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2日,受王福兴先生邀请,我们老铁哥群在秦海金群主组织下一行7人,剩车游览了天长市万寿镇汊河古村落,天长高邮湖边游览。走向天长的海高邮湖边出发!</p> <p class="ql-block">一进村口,那座写着“孝悌仁里”的牌坊便迎面而来,白墙灰瓦衬着红底金字,庄重中透着亲切。我们七个人不约而同停下脚步,站成一排,在牌坊前留下第一张合影。风轻轻吹动两侧悬挂的五星红旗,阳光斜照在脸上,笑容也跟着明亮起来。那一刻,仿佛不只是在打卡留念,更像是被这方水土的温厚气息轻轻接住,正式开启了这场老友结伴的慢行之旅。</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街,脚下的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的老屋静静伫立,屋檐低垂,像是在低头诉说旧事。街道上挂满了红色旗帜,随风轻摆,给这静谧的村落添了几分热闹。我们边走边聊,脚步不紧不慢,有人指着墙角爬出的绿藤打趣,有人模仿起老电影里的供销社售货员腔调,笑声在巷子里回荡。七个人,七种节奏,却走出了同一种悠闲的步调。</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一座灰砖砌成的老建筑映入眼帘,门楣上“供销社”三个红字格外醒目,米黄底、绿边框,连同“湖★西”的字样,都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气息。木门深沉厚重,门缝里仿佛还能嗅到当年盐糖布匹的混合味道。我们站在门口,一时没人说话,像是被某种集体记忆击中——那是我们父辈常提起的“凭票购物”的年代。如今它成了历史的标本,而我们,是来赴一场时光之约的故人。</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一家“张记豆腐店”安静地开着门,红对联贴在木门上,金粉字在阳光下一闪一闪。门口摆着一口大锅,热气袅袅,老板正用长勺搅动豆浆,浓郁的豆香扑面而来。有人忍不住买了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花,蹲在门槛边吃,边吃边叹:“这味道,小时候外婆家的灶台就是这个香法。”一碗豆腐花,竟让几个人同时沉默下来,各自咀嚼着记忆里的滋味。</p> <p class="ql-block">走到一处巷口,大家不约而同停下脚步。眼前是一片完整的传统民居群,白墙黛瓦错落有致,屋角飞檐轻挑,几台空调外机挂在墙上,与古意形成微妙的反差。可正是这种“生活还在继续”的痕迹,让人感到真实而温暖。我们站在这画面前,又拍了张合影——不是为了打卡,而是想记住这一刻的宁静:老友在侧,老屋在望,风从湖面吹来,带着水汽和草木的清。</p> <p class="ql-block">整条古街像一幅缓缓展开的水墨长卷,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建筑如旧时邻里般挨着,红旗下,几缕炊烟从屋顶升起。我们走走停停,有人拍照,有人发呆,有人突然哼起一首老歌,其他人便跟着轻轻和。没有行程表,没有打卡任务,只有七个人在一条老街上,把时间走慢,把话聊透。这种自在,只有老朋友之间才敢这么挥霍。</p> <p class="ql-block">“曹记烧饼店”的招牌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红门红联,热腾腾的烧饼刚出炉,香气勾得人挪不动步。我们一人买了一个,外皮酥脆,内里松软,咬一口,芝麻香混着柴火味直冲鼻腔。捧着烧饼边走边吃,像极了小时候放学路上的光景。有人笑着说:“这顿比五星级酒店还满足。”大家哄然大笑,笑声里,是久违的简单快乐。</p> <p class="ql-block">村中有一座“玩珠亭”,飞檐翘角,红柱支撑,匾额上“玩亭”二字笔力遒劲。我们站在亭前,背靠着亭柱拍了张集体照。天色微阴,远处树影婆娑,亭子静立如一位看尽沧桑的老者。有人打趣:“咱们这叫‘老铁玩亭’,不输古人雅集。”话音未落,又是一阵笑。其实我们不在意风雅与否,只在乎这一刻,七个人还能同站一处,说说笑笑,像从未被岁月冲散。</p> <p class="ql-block">走出村落,来到高邮湖畔,“欢迎来到天长的海”几个大字立在路边,背景是成片绿林和远处缓缓转动的风力发电机。王总和侄子并肩站着,浅蓝衬衫被风吹得微微鼓起,像一对出海归来的旅人。湖面开阔,水天相接,风从四面涌来,吹散了城市的喧嚣,也吹醒了心底久藏的辽阔。</p> <p class="ql-block">钟先生夫妇站在同一标语前,他戴着帽子,她穿着素雅的花裙,两人并肩而立,神情安然。湖风拂过,她轻轻拢了拢发丝,他侧头一笑。那一刻,仿佛不只是在拍照,更像是在向这片土地许下一个关于慢生活的承诺。我们这群老友,或许也正是为了寻找这样的瞬间,才一路驱车而来——在古村的烟火里,在湖畔的风中,找回被日常淹没的从容与情谊。</p> <p class="ql-block">最后大家在天长的海打卡地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