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晨跑回来,吃过早饭退房,沿红塔大道往北,远远地,红塔山烟厂那座圆形的绿玻高楼,山顶那座红塔,特别亮眼。</p><p class="ql-block">我在烟厂门前靠边停车后观看,红塔就在马路对面的山顶,山不高,目测不过百来米,山脚,人行道外,一条宽阔的步梯直上山顶。</p><p class="ql-block">路边不能久停,也看不到停车场,前行几十米有个十字路口,往左拐至山侧,问一位正在修剪绿植的师傅可不可以到山顶,师傅说可以,这条路就到红塔,上面有个停车场。</p><p class="ql-block">山顶的路边,停有好几辆车,左边一道石阶,直通红塔,石阶不长,不过一二十级,石阶中段有个小平台,平台上有个烟盒状的标志,红塔基座四周是一个平台,站在平台上往下望,红塔山工业园区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红塔原为白塔又叫文笔塔,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建为密檐式七方八级实心塔,青石砌筑中空填土,塔高35米,由下至上分层缩小,第五至七级西面各设有佛龛,塔顶置有宝鼎铜佛及红色五角星,白塔所在的山因此也叫白塔山。</p><p class="ql-block">1956年,原玉溪专区下辖江川县创建烟叶复烤厂,1959年在此基础上,在玉溪专区政府所在地玉溪县城北白塔山下另选新址扩建卷烟厂,建厂时,拆除白塔塔顶的铜佛和五角星,白塔整体被人改涂为红色,并更名为红塔,白塔山相应更名红塔山,烟厂生产的卷烟,以红塔山命名,红塔因此成为烟厂标识。</p><p class="ql-block">文革后开始重视文物保护,并对红塔进行修缮,修缮时保留红色并找回部分佛龛予以恢复,后又先后两次对塔体进行加固。</p><p class="ql-block">1995年,玉溪卷烟厂改制并成立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启动高端高档卷烟制造专线建设,2022年底启动“玉溪(细支翡翠)”生产,其主要品牌包括“红塔山、玉溪、恭贺新禧、阿诗玛、红梅”等商标。</p><p class="ql-block">本世纪初,为拓展旅游文化,开辟烟草工业旅游,以红塔山公园和烟草工业园区为主体,包括红塔山主题文化公园内的红塔及烟事文化馆,烟草工业园区总部大楼内的红塔文化走廊、多媒体播放厅,以及主厂区的部分车间等旅游项目和景点,打造烟草旅游风景名胜区,供游人了解玉溪市的香烟文化。</p><p class="ql-block">历经多年建设和扩展,烟草工业园区及生活区占据了玉溪市相当部分城区,位于红塔山脚下的道路也逐步改扩建为自西往东,穿越城区至烟厂工业园区,环绕红塔山至城北,长达数公里的一条大道,被命名为红塔山大道,经过多年浸润,红塔山及烟草工业园区也成为玉溪工业文化的象征,并成为旅游文化打卡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见我正在找角度拍照,一个大爷渡步过来,估计看出来我是外地人,朝山下马路对面烟草集团那座大楼瞄了一眼,然后对我说,原来是白塔,他当娃娃时,亲眼看见那些人涂成红色,他们这一代倒是改口了,他们往上那一辈,还都叫白塔山。</p><p class="ql-block">我说也是,各个地方都是白塔,只有玉溪是红塔,现在恐怕是改不回去了。说话间,大爷掏出一包烟,取出一根问我吸不吸,我摆手道谢后说不吸。</p><p class="ql-block">大爷把烟递进嘴中,点燃,喷出一口烟雾,然后说,就因为这烟,不可能改了,一边吸烟一边望了山下,大爷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这城市变化好大,他们小时候住烟厂那边城里,来山上还得走好几里山路,现在,骑车坐公交都方便,几分钟就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