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兖州博物馆主展楼整体建筑融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外观古朴典雅,内部设有7个特色展厅,通过传统展陈与现代科技结合,打破时空界限呈现文化脉络。 <span style="font-size:18px;">全面展示了兖州的历史文化。 </span></p> <p class="ql-block">清朝兖州知府金一凤为镇水祛洪而铸造的一把长7.5米,重1539.8千克的铁剑。</p><p class="ql-block">由一吨半生铁一次性铸造而成;吞口作面目狰狞的怪兽状,传说为龙生九子中的“睚眦”。康熙镇水剑在当时被赋予了镇水驱邪的功能,也起到了测量水位跟分散水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在剑的剑柄部刻有“康熙丁酉二月知兖州府事山阴金一凤置”,意为在康熙丁酉年(公元1717年二月),由兖州府府事山阴金一凤铸造。</p> <p class="ql-block">索氏青铜爵(商代晚期)</p><p class="ql-block"> 通高 19.3 厘米,流尾间长 17 厘米,器身一侧有半圆形鋬,鋬内腹壁上铸有铭文“索父癸”三字。</p> <p class="ql-block">沙丘城碑(北齐)</p><p class="ql-block"> 1993年在兖州城东南泗河出土,石高38厘米,长141厘米,厚22厘米。上镌文字26行,每行8字,字大约3厘米见方。文字前无标题,后端已残缺。现有文字基本保持完整,清晰可读。因文中有“沙丘城”字样,习惯称之为“沙丘城碑”。</p><p class="ql-block"> 李白诗中提到“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高卧沙丘城”等,在碑文上有“以大齐河庆三年岁次实沉于沙丘东城之内”的字样,证明了沙丘即为兖州,为李白东鲁家居的地点提供了证明。此碑刻的书法价值也极高,其书飘逸秀美,舒展自然,结体为楷书,波磔有隶意,堪称为北齐时期书法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跪姿石人(汉代)</p><p class="ql-block"> 汉代跪姿石人(右),高140厘米,宽47厘米。形状粗犷朴拙,似用石凿出大形,双臂及衣饰用阴线划出,头部似高耸冠,五官造型夸张,明显的汉代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 李白在《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中写道“门前长跪双石人,有女如花日歌舞”;根据《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滋阳县志》的记载,此石人与李白诗中所描述石人相符,因此被确认为“门前长跪双石人”之石人,成为李白寓家兖州的又一个重要证据。</p> <p class="ql-block">鸡首龙柄青瓷壶(北朝)</p><p class="ql-block"> 通高30.2厘米,口径11厘米,腹围49.9厘米,底颈9.3厘米;造型新颖,通体施青黄釉,釉色莹润,此壶盘口高颈,壶的肩部有鸡首流和兽首纹饰,与鸡首相对处,塑有一龙形手柄,龙嘴紧咬壶口,形成龙头探水之势。由于龙柄高于壶口,使得壶体显得更加修长瘦削,线条流畅,曲线优美。鸡首壶是一种有时代特点的代表器形,属于汉族民间流行的饮器。因壶嘴呈鸡首状而得名,是我国古陶瓷中最具特色的器型之一。</p> <p class="ql-block">白釉麒麟双螭瓷熏炉(明代)</p><p class="ql-block"> 通高34cm,口径22.6cm,1976年在兖州巨野王墓中出土。器分身盖两部分腹部略侈,三兽腿。器身两侧傍口沿各塑螭龙一条,螭首高扬,极富神。盖有子母口,盖正中塑一麒麟纽,长13cm,高11cm,后肢卧地,前肢屈起,昂首张口,口成了熏炉的气孔。通体施白釉,洁白晶莹。为墓主的殉葬之物。</p> <p class="ql-block">象首圈足辟雍青瓷砚(隋代)</p><p class="ql-block"> 口径20.2厘米,底径28.2厘米。器身为圆形,砚面呈辟雍形,又称为辟雍砚,其砚面居中,砚堂与墨池相连,砚台中心高高隆起,砚台四周留有深槽储水,以便书画家润笔蘸墨之用,显示出它的实用功能。砚下部由28个浮雕象头组成圈足,砚外部施青釉,内部无釉。此砚造型独特,器形规整,端庄大气,立意生动,用赏兼得,显示出制作者的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文庙祭器(明)</p><p class="ql-block"> 1996年兖州九州路施工时在东御桥小学门前发现了一处窖藏,共407件(套),包括豆、鼎、爵、盘、镈,石磬等,都是青铜制作的。这上面都有铭文,豆上有“大明成化丁未吉日山东兖州知府赵兰造”(1405年),从这些铭文上我们可以得知,这一组是兖州文庙的专用祭器。</p> <p class="ql-block">宋菩萨盖瓜棱金瓶</p><p class="ql-block">年代:宋代(960-1279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兖州区博物馆院内兴隆塔,</span>始建于隋仁寿二年(602年),初为普乐寺舍利塔,后更名为兴隆塔 。 </p><p class="ql-block"> 兴隆塔为砖木结构,十三层,54米,是一座八角楼阁式空心砖塔。底七层粗壮硕大,上六层骤缩细小,<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其独特的“子母塔”造型著称</span>。塔的周围陈列了历代的碑刻石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