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赫尔辛格到首都哥本哈根只有四十多公里,和瑞典挪威每天长达半天左右的乘车时间相比,今天坐车会觉得非常轻松。</p> <p class="ql-block">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赫尔辛堡,赫尔辛格,厄勒海峡,哥本哈根,马尔默之间的地理关系,而跨海大桥的公路编号是E20。</p> <p class="ql-block">这位陪伴我们最长时间的司机是一位乌克兰人,他没有留在祖国抗击侵略者,而是远走他乡苟且偷生(这里不含贬义),是心有无奈的身不由己?还是生存本能的主动选择?也许对他这也是一个难题?毕竟有上千万乌克兰人如今流浪在欧洲,虽然他们大部分应该是妇孺。</p> <p class="ql-block">说起丹麦,在北欧诸国中比较特殊,它在地理上并不属于斯堪迪纳维亚半岛,它的主要领土其实是我们目前所在的西兰岛,而另一块土地直接是与欧洲大陆相连的日德兰半岛,不论从哪个角度上看,丹麦与欧洲本土的联系都更广泛直接。历史上,丹麦曾经是维京海盗中最能打的一支,特别是经过蓝牙王哈拉尔时代,丹麦国力强大,曾击败挪威和英格兰。之后的卡尔马联盟,更是将瑞典,挪威,芬兰,冰岛,法罗群岛,格陵兰全部置于丹麦统治之下。直到今天,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仍由丹麦代管。</p> <p class="ql-block">扯得有点远了。回到行程中来,我们到达哥本哈根的第一站,就是市政厅广场。这里既是哥本哈根市中心,也是集中的旅行目的地。广场周边多为红砖建筑,有高塔的这幢房子是斯堪迪克皇家酒店。</p> <p class="ql-block">这里商业气息浓厚,既有大量商务公司和跨国企业的办公室,也有星巴克、汉堡王等连锁品牌门店,同时也是市民和游客活动的场所,呈现出热闹且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是丹麦《政治报》(Politiken)总部建筑。《政治报》是丹麦历史悠久的主流日报,创刊于1884年,以其深度报道和独立视角著称。建筑为红砖结构,具有典型的北欧复古风格,顶部醒目的“POLITIKEN”标识是其重要识别特征。作为丹麦传媒业的重要地标,它不仅是新闻生产的场所,也反映了丹麦的新闻文化和社会舆论生态,建筑上的乌克兰国旗也体现了其对国际议题的关注和立场表达。</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主楼的正面。可以看到非常精致的立面,壁龛,浮雕。 外观装饰华丽,正门上方有镀金塑像,是哥本哈根的奠基人阿布萨隆大主教。</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这排青铜雕塑猛一看不知道是什么动物。查了一下据说是一种龙🐉。</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是丹麦哥本哈根的市议会和市长办公室所在地,结合古代丹麦与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1892年始建,1905年建成。</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左侧有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安徒生也许是我们和北欧最早的纽带,童年时谁没读过他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和《海的女儿》。</p> <p class="ql-block">安徒生早期的文学创作并非童话。但他却是以童话蜚声文坛。这也许和十九世纪特有的文学氛围有关。</p> <p class="ql-block">雕像呈现安徒生坐姿,身着复古服饰,头戴高礼帽,手持拐杖,另一只手握着书本,神态充满遐想,生动展现了他作为童话作家的形象。这也算市政厅广场的重要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团友们与当地市民亲切互动。</p> <p class="ql-block">这是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的龙喷泉(Dragon Fountain)。龙在欧洲多数国家中并不是吉祥的形象,甚至有些恐怖或邪恶。但古代龙是丹麦人航海的保护图腾。维京人会在海盗船船头镌刻龙头,认为龙能震慑敌人、护佑他们安全航行,代表着强壮、勇敢且具有攻击性,契合维京人强悍的扩张文化。另外丹麦有独特的“林德虫(Lindworm)”传说,它是一种蛇形龙类生物,出现在诸多民间故事中,如《林德虫王子》,形象狰狞且具有强大力量,是丹麦神话体系里的重要奇幻元素。</p> <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的龙喷泉、市政厅门口的青铜龙雕塑,以及证券交易所大楼尖顶的三条龙(代表丹麦、瑞典、挪威),都体现了龙在丹麦建筑艺术中的存在,是历史遗产的一部分,象征着权力与威严,也反映了丹麦对龙文化的传承。这是欧洲其他地方少见的。</p> <p class="ql-block">侧逆光拍下的市政厅正面全景。</p> <p class="ql-block">斯堪迪克皇宫酒店侧影。</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心的地铁站。</p> <p class="ql-block">这个广场其实也是老哥本哈根的中心市集,有八百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还有丹麦零公里的起点标志,因为没仔细观察,完美错过。</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左侧马路对面是现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广场地处市中心,是探索哥本哈根的理想起点。你可以从这里轻松步行至安徒生铜像、趣伏里游乐园、克裡斯蒂安堡宮和新港运河等著名景点。但当天趣伏里游乐园似乎并未开放,我们走了很多路几个门都是关闭的。</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同样对游客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市政厅主大门进门右手的奥尔森世界钟(也称“天文钟”)是哥本哈根市政厅内一座闻名世界的精密钟表,以其极高的准确度和复杂的机械设计而著称。其特点为:</p><p class="ql-block">惊人的准确度:奥尔森世界钟每300年误差仅约0.4秒,是世界上最精准的机械钟之一</p><p class="ql-block"> 复杂的机械构造:由1.5万个零件和445个齿轮组成,内部有13套机械装置同时运行,能够显示全球各地时间以及各种天文时间。</p><p class="ql-block"> 多功能显示:钟盘上有11个钟面,能显示星期、日期、公历年份、星座运行、太阳时、中欧时和恒星时等信息,并能计算太空星球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是解说牌,该钟由丹麦锁匠、制钟匠兼业余天文学家简斯·奥尔森(Jens Olsen)设计,他花费了四十余年心血才完成这一杰作。钟于1948年至1955年间组装成功并开始运行,1995年至1997年间经过大规模重修。奥尔森世界钟不仅是哥本哈根市政厅的骄傲,也是世界钟表制造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吸引着无数游客和钟表爱好者前来参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市政厅一楼大厅,市民都可以来这里举办婚庆等活动,我们参观时也有一堆年轻夫妻在里面拍婚纱照。</p> <p class="ql-block">1500平方米的大厅富丽堂皇,也常被用于官方接待,墙壁与穹顶布满丹麦历史题材的壁画与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1945年丹麦解放庆典和1992年欧洲杯夺冠狂欢的中心,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讲述着国家的重要时刻。</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三楼回廊俯拍的大厅。</p> <p class="ql-block">门口的三条巨龙这个角度看就是蜥蜴🦎。</p> <p class="ql-block">这是趣伏里公园,没能入内。</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与趣伏里公园之间,被一条名为 Vesterbrogade 的主干道连接着。这条路是哥本哈根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也是城市东西向的重要动脉。</p> <p class="ql-block">街道两旁林立着各种国际品牌店、丹麦本土设计师精品店、大型百货公司,从高端时尚到平价潮流应有尽有。</p> <p class="ql-block">这里还汇聚了众多餐厅、咖啡馆和小吃店,无论是品尝丹麦传统美食还是国际佳肴,都能在这里找到满意的选择。漫步在Vesterbrogade,你不仅能享受购物的乐趣,还能深入体验哥本哈根的都市魅力。</p> <p class="ql-block">丹麦有自行车王国之称,但确切说应该是哥本哈根才算的上。在哥本哈根,自行车不仅是代步工具,而且是生活方式,甚至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质载体。</p> <p class="ql-block">在汽车已经普及百年,且市民超级富裕的哥本哈根,自行车保有量高达74.5万辆,超过了60万常住居民的人口数,平均每户家庭拥有不止一辆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从出行比例看,近一半的市民(49%)选择自行车作为上班或上学的日常通勤方式,这一比例在过去十年中持续攀升。从基础设施看,城市构建了总长度约40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网络,其中包括57公里的自行车高速公路,专为中长距离通勤者设计,确保骑行高效、安全。这在世界上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从文化认同看,自行车已深度融入市民生活,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黑夜,街头始终流动着庞大的自行车洪流,成为城市最独特的风景线。这种全方位的“自行车优先”理念,使哥本哈根成为全球公认的“自行车之城”,“自行车王国”的美誉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在人行道与快车道之间,有一条很宽的自行车道。</p> <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第二站是“天鹅湖”,是一处总周长约6公里的天然湖区。它由五座小桥自然分隔成五段,因常年可见优雅的天鹅在水面游弋而得名。这里不仅是城市中的“绿洲”,更是哥本哈根人日常休闲的热门场所。</p> <p class="ql-block">Søerne湖的核心魅力在于其与城市的无缝融合:湖畔被精心规划成连续的步行与骑行绿道,晨跑者、散步的情侣、遛娃的家庭与骑行爱好者共享着湖畔空间;湖心保留了一座原生态鸟岛,为各类飞鸟提供栖息之所,城市与自然在此刻达成和谐。</p> <p class="ql-block">湖面上有大量游弋的天鹅🦢。</p> <p class="ql-block">玛丽路易斯女王桥就坐落在哥本哈根市中心的天鹅湖上。在每座桥头的立柱上,都有巨大的徽章,这是哥本哈根市徽,徽章中央是象征城市起源的“哥本哈根塔”,塔下有持斧的守卫形象;徽章两侧由雄狮护卫,底部装饰着古代兵器与盔甲,顶部还有王冠等元素,整体呈现出浓厚的历史与权力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座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桥梁,横跨天鹅湖,连接了市中心和北桥区,是古代丹麦王室前往郊外水晶宫行宫的必经之路。如今,它不仅是哥本哈根地标,更是城市自行车文化的核心象征——桥面特意拓宽的自行车道上,每天都有大量市民骑行往返,上下班高峰时车流量最大。</p> <p class="ql-block">桥上安装的“自行车计数器”实时记录并显示每日和每年通过的自行车数量,这一独特装置既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数据,也增添了市民骑行的参与感和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桥上漫步时,一位当地市民主动要求为我们拍照,哥本哈根果然是北欧最热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街道上的自行车洪流。</p> <p class="ql-block">跨过大桥就是腓特烈堡大道(Frederiksborggade)建筑群。这些建筑是典型的北欧新古典主义风格,外观精致典雅,有着对称的布局和细腻的装饰细节。这里是哥本哈根市中心的繁华区域之一,周边商铺林立,行人与骑行者往来不绝,既保留着历史建筑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都市的活力,是感受哥本哈根城市风情的绝佳地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台伯河(Tiber)拟人化雕塑“Tiberen”,位于丹麦女王桥桥头。台伯河是意大利罗马的母亲河,该雕塑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艺术创作,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河流赋予人类形态,体现了欧洲古典艺术中对自然元素人格化的表现传统,也反映了哥本哈根作为文化名城对古典艺术的传承与致敬。。</p> <p class="ql-block">这是尼罗河(Nile)拟人化雕塑“Nilen”。</p><p class="ql-block">雕塑呈现一位体态丰腴的男性形象,周围环绕众多孩童与象征埃及文化的斯芬克斯,整体为青铜材质,表面因氧化形成绿色。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该雕塑是新古典主义艺术对河流人格化的创作,通过丰富的人物与符号,展现了尼罗河的丰饶与埃及文化的神秘,是哥本哈根古典雕塑艺术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圣奥尔本教堂(St. Alban's Church)</p> <p class="ql-block">它是哥本哈根的英国圣公会教堂,建于20世纪初,旨在为当地英国侨民和游客提供宗教活动场所,是丹麦与英国宗教文化交流的见证,也成为哥本哈根多元文化景观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哥本哈根城市道路的照明系统还是非常特别的,在建筑物之间用网线直接挂上吊灯,而不是目前普遍使用的立杆路灯,刚才在市政厅广场也是同样。</p> <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市中心Vesterbro区的典型历史建筑,体现了该区域从工业街区向现代商业、居住混合区的转型,建筑细节彰显了19世纪末北欧建筑的典雅与精致。</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雕塑都完美融入环境中。</p> <p class="ql-block">湖畔停泊的各种游艇。</p> <p class="ql-block">离开湖区后,即将开启一段哥本哈根的城市漫步,进一步了解这座城市的精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