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介休位于山西省中南部,是大太原都市圈南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它因春秋时期介子推休逝于此而得名,有“三贤故里”之称,也是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介休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43.21万。这里文旅资源丰富,有绵山、张壁古堡等知名景点,还有后土庙、祆神楼等众多文物古迹。同时,介休也是山西省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物流枢纽</p> <p class="ql-block">“三贤”是山西介休的文化符号,指春秋贤臣介子推、东汉教育家郭泰、北宋名相文彦博。</p><p class="ql-block">介子推随晋文公流亡,割股奉君却拒受封赏,隐于绵山,是寒食节的起源;郭泰学识渊博,在介休设馆授徒千余人,被誉为“介休先生”,影响深远;文彦博历仕四朝,曾拜相,晚年退居介休,以清廉正直闻名,还留下“文彦博树洞取球”的典故。三人德行与功绩流传至今,是介休精神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位于山西介休市顺城关大街东侧,是中国仅存的祆教建筑。据考证,其始建于北宋,由文彦博所建,明万历年间改建,清康熙、乾隆间重修。它集山门、乐楼、过街楼于一体,平面呈“凸”字形,为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高约25米。楼顶琉璃华美,檐下木雕有猛虎、牧羊犬等异域图案。1996年,祆神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祆教文化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祆神楼的建筑风格堪称中西文明交融的典范与中国古建艺术的瑰宝,其独特性与艺术价值举世罕见。</p><p class="ql-block">作为“三晋四大名楼”之一,它以精妙构思将山门、乐楼、过街楼三位一体融合,平面呈“凸”字形,三重檐十字歇山顶结构恢弘灵动,25米高的纯木构楼体全凭榫卯咬合,未用一钉,尽显明清楼阁建筑的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装饰上更具突破性,琉璃脊饰色彩斑斓,雕刻着胡人乐伎、火焰纹等波斯元素,斗拱间的猛虎、牧羊犬等异域圣兽与本土纹样交织,还暗含祆教“三”的崇拜符号,是丝绸之路上文化交融的“活化石”。其形制既循中原古建规制,又饱含异域风情,被誉为研究祆教文化与古代建筑史的孤品。</p> 网络视频 光影人像 介休城隍庙 <p class="ql-block">介休城隍庙位于山西介休市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现存建筑以明清时期为主,是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庙院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分布照壁、山门、仪门、献殿、正殿等建筑,布局规整,尽显传统礼制。其中,献殿与正殿的木雕、石雕尤为精美,龙纹、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正殿内曾供奉城隍神像,旧时是民众祈福、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如今仍是展现介休古代建筑艺术与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p> 后土庙 <p class="ql-block">马老师航拍全景</p> <p class="ql-block">介休后土庙位于介休市区,始建于南朝宋,现存建筑以明清为主,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琉璃艺术的宝库”。</p><p class="ql-block">庙院坐北朝南,中轴线贯穿山门、过殿、三清殿等,布局严谨。核心建筑三清殿屋顶覆盖黄、绿、蓝三色琉璃瓦,脊饰龙凤、人物等造型,流光溢彩;殿内壁画线条流畅,题材丰富。庙内还保存有宋至清的碑刻,记载着庙宇沿革,既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遗存,也是展示晋派琉璃工艺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介休后土庙影壁的历史背景与庙宇整体沿革紧密关联,其现存形态主要奠定于明清时期。</p><p class="ql-block">后土庙始建于南朝宋,后经宋、元、明、清多次修缮扩建,而影壁作为庙前礼制与装饰建筑,大概率随庙宇在明清的大规模重修得以完善。它的建造既遵循中国传统古建筑“前有照壁”的布局规制,用于界定神圣空间、藏风聚气;也因后土庙是祭祀土地神的场所,影壁的存在更强化了祭祀场所的庄重感,与庙内琉璃建筑群共同展现了明清时期晋地的建筑技艺与民俗信仰。</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琉璃工艺是中国传统高端釉陶技艺,核心是在陶胎或瓷胎上施含铅、釉料,经高温(800-1200℃)烧制后形成流光溢彩的釉面,兼具装饰性与耐久性。</p><p class="ql-block">其关键特点有三:</p><p class="ql-block">1. 色彩丰富:以黄、绿、蓝、紫为基础,可调配出数十种颜色,明清时皇家常用黄、绿琉璃彰显等级;</p><p class="ql-block">2. 工艺复杂:需经制胎、素烧、施釉、釉烧等多道工序,釉料配方与烧制火候直接决定成品质量,难度极高;</p><p class="ql-block">3. 应用广泛:既用于建筑(如屋顶脊饰、影壁、瓦当),也用于器物(如摆件、供器),晋派、京派、苏派琉璃各有地域特色,其中山西介休后土庙的琉璃建筑,就是晋派琉璃工艺的巅峰代表。</p> 网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