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玉霞名校长工作室——每周一思8语文如何快速上手“五入教学范式”

鲍思维

<p class="ql-block">开学初,涂校长对教师的活页备课本进行了重新设计,加入了“智慧课堂教学范式”。但是在近期指导的十二位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发现大家对“五入教学范式”不太理解,她们说感觉初中用比较合适。我认为,“五入”范式与语文新课标倡导的 “情境性”“实践性”“思维性” 是高度契合的。来说说我对“五入”教学的简单拆解。</p> 一、“五入”是什么? <p class="ql-block">从图片来看,“五入教学范式”它是一个环形结构,五个步骤:激活引入(聚焦思维)、尝试进入(独立思考)、点拨介入(多方思辨)、变式深入(展开思路)、梳理融入(挖掘内涵)。这五步对应到涂校长给的板块示例:入境、入文、入理、入情、入心。</p> <p class="ql-block">通俗来讲,就是把一节课分成5个自然步骤,像闯关游戏一样带学生学语文:</p><p class="ql-block"><b>1.入境——激活思维,开场吸引</b></p><p class="ql-block"><b>简单说:</b>用故事、生活情境或问题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p><p class="ql-block"><b>目的</b>:让学生觉得有意思,想去学</p><p class="ql-block"> <b>2.入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b></p><p class="ql-block"><b>简单说:</b>让学生自己带着要求和问题读文本、圈画</p><p class="ql-block"><b>目的</b>:让学生自己和文本对话</p><p class="ql-block"><b>3.入理——多方思辨,互动交流</b></p><p class="ql-block"><b>简单说:</b>解决重难点,多用合作学习,教师点拨</p><p class="ql-block"><b>目的:</b>让思维碰撞,把课堂还给学生</p><p class="ql-block">4.入情——展开思路,联系生活</p><p class="ql-block"><b>简单说:</b>把课文和生活连接起来,实现方法共通、感情共鸣</p><p class="ql-block"><b>目的</b>:教材只是个例子,理解是多方面多角度的</p><p class="ql-block"><b>5.入心——拓展延伸,挖掘内涵</b></p><p class="ql-block"><b>简单说:</b>学完能用在行动或思考中</p><p class="ql-block"><b>目的:</b>举一反三,学习方法运用方法,形成价值观</p> 二、为什么用“五入”? <p class="ql-block"><b>1.模式易操作</b>:在备课时,使用“五入教学范式”,这5步框架清晰,同时提醒自己教学设计是应该层次深入,从内容到表达,再到内涵主旨。</p><p class="ql-block"><b>2.课标能落实</b>:这五入,其实也分别指向基础型、拓展型和发展型任务群,也呼应了新课标“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的核心要求</p><p class="ql-block"><b>3.学生是主体</b>:“五入教学范式”基本上是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是主体,在合作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p><p class="ql-block">传统课堂的一讲到底我们是反对的,语文课就应该有意思又有深度。</p> 三、“五入”怎么用? <p class="ql-block"><b>1.情境要真实</b>:很多情境很有趣,但是都是为了用而用,我们见到的很多 “做XX 代言人”,要选“XX 小达人”,如果没有真的做这样的活动就不要设计这样的情境,假的活动并不能激发兴趣。所以,情境别搞假大空,尽量用学生身边事、真实事。</p><p class="ql-block"><b>2.思维可视化:</b>用工具让思考看得见。例如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中,可以设计画简单流程图、利用表格、完成学习单等看见学生思考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3.拓展要适切:</b>语文帮助我们了解自我,认识世界。《精卫填海》一课,就是从精卫精神上升到中华民族的神话精神。明知艰难却不退缩,相信坚持就能创造奇迹。</p><p class="ql-block"><b>4.学以致用:</b>学完必须能用。在教学上体现教扶放的梯度,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仿说、仿写、小练笔等活动,学习表达,语文的实用性由此体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语文是活的!</b></p><p class="ql-block">我想说,“五入”不是枷锁,而是帮手。其本质是:从老师讲到学生学、从学知识到用知识、从课本延生到生活。作为年轻教师,是需要有这个从“入格”到“出格”的过程的。所以不用纠结是不是禁锢住了自己。</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备课时,看着教学设计,问问自己:</p><p class="ql-block">我的开场能吸引学生吗?(入境)</p><p class="ql-block">学生有机会自己发现吗?(入文)</p><p class="ql-block">有讨论和思考吗?(入理)</p><p class="ql-block">能联系真实生活吗?(入情)</p><p class="ql-block">学完能做什么?(入心)</p><p class="ql-block">试一试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