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台湾

李平安

<p class="ql-block">  当飞机的舷窗外,那片熟悉又陌生的岛屿轮廓逐渐清晰时,我知道,一场关于认知的旅程即将开始。</p><p class="ql-block"> 台湾,这个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大陆架上的中国第一大岛,它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段历史,都与大陆的血脉紧密相连,却又在岁月的冲刷中,沉淀出自己独特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一、地理:不止于地图上的坐标</p><p class="ql-block"> 初见台湾,你会惊叹于它的地理位置。它东临浩瀚的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最近处不过130公里。</p><p class="ql-block"> 这片土地不仅是地图上一个重要的坐标,更是连接东北亚与东南亚的海上交通枢纽。它就像一颗镶嵌在西太平洋航道中心的明珠,战略位置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从地质构造上看,台湾与大陆更是密不可分。台湾山脉与大陆的武夷山脉、戴云山脉一脉相承,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地理单元。</p><p class="ql-block"> 站在台湾的海岸线上,远眺大陆的方向,你会真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从骨子里就与大陆紧紧相连。</p> <p class="ql-block">二、历史:层叠的记忆与多元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台湾的历史,是一部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与大陆的渊源和多元文化的碰撞。</p><p class="ql-block"> 早在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就派遣卫温、诸葛直率军到达夷洲,开启了大陆政权与台湾的官方往来。</p><p class="ql-block"> 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前往流求,加深了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宋元时期,朝廷在澎湖设立巡检司,将台湾及附属岛屿正式纳入行政管辖范围,这是中央政权对台湾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 明朝末年,郑成功率军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建立了明郑政权。他推行屯垦政策,促进了台湾的农业开发和社会发展,为台湾的进一步繁荣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1683年,康熙帝派施琅率军统一台湾,次年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刘铭传为首任巡抚。在他的治理下,台湾大力发展现代化建设,修铁路、办工厂、兴学堂,开启了台湾的近代化进程。</p><p class="ql-block">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有坎坷。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在长达50年的日据时期,日本推行同化政策,试图抹去台湾的中华文化印记,但也客观上带来了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和教育体系。这段历史给台湾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从建筑风格到饮食习惯,都能看到日本文化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但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战败后退居台湾,形成了海峡两岸长期分治的局面。</p> <p class="ql-block">三、社会与民族:多元共生的大家庭</p><p class="ql-block"> 踏上台湾的土地,你会立刻感受到这里多元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台湾的民族构成以汉族为绝对主体,约占总人口的98%。其中,闽南人约占70%,主要是明清时期从福建南部迁徙而来的移民后代,他们使用闽南语,保留着浓厚的闽南文化传统。</p><p class="ql-block"> 客家人约占14%,来自广东梅州、惠州等地,有自己独特的客家语和文化习俗,他们勤劳坚韧,在台湾的开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还有约14%的外省人,主要是1945年以后随国民党政权迁台的大陆各省人士及其后代,他们带来了大陆各地的文化,丰富了台湾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此外,台湾还有约2%的原住民,大陆一般称为“高山族”,这是一个统称。目前经官方认定的有16个族群,如泰雅、赛夏、布农、邹、鲁凯、排湾等。</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台湾最早的居民,各有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传统。在台湾的山区,你还能看到他们独特的部落建筑和手工艺品,感受到他们淳朴的民风和对自然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四、政治变迁:从威权到民主的转型</p><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在台湾的统治,经历了从威权到民主的深刻转型。</p><p class="ql-block"> 1949年至1987年,是国民党的威权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台湾实行戒严令,禁止反对党活动,限制言论、出版、集会自由,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p><p class="ql-block"> 但与此同时,国民党政府也推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上世纪60年代起,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台湾经济奇迹”,使台湾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p><p class="ql-block"> 1987年,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开放党禁、报禁,台湾社会开始走向多元化。2000年,民进党通过选举上台,实现了台湾地区首次政党轮替,标志着国民党一党执政时代的结束。</p><p class="ql-block"> 如今,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采用三权分立架构,政党竞争激烈。主要政党包括中国国民党、民主进步党、亲民党和时代力量等。</p><p class="ql-block"> 它们在统“独”议题、两岸政策和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分歧和博弈。</p><p class="ql-block"> 中国国民党主张“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倾向于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动两岸交流合作。</p><p class="ql-block"> 民主进步党主流思想是“台湾独立”,不承认“九二共识”,试图通过“去中国化”教育割裂台湾与大陆的历史文化联系。</p><p class="ql-block"> 亲民党立场与国民党相近,更强调为台湾民众争取实际利益。时代力量则立场更为激进,主张“正名制宪”,推动建立“台湾共和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p><p class="ql-block"> 台湾曾经是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实力不容小觑。它在电子信息、半导体、精密制造等领域有着很强的竞争力,比如台积电、联发科等企业在全球市场都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这些高科技产业拥有核心技术和研发能力,中小企业活力较强,服务行业也比较发达。此外,台湾的教育水平较高,人力资源素质较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p><p class="ql-block"> 然而,与大陆相比,台湾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首先是市场规模有限,过度依赖外部市场,尤其是对大陆市场的依赖度很高,这使得台湾经济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和两岸关系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其次,台湾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传统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面临着人才、资金等方面的竞争。</p><p class="ql-block"> 大陆拥有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制造能力,两岸经济互补性很强。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是两岸经济的必然选择。</p> <p class="ql-block">六、统一的难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p><p class="ql-block"> 实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但这一过程确实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首先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两岸隔阂。几十年来的分治,使得两岸在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需要时间来沟通和融合。</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年轻一代,由于教育环境和媒体影响,对“中国”的认同相对薄弱,“台湾主体意识”增强。</p><p class="ql-block"> 其次是外部势力的干涉。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出于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目的,将台湾视为“棋子”。</p><p class="ql-block"> 他们通过对台军售、官方往来等方式,不断挑战“一个中国”原则,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造障碍。</p><p class="ql-block"> 此外,台湾内部的政治格局也比较复杂。“台独”势力不断进行分裂活动,煽动两岸对立,是实现统一的最大障碍。</p><p class="ql-block"> 同时,台湾社会对统一的看法存在严重分歧,部分民众出于对现状的满足或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对统一持观望态度。</p> <p class="ql-block">七、前景:融合发展是唯一正道</p><p class="ql-block"> 尽管面临着诸多挑战,但我坚信,台湾的前景是光明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p><p class="ql-block">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最佳方案,既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又能保障台湾同胞的切身利益。</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中国原则下,台湾可以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p><p class="ql-block"> “维持现状”看似稳妥,但实际上充满不确定性。“台独”势力的冒险行径可能触发台海冲突,给台湾民众带来深重灾难。</p><p class="ql-block"> 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台湾若不能与大陆经济深度融合,其经济优势可能会逐渐被削弱。</p><p class="ql-block"> 融合发展才是台湾的正确出路。经济上,通过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机制,台湾可以更充分地利用大陆的市场、资源和人才,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p><p class="ql-block"> 文化上,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增进民族认同和情感联结。民生上,进一步扩大两岸在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合作,让台湾同胞共享发展成果,增进福祉。</p><p class="ql-block">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台独”分裂行径必然遭到全体中华儿女坚决反对,是一条走不通的绝路。</p><p class="ql-block"> 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走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之路,才能给台湾带来稳定、繁荣和光明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离开台湾时,我再次俯瞰这片美丽的岛屿。它就像祖国母亲怀抱中一个调皮又可爱的孩子,虽然偶尔会闹些小脾气,但终究血脉相连,无法分割。</p><p class="ql-block"> 我相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让台湾与大陆携手,共同书写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