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郎的美篇

小郎

<p class="ql-block">在秋日暖阳的轻抚下,一群身着黄马甲的十方缘人穿行于街巷之间,走向水磨沟公园,奔赴一场关于生命谢幕的深情对话——世界安宁缓和日宣传活动。这场活动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角,若说有,那便是每一个正在或终将走向生命终点的灵魂。我们谈论的,是生命在最后时光如何保有尊严与体面;这个话题,许多人终其一生避而不谈,仿佛触碰便是不祥。然而,也正因有人敢于凝视深渊,才在黑暗中寻到了光。这不是对生活的背离,而是对生命最深沉的回望。我们之所以不敢触碰,是因为它太冷,是因为生活已充满难以言说的苦痛与无力,谁愿再为本就脆弱的生命添上一层寒霜?</p> <p class="ql-block">可总有一些人,选择直面死亡的静默,在临终者的呼吸之间,听见生命的回响。他们中,有穿着黄马甲的十方缘义工。他们不是医者,却以心为药;他们不施手术,却疗愈灵魂。你要问我,他们究竟悟到了什么?或许,在这场安宁缓和日的分享中,那些真实的故事,便是答案的种子。幸福老师曾讲述她第一次陪伴一位插满管路、仅能眨眼的长者时,内心充满恐惧。但她仍坐在那里,颤抖着手,轻抚老人的手臂,用手机播放舒缓的音乐,一遍遍俯身在耳边低语:“阿姨,我们一起来感恩我们的身体,感恩它带我们走过人间四季,体验悲欢离合。感恩孩子们送您来到美和,这里有温柔的医生与护士,正用爱守护您。”当她说着这些话时,老人的眼泪汩汩涌出,像干涸大地迎来第一场春雨。幸福老师说,她是在一次次陪伴中,穿越了自己的恐惧,也穿越了对母亲阿尔茨海默症的抗拒。她终于明白,接纳不是改变,而是允许一切如其所是——包括母亲的遗忘,家人的分歧,以及自己内心的挣扎。</p> <p class="ql-block">我亦曾分享过我的第一次陪伴。走进美和,还未在谢阿姨身旁坐稳,她便厉声喝道:“滚!”尴尬如针扎般刺来,但我很快调整呼吸,稳住心神。在十方缘的实践中,我学会了调频自己的能量——这不是技巧,而是心法。当谢阿姨用脚踢向义工秀华老师时,秀华却笑着说:“哇,阿姨,您的腿真有劲儿!”我顺势问:“您是想打她吗?我替您打。”说着,我假装举起拳头,作势要打。她竟笑了——那一笑,是情绪的释放,是心门的微启。我深知,真正的陪伴,从不建立在评判之上。当我们带着成见去看人,所见皆是投射;唯有放下评判,才能看见一个生命最本真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另一次,我陪伴一位仅着纸尿裤、蜷缩在床、呼吸急促的临终者。我轻唤他,无应答。我静坐一旁,调整呼吸,与他同频,约莫十分钟,他的气息渐渐平稳。我轻轻抚触他的手,他缓缓将我的手拉至胸口。那胸膛滚烫,像一座即将熄灭的炉火,仍在倔强燃烧。我继续轻抚,一下,又一下……直到告别时刻,他艰难转身,以微弱却清晰的声音说:“谢谢。”那一刻,千言万语都显得多余。陪伴,有时就是无声的共在,是灵魂与灵魂在黑暗中的相互照亮。你问我怕不怕?怕过,怕到想象中腿软。可当真正坐在那个生命身旁时,恐惧竟悄然退去。或许,我们惧怕的从来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未曾真正活过。在陪伴中,我超越了恐惧,也重新理解了生命——陪伴不是单向给予,而是两个灵魂在艰难时刻的彼此穿越,是温暖的传递,是生命对生命的深刻教育。</p> <p class="ql-block">分享结束,美和院方领导走来,眼含感动:“你们的故事,既感人,又专业。”他们邀请我们为全院做经验交流。也有其他机构纷纷邀约,但我婉拒了。我更愿深耕一处,把陪伴做得更深、更真。比起广度,我更在意温度;比起传播技术,我更想传递一种文化——一种让爱与陪伴回归家庭、融入日常的生命文化。唯有如此,才能让安宁不再只是临终的仪式,而是贯穿一生的温柔练习。</p> <p class="ql-block">随后,是别开生面的义工呵护活动。我们常陪伴他人,却少有机会彼此相拥。在这秋意正浓、五彩斑斓的水磨沟公园,我们终于为自己腾出一片欢愉的天地。幸福跳起简单粗暴的舞步,笑得我们前仰后合;淑娟热情奔放,舞动间仿佛重回青春年少;玉凤的舞姿如太极般柔韧,一招一式皆是性情的流淌,她以一曲《生命的河》与我们共鸣,让我们感受生命如水般流动不息;素梅跳起“不舞不六”的自由之舞,无章无法,却正是她灵魂最真实的绽放。70岁的何姐姐说她不会跳舞,却带着我们做起儿时的广播操,童真瞬间回归。白玉拉起双人踢脚游戏,笑声如铃,穿越时光。建梅被称作“舞神”,众人邀她展示,她却只做两个简单动作,引得全场哄笑——原来,最动人的舞,不在技巧,而在真诚。</p> <p class="ql-block"><a>此时,默默拍照的敬芝老师悄然走入人群,款款朗诵《谢谢你》。音乐轻起,她清亮圆润的声音如溪流般淌过心田。我们不觉停下脚步,围拢成圈,深情和吟。那一刻,我们忘了时间,忘了地点,仿佛置身于一片金黄的童话森林。路人目光如何,已全然不在意。我们只是尽情绽放,做回那个最本真的自己。</a></p> <p class="ql-block">分享时刻,胡清晨老师归来。他原是被临时请去陪伴一位长者,回来时眼中闪着光:“我以为我去陪伴他,结果,是他陪伴了我。”他动情地说,几位院方领导告诉他:“你们十方缘的陪伴,是最纯粹的。”那一刻,他作为义工,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与归属。他昂首高歌《朋友》,嗓音嘹亮,情真意切。歌声中,是我们一路同行的默契,是彼此扶持的温暖,是灵魂与灵魂在修行路上的深情共振。</p> <p class="ql-block">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为制作视频,我回看拍摄的片段,笑声依旧在耳畔回荡,久久不散。每一帧都舍不得删去,任它占据手机空间,如同那些陪伴的瞬间,早已深深嵌入我的生命。每个人的分享都沉甸甸的,像秋天的果实,饱含阳光与雨露。而我们的陪伴,仍在继续——我们将一起走过秋日的金黄,穿越冬日的白雪,在每一个有缘生命的身旁,静默伫立,温柔相守,共同谱写一曲属于生命的、不朽的赞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