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篱笆墙

新泉流`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草一木皆关情,最难忘的是故乡,风土人情说不完,聊聊家乡篱笆墙。篱笆墙,家乡简称篱笆,是一种传统且极具乡土特色的简易围墙,曾在农村十分常见,就地取材,形态多样,常见材料有竹子、树枝、灌木、高粱秆、玉米秆等,将它们紧密编扎或埋置在院落、菜园周围,形成一道严密的屏障。人人心中有道不一样的篱笆墙,寄托了深深的情感,想起它,脑海中就会闪现出一幕幕过去的场景,似乎又嗅到了土味柴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乡地处华北,典型北方特色,四季分明,韵味悠长。过去燃料奇缺,柴禾就像宝贝一样,生产队按户分柴,捡拾柴禾也是后秋特色景象。日常生活离不开<span style="font-size:18px;">柴禾,</span>儿时印象最深的是前院西边的篱笆,那面篱笆由一排整捆玉米秆编扎而成,经过风霜雨雪变为黄黑色,那段篱笆约10米,许多记忆伴随着它。那年爷爷去世,为躲天坑方向,曾拆开篱笆出殡,后来我向父亲提起这件事,他却不记得,真实情况已然模糊,但拆开缺口的篱笆,在我脑海深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制作篱笆墙,我们叫它“扎篱笆”,有一次,为了堆放秋天的烂柴禾(叶子、茬子等),父亲决定在窗前扎篱笆。先在合适位置的地上挖道槽子,把玉米秆整捆直着放进去,孩子们帮忙扶着,再把土填回去,用铁锹把土拍打瓷实,待到篱笆初成,在篱笆中间高度,内外横放几根玉米秆,用稻草或湿玉米秆捆扎牢固,篱笆就更抗风更结实。那年秋天,兄妹经常去南边地里拾柴打茬,目标就是填满篱笆墙内,把温暖带给全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院里的小菜园也需要“扎篱笆”,菜园篱笆不比院墙篱笆厚重,是那种单行单根玉米秆(有时也用树枝)捆扎而成的篱笆,一端埋入地下,中间横向放置横杆拦腰捆扎,使篱笆更结实,还会扎上一个门,出入菜园就更方便了。菜园扎篱笆是为了防止猪鸡破坏啄食,那年月的鸡都是散养,很多人家养猪没有猪圈,猪饿了才回家。那时街巷常见猪躺在墙边,鸡也四处溜达,淘气的孩子骑猪追鸡,惹得老头、老太太一阵瞎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田间地头也有篱笆墙搭建的“场房”,搭建很简单,就是两排柴捆斜靠在一起,抹上一层泥或者搭一层塑料布就是一间临建房,里面只能躺一两个人,就是为了“看地”,保卫秋天的果实。那时没有彻底解决温饱,总有人捎带脚占点便宜,只<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一口吃的。</span>过去篱笆墙是为方便生活,现代篱笆墙早已不是当初模样,使用竹片、仿真件、金属件、塑料件、铁丝网和铁栅栏,美化乡村环境、保留一份乡愁,篱笆墙就是心灵最柔软的地方。简朴的篱笆墙,是故乡的一道风景,特有的田园风光,它表里如一、正直坦荡,是照亮人生路的第一道曙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