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原计划今天上午去参观吴承恩故居,然后去句容,老公用高德的沿途搜后,发现路过洪泽湖古堰景区,游览五湖四海一直是我的心愿之一,简直是意外惊喜。</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正在升级中的水釜城:这是融仿宋建筑与园林风格为一体,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有机糅合,号称绘就了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但是我对这个并不太感兴趣,直接请了个导游包了个车就去大坝了。</p> <p class="ql-block">导游首先向我们介绍洪泽湖大堤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却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甚至有专家建议应该毁掉的湖。因为右侧的水面比左侧的城市要高出10米以上,一旦洪水泛滥,淮安城刹那间就会被淹没。所以洪泽湖犹如一把悬在淮安城头上的剑,当然现在随着制水技术的提高,这种危险已经被大大降低。</p> <p class="ql-block">洪泽湖碑矗立于洪泽湖大堤44.3km处,碑上的“洪泽湖”三字采自毛泽东手书。广场上的蓝色象征洪泽湖湖面,红色代表水运航道。极目远眺,湖面开阔,一望无际,是欣赏洪泽湖风光视野最开阔的地方;脚下逶迤曲折、气势雄伟的洪泽湖大堤,树木葱茏构成了绿色屏障,是一处“天然大氧吧”。</p> <p class="ql-block">洪泽湖大堤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迄洪泽区蒋坝镇,全长70.4千米。始建于东汉,完成于明清,加固于当今,拥有1800多年历史,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迎水面直立式石工墙,由6万多块千斤重的条石及糯米石灰浆砌筑而成,规格统一,筑工精细,治水工艺达到当时世界领先水平。</p> <p class="ql-block">今天有雾,所以看不到对面,导游讲如果是晴天,可以看到水天交界线,也可以看到对岸的树木。</p> <p class="ql-block">脚下的石板路都是明代的。</p> <p class="ql-block">耳听惊涛拍岸,感觉着洪泽湖的水势的浩翰,但导游告诉我们,洪泽湖的水是很浅的,水大时最深处1.9米,平时最深只有1.2米,浅的时候只有 20~50厘米。所以他虽然连接着南北大运河,但是船只到这里只能单向行驶,并且不能偏航,更不能掉头,否则的话就会搁浅。突然想起了深水静流那个词。</p> <p class="ql-block">周桥大塘位于洪泽湖大堤45Km处,是清道光四(公元1824)年洪泽湖决堤冲击而成,朝廷令林则徐前来现场指挥。道光十年筑成高8米、顶宽33米、长737米的内堤,并用条石砌成护墙,是目前洪泽湖大堤保存最为完整的石工墙。由于形状如月,又称“月潭”。2006年,该塘与信坝遗址、洪泽湖大堤一起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城墙是明代的,砖都是垒上去的,而且严丝合缝,工艺十分精湛。</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的这段话真是震聋发聩啊,对金钱财富心存敬畏。良田千顷也不过是一日三餐,广厦万间也只睡卧榻三尺,良好的品格,担当的精神,积善的情怀,比什么都重要。</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城墙是近年修补的,不说里倒歪斜里出外进吧,这技术很显然不敢恭维。</p> <p class="ql-block">这一段也是明代修建的,那个白色的道道,是糯米浆在湖水的冲击下,流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治淮碑位于洪泽湖大堤45Km处,碑上刻有乾隆题写的五言治水碑文,原立于五里牌。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期间,乾隆碑文被人为磨去,刻上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表明了党和政府治理淮河的信心和决心,也彰显了淮河流域人民肩负治淮抗洪艰巨历史重任的勇气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背面是林彪设计的,文革后林彪所书的毛泽东诗词被抹掉了,但上面的部分还存在。</p> <p class="ql-block">这个豁口就是200年前洪水泛滥时冲开的。</p> <p class="ql-block">泄洪大桥。</p> <p class="ql-block">有人讲,蒋坝这边更好玩,或者宿迁那边也比古堰这边好啊。但我认为他们说的好玩,更多的是这里有一些商业措施,饮食方便,还有一些水上项目。但对于我来说,还是古堰有历史,有故事,更合我的胃口。</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盱眙,终于吃上了心心念念的正宗小龙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