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沈石溪

秉礼西村

<p class="ql-block">  偶得一书,沈石溪的作品多年不读了,沈老师还是那么经典。</p><p class="ql-block"> 沈老师出生于1952年,上海,1969年作为知青被派往云南西双版纳一傣族村寨插队。这地方地处横断山区,澜沧江从此经过,到处是亚热带原始森林。说好听点叫世外桃源,说不客气点是穷山恶水,是随时可能要人命的地方。因为那里栖息着大量野生动物,狼,豹、豺、蟒蛇,猴子、孔雀等等。一个从大都市来的青年就在很原始的环境中寻求生存。</p> <p class="ql-block">  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艰苦的环境也给了沈老师特别的经历和感受。他的知青生涯和许多野生动物有着近距离的接触,因此它对野生动物的描述,无论外形特征还是动作心理,都有独一无二的视角,那是真实的面对面的经历,是虚构不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除了动物描写,沈老师对当时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也有很细致的描写,是地处边陲的版纳地区,其神秘且极具民族风情的特色,向读者展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动物的心理描写也在沈老师的作品中大量呈现,动物不能说话,更无法与人交流,我们只能通过其动作,神态等推测其心理活动,这份功力得益于沈老师长期与野生动物相处,进而有更多机会观察野生动物在完全自然状状态下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沈老师的作品假,误导读者,但人家作品白纸黑字标着小说,小说本来就不是科普,就允许虚构,就算历史也不敢说自己完全真实,小说就更不在话下了。不过无论哪种作品体裁,作者都是在表达思想,表达自身价值观而已。</p><p class="ql-block"> 沈老师的作品里充满着对自由的执念,对信仰的坚持,遇到困难的积极应对和绝处逢生的反转,这或许与沈老师后来的军旅生涯有关。</p><p class="ql-block"> 比如沈老师的作品,马戏团的一头像和一只流浪狗产生了感情,团教练就用惩罚狗的方式来逼迫大象训练,大象忍无可忍一脚踩死狗子,才使自己心爱的伙伴与其受人胁迫,索性玉石俱焚。</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一只优秀的警犬,因为长得像狼而被送到马戏团,遭受团里人和动物的冷眼,怕伤人给警犬带上牙套拴上铁链。后来马戏团在野外受到豹子袭击,危急时刻,警犬奋力挣断铁链和豹子搏斗,利用豹子力量脱掉牙套,在杀退敌豹,虽遍体鳞伤,生命垂危,却也值得称颂。颇有些水浒中武松在飞云浦绝地反杀的悲壮和无畏。</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看过所有能找到的关于沈老师的小说,也在沈来我们这里签名售书时远远的见过一次,虽然生活在上海,看起来还是很单纯,一般来说单纯的人才能写出好的作品。</p><p class="ql-block"> 沈老师,年过七旬的人照样玩互联网,在社交平台交流发作品丝毫不落于时代,而且2024年还在发行新书。</p><p class="ql-block"> 下乡的岁月或许是苦难,他让苦难成了自己后半生的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