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山门又称水西门,水陆两栖,曾是南京城西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历史悠久,大明水观云台隘,唐宋酒肆赏心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山门由三道瓮城、四道城门组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内瓮城结构,规模仅次于聚宝、通济二门。明清以来,三山门一带商贾云集,汇聚城门内外。然而到了今天,我们很难找到三山门的遗址了,这块遗址已被种上绿植,被围栏保护着。很难想象这块巨大的石头,在数百年以前还是当时繁华的水西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西水关,南京城内秦淮河的下水关,控制着离开南京城的秦淮河水流。与之对应的是秦淮河内。秦淮河上游的东水关。它们都是用来调节南京城内秦淮河中的水量大小的。那它们是怎样调节南京内秦淮河的水位的呢?</p><p class="ql-block">分以下几种情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南京城内发生洪水,将南京城内发生洪水,这时需要将东水关关闭,以防秦淮河上游的水流进流入南京城。再将西水关开启,让南京城内的洪水流流出,进入长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秦淮河上游地区发生洪水,水流即将由秦淮河进入南京城,那么就将东水关封闭,将西水关也封闭。这样,洪水就会流入外秦淮河,绕着南京城的城墙,最终汇入长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南京城内如果处于枯水期,那么就需要将西水关关闭,这样不让仅存的那一点水资源流出去,再将东水关完全打开,让上游的水流流进南京城,这样就可以解决居民的用水问题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四、如果南京城内的秦淮河水位处于正常范围,那么就将东水关和西水关的闸门各开一半,按实际情况动态调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到这里,有人就有疑问了。闸门有时候开,有时候关,这样就会导致断流。那船只怎么通过水关呢?聪明的古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水关里再增设一个闸门,和原来的闸门形成两扇闸门的船闸,这样船只通过的时候,可以只开一个闸门到船闸中间了,再把那个闸门落下,开第二个闸门,这样船只就可以通过水关了。具体的情况如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先从怎样出南京城的船队讲起。首先把内侧的闸门打开,让准备出南京城的船队进去,然后把内侧的闸门关上,把外侧的闸门打开,让船队出去,这样就完成了出城的操作。如果要进南京城的话,只需要把外侧的闸门打开,让船队进入船闸内部,再把外侧闸门关上,将内侧闸门打开,让船队进入南京城,完成进城的操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赏心亭,北宋年间,知州丁谓为保存宋真宗御赐《袁安卧雪图》而建。主楼高24米。群楼高9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丁谓,还真是个神童,他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只要他听别人读过一遍文章,他立马就可以背出来,无论过了多久都不会忘记。长大了以后当了副宰相,当时的正宰相是寇准,一天,举办宴会,寇准当时年龄大了,酒不小心洒到了胡须上。丁谓看见了这一情况,立马就起身来到寇准面前,帮他擦掉了胡须上的酒,但寇准当场就把丁谓骂得狗血淋头,说:“你这个堂堂副宰相,帮别人擦胡须的事儿,也需要你亲自来吗?”这就是“溜须拍马”的典故。从此,丁谓就越来越恨寇准。他开始在皇帝面前说寇准的坏话,排挤寇准,后来寇准终于被排挤下去了,他自己当上了宰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回赏心亭,在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登过赏心亭,就比如辛弃疾。说到辛弃疾,他可是中国历史上武力值最高的文人。你没有听错,没有之一。他曾经带着50名精兵,潜入3万敌军的军营里,生擒过张安国。由此可以看出,辛弃疾是一个有勇有谋,并且文武双全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里再分享几幅赏心亭的对联:“千古词章悬日月,一怀忧愤枕山河”、“庭前壮景千秋史,笔底惊雷万古词”、“栏杆拍遍英雄气,淮水鉴明天地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西水关前,遥想水西门繁华。洪武皇帝转商战。赏心停下,流连秦淮河美景,爱国诗人留名篇”。而如今,我们站在西水关旁,还能想起当时水西门的繁华盛况。站在赏心亭边,还可以感受到那浓浓的爱国情怀,仿佛完成了一次与历史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全文1450个字,根据语音叙述记录,父母协助文字转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家长手记:</b>西水关前,遥想水西门昔年商旅辐辏的盛景。那三山瓮城已隐于芳草,唯留治水智慧在东、西水关间流转。登临赏心亭,犹闻辛弃疾拍遍栏杆的回响,一腔英雄气,尽付与淮水东流。此地是石头的史书,亦是江河的诗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