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韵袅袅传古韵,薪火赓续谱华章——沭阳“苏北琴书协会”志愿传艺铸就艺术新辉煌

清文苑

<p class="ql-block">在广袤的苏北大地,有一种声音如清泉流淌,穿越岁月的风尘,婉转悠扬,似春雨润物无声,悄然沁入人们心田——这便是承载着千年乡音与民间智慧的苏北琴书。它从民间正义的呐喊中萌发,历经风雨洗礼,终在江淮之间绽放为一朵璀璨夺目的曲艺之花,以琴韵传古意,以说唱续文脉,奏响一曲薪火相传的时代华章。</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五十一年,江南督粮道罗三元借运贡米之名,沿运河北上。船至山东临清州,正值荒年,百姓流离,而其竟趁机掳掠数千妇女,图谋贩卖江南。船抵宿迁码头,突遇狂风阻航,罪行败露。侠义之气激荡于宿迁民间,百姓愤然“砸蛮船”,诛恶救难,义举震动四方。为颂此壮举,乡民将事件编成唱词,配以坠子曲调,脚梆击节,一人说唱,情真意切,遂成“打蛮船”之雏形。因其曲近柳琴,乐器主用河南坠子,后加扬琴伴奏,又名“打蛮琴”“唱琴书”“打扬琴”,名称虽异,实则同源,皆根植于民间正义的土壤,孕育出苏北琴书最初的魂魄。</p> <p class="ql-block">1975年,原淮阴专署举办全区曲艺汇演,宿迁、泗阳、沭阳、泗洪等地艺人齐聚一堂,琴声悠扬,书韵铿锵。然因各地称呼不一,“打扬琴”“唱琴书”纷繁杂出,交流多有不便。时任淮阴文化处处长吕文樵高瞻远瞩,力主统一命名,终定名为“苏北琴书”。一字之定,如灯照暗夜,使这门散落民间的艺术正式拥有了身份与归属。1991年,《江苏曲艺志》编撰之际,宿迁老艺术家刘汉飞先生将其郑重列入名录,为苏北琴书立下历史坐标,让其传承有据可依,文脉绵延不绝。</p> <p class="ql-block">苏北琴书的表演形式灵活多样,如一幅流动的民俗画卷徐徐展开。一人独演时,艺人手执坠胡,脚踏梆板,说唱相济,字字珠玑,将世态炎凉、人间百味娓娓道来;男女对唱时,你来我往,声情并茂,仿佛将听众引入一幕幕鲜活的历史场景;多人协奏时,三弦、二胡、扬琴齐鸣,锣鼓开场,琴音袅袅,四邻闻声而聚,围坐倾听。那温润女声初起,如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老者沉浸其中,追忆往昔听书之乐;青年为之震撼,惊叹传统艺术之美。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久久不散。</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孕育艺术的沃土上,有一位执着的守望者——吴文效。他十七岁从沭阳县沂涛中学毕业,便怀揣热爱拜入琴书名家潘洪德门下,潜心研习这门古老技艺。他嗓音洪亮,吐字清晰,唱腔婉转,深得《李观宝投亲》《三阳关》《杨家将》等传统书目之精髓,又能驾驭《涟水保卫战》《烈火金刚》等现代题材,人物刻画入木三分,深受群众喜爱。</p> <p class="ql-block">1973年他加入沭阳县曲艺协会,艺术之路自此开阔。2009年,他与朱文金、李登富、葛恒喜等同仁共同发起成立沭阳县“苏北琴书”协会,并出任会长,扛起传承大旗。在他的推动下,2010年苏北琴书被列入宿迁市级“非遗”项目;2013年,他被命名为江苏省“苏北琴书”代表性传承人,实至名归。</p> <p class="ql-block">为推广琴书,他自费三万余元购置音响道具,年均演出超百场,足迹遍布乡镇村社。他紧扣时代脉搏,创作《二十大精神放光芒》、《全民阅读大开展》、《众志成城战疫情》、《学法好处多》等新作,让传统艺术焕发服务社会的现实光芒。</p><p class="ql-block">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为响应环保号召,创作《禁烧秸秆还我碧水蓝天》,自费千余元录制光盘全县免费发放,以艺术传递文明理念。</p> <p class="ql-block">2014年,在沭阳县原周集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投资五万元创办"苏北琴书传习所",同年被命名为"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北琴书)传承基地"。此后又在沂涛镇中心小学开设传承班。他风雨无阻,坚持授课。寒冬雪夜,他打伞徒步十余里赴校教学,归途滑倒致腿伤,家人埋怨,他却从未退缩。他说:"只要还能唱,就要把琴书传下去。"。</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吴文效始终秉持“守正创新、薪火相传”的信念,系统推进苏北琴书的保护与传播:其一,持续挖掘培养中青年人才,强化基本功训练,追求“心手合一”的艺术境界,在熟练演绎《人情减负》等经典节目的基础上,积极排演新作,提升传承实效;其二,紧扣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宣传剧目,开展惠民演出,让琴书“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住”,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其三,系统整理《花官案》《刘宝童投亲》《三打小金山》等濒危传统书目,抢救珍贵文化遗产,守护艺术根脉;其四,运用高清摄像技术,对经典节目进行数字化保存,建立电子档案,为后世留存真实清晰的音像资料;其五,拥抱新媒体时代,通过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平台直播演出,打破地域壁垒,让更多年轻人“看见”苏北琴书,爱上这门古老艺术,为传承注入蓬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愿这袅袅琴声,如展翅雄鹰,飞越山川湖海,传得更远,响得更久;愿更多人听见它的美,理解它的深,加入守护它的行列。让苏北琴书的薪火,在吴文效这样的传承者手中代代相传,永不熄灭;让这承载着家国情怀与百姓心声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的春风中绵延不绝,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沭阳县“苏北琴书”协会</p><p class="ql-block"> 沭阳县塘沟镇文化站</p><p class="ql-block"> 沭阳县周集初级中学</p><p class="ql-block"> 沭阳县沂涛中心小学</p><p class="ql-block">视频:</p><p class="ql-block"> 沭阳县“苏北琴书”协会</p><p class="ql-block">编写:王汉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