的甘津液。</p><p class="ql-block">4.当我意想“形松意充,顶天立地”时,感觉自己整个人变高大了。</p><p class="ql-block">5.双手手指、手掌有发麻、发热、发胀、蚁走之感。有意两手相靠,左右手指产生相斥的气。</p><p class="ql-block">6.站桩我感觉手心、双臂、双肩,背,双腿及全身都有微热,微出汗。</p><p class="ql-block">7.站桩过程中,我意注站桩姿势的调整,杂念较少。</p><p class="ql-block">8.由于我有过敏性鼻炎,鼻子总不舒服,但在站桩中和站桩后,我感觉鼻子很舒畅。</p><p class="ql-block">9.今天站桩后,以前的感受:自己的右脚从前到后分成两半,内侧高外侧低,鞋底中间从前到后好像有一条线磕着脚底。今天好像没有了,只是脚底稍微有一点点麻。</p><p class="ql-block">10.在站桩约5分钟后,我感觉从肚脐到捧手处有一股气,这股气撑圆着我的双臂,腹前真的好像有一只大“气”球。我试着双手往腹部回收,有受阻感。</p><p class="ql-block">11.今天站桩30分钟后新感觉:特别轻松,双腿没有沉重感,但有稳稳地插入地下之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