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国庆与中秋双节叠加,八天长假的诱惑与“人从众”的顾虑交织,最初并未计划远游。毕竟往年景区摩肩接踵的场景历历在目,总觉得“心灵洗涤”易被人流冲淡。然而,10月3日的一场相聚,彻底改写了这个假期的轨迹。</p><p class="ql-block">爱妻远在深圳的闺蜜携其部队服役的先生、活泼聪颖的女儿来访。闲谈间,这位生在北方的军人提及对张家界的向往,既是对享誉国际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惦念,更是受老家在张家界的战友龙先生多年相邀的触动。一旁孩子“想去看山看水”的雀跃提议,让我们一拍即合。不如就利用节前剩余时光,去张家界赴一场不赶热闹、只寻本真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说走就走,四百公里奔赴乡土之约</p><p class="ql-block">10月4日清晨7时,我们一行5人驾乘一辆7座理想L9插电汽车,从娄底正式启程。导航规划的路线清晰,经华常高速转长张高速,全程近400公里。秋日的晨光透过车窗,高速路两侧的稻田泛着成熟的金黄,原本因“临时决定”而生的仓促感,被一路渐浓的期待取代。</p><p class="ql-block">历时3小时40分,我们顺利抵达张家界境内,可下高速后的行程却多了几分“意外”。前往龙先生家的40公里乡村道路崎岖难行,部分路段正逢维修,车轮碾过尘土飞扬的路面,车身不时颠簸,倒也让这场旅行多了几分贴近土地的真实感。</p><p class="ql-block">当导航提示“已到达终点”时,路边早已站着一位身材敦实、笑容爽朗的土家汉子正是龙先生。他身着简单的军色长袖衬衣,手里攥着刚从地里摘的几颗野柿子,见我们下车,快步迎上来接过行李,“一路累了吧?快进屋,饭都快做好了!”</p><p class="ql-block">龙先生的家在张家界市南山坪乡双湖村,一处尚未被商业开发的“处女地”。海拔约800米的龙家嘴,四周是参天古树,远处隐约能听见高山流水的声响,100多米高的瀑布藏在林间,只闻其声、暂未见其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野寻趣,悬崖瀑布与百年古树下的乡村肌理</p><p class="ql-block">“屋场下面就有个100多米高的瀑布,像条白帘子挂在悬崖上,去看看不?”龙先生见我们对山野景致兴致浓厚,主动提议引路。我们早已忘却四小时车程的疲惫,连声应好。</p><p class="ql-block">沿着屋侧一条仅容一人通行的羊肠小道往下走,龙先生走在前面,不时用手扒拉开遮盖路面的蒿草。山路湿滑陡峭,部分路段甚至有水流漫过,我们不得不手脚并用,小心翼翼地向下挪动。约莫走了400米,终于抵达半山腰的观瀑点眼前的景象瞬间让所有人屏息。一条宽约10米的“白练”从悬崖顶端垂落,水流撞击谷底的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溅起的水雾在林间凝结成一团团白雾,缓缓升腾,将周围的绿树、岩石笼罩其中,宛若人间仙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负氧离子能达到2万多呢!”龙先生笑着说。我们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带着草木与水汽的清香,涤荡着肺腑,先前因赶路攒下的倦意一扫而空唯有肚子“咕咕”叫的抗议,提醒我们已到饭点。恰在此时,山间隔空传来女主人清亮的喊声,“当家的,带客人回来吃饭喽!”我们循着原路返回,方才觉得陡峭的山路竟也不那么难走,脚步轻快了许多。</p> <p class="ql-block">我们并未先进屋歇脚,反而被门前的景致勾住了脚步。这里地势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得能望见远处连绵的青山。门前一条水流充沛的水沟蜿蜒而过,下方是半亩左右的鱼塘原是稻田改建,水虽不深却常年流动。因地处石灰岩发育山地,地表覆土最厚处也不过一米左右,几处不大的梯田早已荒废,长满了齐腰的蒿草与野生树木,唯有门前一大块梯土辟为菜地,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尤其那几株辣椒树,在我们老家早已枯萎,此处却枝繁叶茂,挂满了红的、绿的辣椒,瓜果也沉甸甸地垂在藤蔓上,满是生机。</p> <p class="ql-block">回到龙家,一股浓郁的食物香气扑面而来女主人早已备好了满满一桌土家大餐,每一道菜都带着“就地取材”的新鲜与诚意。野枞树菌炖土鸡,菌子是清晨刚从屋后树林里捡的,肉质鲜嫩,汤汁鲜得能鲜掉眉毛。笋子炖腊猪脚,笋干是去年后山竹林采的鲜笋晒干留存,腊猪脚咸香浓郁,越嚼越香。排骨炖萝卜,选自养了两三年的“慢养土猪”龙先生说,家里的猪养在架在树木间的木板上,不催长、不喂饲料,肉质紧实。水煮草鱼是门前鱼塘里的鱼,足足有五六斤重,山泉水养出的鱼肉细嫩无腥,只用简单的盐和姜片调味,就鲜得让人停不下筷。还有小河鱼煮扁豆,山间溪水里捞的,个头不大却极鲜。猪腰与猪肝合炒,做法独特,没有丝毫腥味,口感滑嫩。当然少不了土家特色的“三下锅”,猪肚、猪肠与腊肉同炖,再加上自制的蒿子粑,粑香混合着肉香,软糯入味。最后一道清炒小青菜,从菜地摘来洗净直接下锅,脆嫩爽口,恰好解腻。</p> <p class="ql-block">饭后,龙先生提议带我们在村里走走,算是“走马观花”看看双湖村的模样。出了院门,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需两人合抱的大树仔细一看才发现是两株树“共生”在一起。小的那株是白㮈树,占了树径四分之三的是一棵高大参天的香树。“这树有100多年了,是我二叔爷爷栽的,树叶晒干了能做香,闻着特别正。”龙先生带着几分自豪介绍。我们仰头望去,在离地五六米的树干上,竟长着一朵硕大的灵芝,周边还簇拥着一丛蕨类植物,浓密的树荫遮天蔽日,站在树下顿觉凉意阵阵,十分惬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着村里的机耕道慢行,几栋二层小楼零星分布在林间,每户门前几乎都有一股清冽的山泉水流进蓄水池,水清澈见底。龙先生家的纯黑土狗格外亢奋,一会儿跑到池边喝水,一会儿干脆跳进池里“裸泳”,溅起的水花引得周边人家的狗“汪汪”直叫,惹得我们笑声不断。走着走着,一颗圆滚滚的东西掉在头上捡起一看是板栗,剥开外壳,把果肉放进嘴里咀嚼,个头虽不大,却比市面上买的板栗更甜、更粉、更有味。“我们这儿有句老话,‘7月杨桃(猕猴桃),8月炸(像红色粗大香蕉的野果),9月板栗打哈哈’,现在正是捡板栗的时节,村里老人每天上山捡些,拿到集市上卖,也能赚点零花钱。”龙先生说。</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路边几棵三米多高的树上挂满了黄橙橙的柿子,不少成熟的果子被鸟啄出了小洞。我们摘下几颗红得发紫的,剥开薄皮咬一口,甜美的果汁瞬间溢满口腔,甜而不腻。“村里野生柿子树多着呢,没人特意管,熟了就自己掉地上烂掉了。”龙先生的话里带着几分无奈,“不是不想卖,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采摘费力气。再说路不好走,运出去成本高,就算拉到城里,也卖不上价。等将来路修好了,不光这些野果能变现,村里的瀑布、古树、好空气,都能搞旅游、做康养夏天凉快,城里人就会来避暑,要是这样多好!”这番话,让我们对这片未开发的乡土多了几分理解。它的美,不仅在山水,更在村民对家园的期待与质朴的生存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