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西方艺术史系列01(什么是古典主义)

阿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一章 古典艺术</b></p><p class="ql-block">  “古典艺术”是一个内涵丰富且具有层次的概念。它通常有两种主要的指涉范围:狭义的特指和广义的泛指。理解这一点是厘清其定义的关键。</p><p class="ql-block"><b>第一节 古典艺术的两层核心含义 </b></p><p class="ql-block"><b> 一、狭义古典艺术(历史专称):古希腊与古罗马艺术 </b></p><p class="ql-block">  这是“古典”一词的根源,特指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的古希腊艺术,以及受其深刻影响的古罗马艺术。这一时期被视为西方艺术的源头与典范。</p><p class="ql-block"><b> (一)核心精神</b></p><p class="ql-block"><b> 1.人文主义:</b>艺术的焦点从神祇转向人本身,赞美人体的完美与精神的崇高。神也被塑造成理想化的人的形象。</p><p class="ql-block"><b> 2.理性与和谐:</b>追求绝对的平衡、秩序、比例和对称。黄金分割率是这种理念的数学体现。</p><p class="ql-block"><b> 3.理想主义:</b>艺术并非机械地复制自然,而是从众多个体中提炼精华,组合成一个“完美”的、符合几何学与数学法则的典范形态。例如,雕塑《断臂的维纳斯》或《掷铁饼者》展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人体美。</p> <h5><b>  《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断臂的维纳斯》《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 </b>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杰作,代表了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的形象。是约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的雕塑杰作。自1820年在米洛斯岛被发现后,它以其精湛技艺塑造的匀称身材、典雅面容和经典的S形体态,被誉为古典美的象征。其最引人入胜之处莫过于双臂的缺失,这种偶然的残缺非但无损其魅力,反而赋予了作品一种开放性的神秘感,激发了观者对于完美与完整的无限哲学遐想。</h5><h5><b> 作者:</b>作者不详,通常被认为是古希腊雕塑家亚历山大(Alexandros of Antioch)的作品</h5><h5><b> 创作年代:</b>约公元前150年,属于希腊化时期的作品</h5><h5><b> 现藏地:</b>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卢浮宫三宝之一:作为法国卢浮宫的镇馆之宝,它常与《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并称。</h5> <h5>   <b>《掷铁饼者》</b>雕塑以动态的瞬间捕捉闻名,展现了运动员掷出铁饼前蓄力扭转的完美姿态,体现了古希腊对人体美学与运动精神的推崇。</h5><h5> <b>作者:</b>古希腊著名雕塑家米隆(Myron)的青铜雕塑作品</h5><h5><b> 创作年代:</b>约公元前460-前450年,是古希腊古典艺术时期的代表作之一。</h5><h5><b> 收藏:</b>原作(青铜材质)已失传。现存在罗马国立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等的《掷铁饼者》均为古罗马时期的大理石复制品。</h5> <p class="ql-block"><b>  (二)代表形式</b></p><p class="ql-block"><b> 1.绘画:</b>虽然原作大多失传,但我们仍能从遗迹和文献中窥见其辉煌。</p><p class="ql-block"><b>主要载体:</b></p><p class="ql-block"><b> (1)壁画:</b>用于装饰宫殿、豪宅和公共建筑。庞贝古城和赫库兰尼姆古城的壁画为我们提供了古罗马绘画风格的鲜活样本,其中许多是模仿更早的希腊作品。</p> <h5>  罗马时期的壁画。庞贝古城从公元前82年起成为罗马的领地,公元79年因维苏威火山爆发而埋没,18世纪40年代开始发掘。</h5> <p class="ql-block"><b>  (2)瓶画:</b>这是保存最完好的部分。古希腊陶瓶上的绘画题材广泛(神话、日常生活),风格经历了从几何风格、东方化风格到黑绘、红绘风格的演变,线条流畅,人物造型精准生动,是古希腊绘画艺术的实物宝库。</p> <h5>陶瓶,希腊,距今约2600年</h5> <p class="ql-block"><b>  (3)成就:</b>古典时期的画家已经在探索透视缩短法、明暗对照法来表现立体感,并能够描绘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空间层次。据记载,大师阿佩莱斯的作品已能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他的作品《阿弗洛狄忒从海中升起》已经失传。</p> <h5>波提切利的《阿弗洛狄忒从海中升起》,意大利,约1485年</h5> <b>  2.雕塑:</b>以大理石和青铜为材料,追求动态平衡、精准的解剖结构和沉静高贵的神情。 <h5>  <b>《拉奥孔群像》</b>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阿波罗祭司。当希腊人使用“木马计”佯装撤退时,特洛伊人误以为木马是献给雅典娜的礼物,准备将其拖入城中。拉奥孔识破了这个诡计,并警告同胞“不要相信这木马”。他的行为激怒了偏袒希腊人的雅典娜神。于是,雅典娜从海中派来两条巨蛇,缠住了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将他们残忍地勒死。特洛伊人将此视为拉奥孔亵渎“圣物”木马而遭受的天谴,于是将木马拖入城内,最终导致了特洛伊的覆灭。</h5><h5><b> 名称:</b>拉奥孔群像</h5><h5><b> 时期:</b>古希腊(约公元前1世纪早期)</h5><h5><b> 材质:</b>大理石</h5><h5><b> 尺寸:</b>高约2.4米</h5><h5><b> 作者:</b>据古罗马作家老普林尼记载,由罗德岛的雕塑家阿格桑德、阿塔诺多罗斯和波利多罗斯共同创作。</h5><h5> <b>现藏地</b>:意大利罗马的梵蒂冈博物馆</h5> <b>  3.建筑:</b>经典的柱式结构(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科林斯式)和神庙建筑(如帕特农神庙)。<h5><b> 知识点:经典的柱式结构</b>(了解其基本原理,对您出国旅游有好处!)<br><b> 多立克式:</b></h5><h5> 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人们发现健美男子的身长与脚长之比是6:1的关系。于是,最早的多立克柱式柱身与柱础的比例,便按照这个6:1比例建造而成。如著名帕提农神庙。<br><b> 爱奥尼式</b>:<br> 它给人一种轻松活泼、自由秀丽的女性气质。希腊爱奥尼柱式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br><b> 科林斯式:<br></b> 科林斯式是最为华丽和复杂的一种柱式。柱身同样有24条凹槽,柱底有基座,柱头装饰极为丰富,通常由两层卷涡形装饰和一层精美的叶饰(通常是茛苕叶)组成看上去就如同花季少女般妩媚迷人,又称为“少女柱”。如雅典的宙斯神庙。</h5><h5> 这三种柱式通过不同的比例和装饰,展现了古希腊人对人体美、自然美和建筑美学的深刻理解,对后世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h5> <h5><b>  名称:</b>帕特农神庙</h5><h5><b> 建造时间:</b>公元前447年至公元前432年。</h5><h5><b> 所在地:</b>希腊雅典卫城的最高点。</h5><h5><b> 供奉神祇:</b>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女神</h5><h5><b> 建筑师:</b>伊克提诺斯和卡利特拉特。</h5><h5><b> 雕塑总监:</b>古希腊最伟大的雕塑家之一——菲迪亚斯,他负责神庙的巨型雅典娜神像和所有装饰雕塑。</h5><h5><b> 历史背景 </b></h5><h5>  帕特农神庙的修建源于雅典的“黄金时代”,即伯里克利统治时期。</h5><h5> 大爆炸: 1687年,威尼斯军队围攻占领雅典的奥斯曼军队。奥斯曼人将神庙用作弹药库。一枚炮弹击中神庙,引发大爆炸,导致其中部结构被彻底炸毁,雕塑散落,这是对神庙最致命的一次破坏。</h5> <p class="ql-block"><b>(三)哲学基础:</b>深受柏拉图“理型论”的影响,认为艺术家的使命是捕捉现实背后那个永恒、完美的“理念”。</p><p class="ql-block"><b>二、广义古典艺术(风格与精神泛指):</b>遵循古典传统的艺术 </p><p class="ql-block">  这是更常被使用的含义,指受古希腊、古罗马传统滋养,以追求和谐、理想美、理性秩序为最高准则的整个艺术体系。它涵盖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主义等重要时期。</p><p class="ql-block"><b>(一)核心精神:</b>与狭义古典艺术一脉相承,强调技巧、美感、和谐与叙事性。</p><p class="ql-block"><b>(二)时间跨度:</b>大致从文艺复兴(14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中叶现代艺术兴起之前。</p><p class="ql-block"><b>(三) 特征、时期与理念 </b></p><p class="ql-block"><b>  1.核心理念:模仿自然与超越自然 </b></p><p class="ql-block">  古典艺术的核心是“模仿说”,但其精髓在于理想化的模仿。艺术家研究自然、解剖人体,目标是剔除偶然与不完美,创造出一种符合理性与和谐法则的、比现实更完美的“第二自然”。</p><p class="ql-block">  <b>2.核心特征:就一个字“美”</b></p><p class="ql-block">  追求理想化的美:形式完美、比例协调、姿态优雅。人物的苦难或激情也往往被赋予一种庄重和节制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b>3.强调理性与秩序:</b>构图严谨,常采用稳定的三角形、对称式等布局。文艺复兴时期发现的线性透视法,为画面建立了科学、理性的空间秩序。</p><p class="ql-block">  <b>4.技艺精湛的写实主义:</b>高度重视素描、解剖学、光影和色彩关系的基本功。作品的完成度极高,技术上的完美是评判的规范之一。</p><p class="ql-block">  <b>5.庄重与崇高的主题:</b>题材多源于神话、圣经、历史事件或贵族肖像,具有宏大的叙事性和道德教化意义。静物、风景通常作为背景,而非独立主题。</p><p class="ql-block"> <b> 6.为宗教、权贵或公共事务服务:</b>艺术的主要赞助人是教会、王室和贵族,因此艺术的功能是宣扬信仰、歌颂权力、记录历史。</p> <h5>  阿雷佐的奇美拉,意大利,距今约2400年,被认为是伊特鲁里亚青铜像的代表之作</h5> <h5>  Triclinium墓葬中的伊特鲁里亚舞者壁画,意大利,距今约2490年</h5> <h5>  赤陶石棺塑像,意大利,距今约2540年,这是伊特鲁里亚艺术中常见且独具特色的题材</h5> <h5>  双耳罐,希腊,距今约2300年,这是古希腊为数不多的传世大型金属工艺品,体现了古典时代晚期或希腊化早期的装饰艺术</h5> <h5>  罗马建筑的拱和穹顶,真正的拱和穹顶起源于两河流域,由罗马人发扬光大</h5> <h5>  戴克里先浴场复原图,戴克里先浴场由戴克里先的继任者马克森提乌斯修建,是罗马历史上最大的浴场,内部采用连续交叉拱,营造了巨大的室内空间</h5> <h5>  戴克里先宫殿复原图</h5> <h5><b>编写后记:</b></h5><h5> 让您从艺术审美的角度,以总结性的、提纲挈领的,以对比形式(之后会有对比表)简单的了解《艺术史》及《摄影史》(以下简称“两史”),避开花几年的时间才能阅读完上千页厚书--“两史”学。多一句话不写,多一字不用。专供:</h5><h5> 1.对不了解“两史”的进行扫盲,对了解的提供总结性的提纲;</h5><h5> 2.年纪大的,眼睛不好的,难以看书的或有阅读障碍的;</h5><h5> 3.上班族没时间看书的;</h5><h5> 4.想吃“快餐”的朋友。</h5><h5>  对于一般的艺术爱好者及观者等来说,吃快餐没什么不好。用心理学中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其实就是仔细阅读过“两史”的人,几年后也就忘得差不多了,能记住的可能也就是这1%书上的“快餐”内容。而且这些记忆很可能是碎片化、不准确、缺乏脉络性、尤其缺乏总结性的。</h5><h5> 走马观花看史学书,一年后留下的更多是“我曾经读过”的感觉,而非扎实的知识。记忆的留存不在于你读了多少页,而在于你思考了多少次。</h5><h5> 如果您希望艺术知识真正内化,请放弃那种看书“再看一遍”的想法,转而采用主动的、联系的、输出的学习方式。这样,一年后你记住的将不是一个冰冷的百分比,而是一个你能理解和讲述的、鲜活的艺术史图景。这就是我做这简略“两史”的目的,能省尽量省,拎出那看书一年后也应该记住的1%!</h5> <p class="ql-block"><b>未完,待续;敬请关注,欢迎指正。谢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阿王 2025年10月12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