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宅源汇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诗/酒醉诗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民居深处起层楼,西大街前巷陌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晋乡祠栉风雨,百年古宅富春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青砖墙体韶光在,红石根基岁序遒。</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见证晋商兴废史,繁华隐约忆风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2px;">漯河:西大街隐藏着一座古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原创 情满漯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3年03月16日 河南</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文:孙爱国</p> <p class="ql-block"> 前几天,小编和漯河市建筑学会原秘书长刘志杰相约来到漯河二中,本想了解和拍摄一下校园内的三晋乡祠。可在校门口的台阶旁,正好遇到几位在暖阳下闲聊的老人,刘工主动递上香烟和几位老人搭讪。没想到,通过和他们的交谈,得知就在不远处还有一座古建筑,这可是个意外收获,走,看看去。</p> <p class="ql-block"> 我们绕过曲曲弯弯的巷道,在居民区深处找到了这幢古建筑。它已被民房包围,只有在北面才能看到它的一半“尊荣”。这座古建筑东西五间,上下两层。红色条石根基,青砖墙体并有红石镶嵌点缀。楼上已没人居住,楼下还住着两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 楼下住着一位老人,自1963年来到漯河后一直住在这里,老人说:我们来的时候,这房子前后还有伸出的屋檐,后来失修坍塌了,维修后,几十公分的屋檐就没了。现在的铁网是前几年孙子加装的,害怕房顶的瓦片脱落伤人。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只知道这房子的主人叫姜老五,外地人,其它情况不太了解。</p> <p class="ql-block"> 这么大的青砖,红石板挑檐,还有这么精美的砖雕,应该是个大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 二楼的窗户过梁为砖拱结构。</p> <p class="ql-block"> 根基为红色基石,看上去非常规整。</p> <p class="ql-block"> 中间的进户门口上有过木,门框和门板摇摇欲坠。</p> <p class="ql-block"> 从锈迹斑斑的门链上看,年代已很久远了。</p> <p class="ql-block"> 门板上的铆钉这么大个儿,可见当年是多么坚固。</p> <p class="ql-block"> 这是通往二楼的楼梯,楼梯扶手已不存在,目测一层的高度至少有3.5米左右。</p> <p class="ql-block"> 楼梯很陡,每一个台阶高约有40公分左右,上起来还是很费劲的。岁月已把楼梯板磨损地坑坑洼洼。</p> <p class="ql-block"> 楼板至今还完好无损。</p> <p class="ql-block"> 看看这房屋的墙体有多厚,至少也有60公分吧!</p> <p class="ql-block"> 楼上房间的门牌能清楚的看到“西大街69”。</p> <p class="ql-block"> 房顶的大梁、二梁、檩条、椽子、和扒砖都很完好。</p> <p class="ql-block"> 在屋脊檩条的“嵌”上,可以看到 “贰拾年岁次”,由于前面没有年号,所以建筑的年代就有两个选项。1、如果是清道光“贰拾年岁次”,那么建筑时间应该是1840年,距今是183年。2、如果是光绪 “贰拾年岁次”,建筑时间应该是1894年,距今有129年。</p> <p class="ql-block"> “嵌”上的 “小阳月下浣”,即竣工时间是农历十月下旬。</p> <p class="ql-block"> “嵌”上可以证实此房的主人为姜惠普,就是前面说的姜老五,据说是南阳人。但建房的年代还是没找到有力的佐证。不过,小编与刘工通过讨论分析认为:这座古建筑很可能建于清道光“贰拾年岁次”,1840年,距今是183年。</p> <p class="ql-block"> 漯河的三晋乡祠位于寨内西大街,原名关帝庙由晋商修建于清乾隆34年(公元176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这座古建筑就坐落在三晋乡祠东南方向的西大街上,距离不足百米。就是因为漯河位居中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水旱码头,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古语有“江南百货翠,此处星辰罗”之称,一时间,全国客商纷至沓来,在沙澧两岸落地淘金。我们分析认为,从这座古建筑的整体设计来看,二楼五间中间没有隔墙,是贯通的,应该是家客栈,服务客商而建。(如果您有不同看法,可在下面留言栏留言共同探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