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天下午看了棠樾牌坊群后,我们直接前往徽州古城边上的如家诗柏·云酒店(歙县徽州古城店)住宿。徽州古城隶属歙县,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始建于秦朝,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以明清时期的徽派建筑、青石板街巷和深厚文化底蕴著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2日,我们起了一个大早,在宾馆里用完早餐,一行五人就兴冲冲的奔赴徽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一踏入歙县的门槛,仿佛穿越回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我们漫步在古徽州的记忆里,而非攀登黄山的巍峨之巅。</p> <p class="ql-block">古城位于黄山与新安江之间,山水环绕形成“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格局。五峰拱秀(问政山、乌聊山等)与六水回澜(丰乐河、扬之河等)共同构成山水基底,既有“水西万株树,玉塔照银阙”的诗意画卷,也保留着徽墨歙砚、程朱理学等文化印记。</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现存马头墙、青石板路、斗山街等传统元素,徽州府衙、许国石坊、渔梁坝等历史建筑展现了明清时期城市风貌。近年通过“微改造”工程恢复街巷原貌,府衙广场被评为“最干净的徽客厅”。</p>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的府瞰整个徽州古城,我们登上了古城墙上的瓮城段。徽州古城的瓮城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现已成为展现徽州历史文化的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瓮城,中国古代城门防御系统中最大的陷阱。</p> <p class="ql-block">城墙上览新安江风光,山水环绕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瓮城又称月城,位于主城门外,呈半月形或方形,具有军事防御作用。古代敌人攻城时,关闭前后城门形成“瓮中捉鳖”的包围圈,配合城墙上的箭楼、雉堞等设施,可居高临下抵御外敌。</p> <p class="ql-block">阿娟突然跳起了平时深藏不露的优美舞姿,让众人惊讶不己。</p> <p class="ql-block">瓮城内现存南谯楼、徽州府衙等历史建筑,与瓮城共同构成“城套城”的独特格局。</p> <p class="ql-block">徽州的建筑风貌:以徽派建筑为核心,包括:城墙与城门:现存明清城墙,如潮水瓮城门至镇安门段,展现“府县双城”格局。街巷与民居:青石板路、马头墙、木质门板商铺,斗山街等古巷保留砖雕木雕。标志建筑:许国石坊(明代八脚石坊)、徽州府衙(元代府级衙署)、南谯楼等。</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誉东方凯旋门,四百年历史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斗山街藏豪门阔府,古建筑博物馆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粉墙黛瓦间寻徽州之美,笔墨纸砚中品文化之深。千年古城歙县,黄山脚下的璀璨明珠,令人心生向往。</p> <p class="ql-block">黄宾虹纪念馆位于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潭渡村,是黄宾虹故居,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黄宾虹(1865—1955)是中国近现代山水画大师,与齐白石并称“南黄北齐”。他1876年回乡应试时居住于此,后成为其创作的重要基地。故居曾因年久失修,2009年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故居为清代砖木结构建筑群,占地657平方米,包含宾虹草堂、石芝阁、画室、冰上鸿飞馆等展室,陈列黄宾虹生平事迹、书画手迹及生前使用实物。</p> <p class="ql-block">许国石坊,又名大学士坊,俗称“八脚牌楼”,跨街而立。许国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全国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社会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载体。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p> <p class="ql-block">徽园建筑群以粉墙黛瓦为主色调,采用穿堂式天井布局,飞檐翘角与马头墙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辛勤劳作着的补鞋匠。</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中和街与新南街的拐角处有一处名为税务上顶的特色建筑群,这是许多游客容易忽略的景点。作为古代税务机构所在地,这里曾是徽州商税征收的核心区域,现存建筑保留了明清时期税务管理的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中和街和新南街拐角处的偶遇。街角钟楼成为时间见证者,记录着街道百年变迁。</p> <p class="ql-block">摊位上的丝瓜、南瓜和冬瓜,看上去与我们这里的作物有点相似。</p> <p class="ql-block">闻名显赫的斗山街。斗山街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一级保护区,因七丘相连状如北斗得名。该街保存明清时期徽派建筑群,涵盖汪氏家宅、杨家大院、许家厅、潘家大院等典型民居,现存叶氏贞节坊、千年蛤蟆井及徽州木雕砖雕遗存等历史景观,形成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文化景观。巷道以青石板铺就,两侧高墙窄巷、马头墙林立,体现徽商宅院天井式布局特色。</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象所有的古巷一样,歙县的斗山街巷道隐藏着太多的幽暗凄迷。</p> <p class="ql-block">蛤蟆井。艰苦奋斗、乐善好施、天人合一。又名“姊妹井”井外井”,建于唐代,位于徽城镇斗山街。相传古徽城群众掌斗山而居,远离新安江。自建郡以来,水一直困扰着群众生存。先人多处打井取水,均无功而返。直到唐代贞元年间,一大户大家偶然看到一处土坎上常年住着一对蛤蟆,深受启发。在蛤蟆栖身之处据井,果然泉水喷涌而出,从此不再为无水可用发愁。蛤蟆井造成后,该户人家无偿让于左邻右舍来家中取水,取水的人排起了长龙,有时也为先来后到之事偶有小瞧,这户人家考虑到斗山街大多住户仍缺水严重,于是决定破墙再凿出一口井,无偿捐与街坊公用,并围井而建一井形建筑,寓意井外有井、天外有天,墙内墙外,乡里乡亲,两口一模一样的井,便是"姊妹井”“井外井”的由来。千百年来,两口并滋养着烟火袅袅的日子,也守望着古城百姓的安宁。启示精神:①体现了古徽州弘扬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智慧,提倡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优秀传统生态文化。②体现了古徽州民众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富有坚定目标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③体现了古徽州文化历来具有扶贫济困、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中和街是徽州古城的核心商业街,以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和商业繁华著称。</p> <p class="ql-block">中和街原名大街、解放街,是徽州府城历朝历代最繁华的主街,现街道两侧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民居,街道名称保留了“建设桥”“工农食堂”“税务上顶”等历史地名。近年来,中和街通过商业整合保留了部分传统店铺,如“歙采缤纷”特产店,目前歙县仍有两家门店。</p> <p class="ql-block">时间还早,顺便去徽州历史博物馆逛了一圈。</p> <p class="ql-block">歙县徽州古城南谯楼南侧,2021年开馆,前身为1958年筹建的歙县博物馆,2025年成为安徽博物院分院。</p> <p class="ql-block">小不点的邮局也是徽州古城里的一个热门景点呀!递铺,在宋代时是专门传递公文的机构,慢慢的,也有了传递书信的功能,在徽州古城的这个小小递铺里,游客们相继在这里购买明信片,写上一两句对友人,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连同自己在外游玩的喜悦,一同随着明信片,寄向远方······</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城一览。人曰:偷得浮生半日闲,我们亦曰之,借的半日游徽州。利用下午坐高铁去武夷山之机,上午就草草游览了一遍历史名城—徽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今天就在九曲码头附近的星村镇大布岭清品茗宿住一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