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时光的书页,悄然翻过四周。如果说前三周是序章与适应,那么在这洋浦外国语学校的第四周,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名为“成长”的加速度。海岛的秋风依旧温柔,但我们的角色,已从最初的旁观者、学习者,逐渐向课堂的参与者、班级的协作者悄然转变。</p> <p class="ql-block">我们依然在大量地听课,但视角已截然不同。</p><p class="ql-block">专题式听课: 这一周,我们带着问题去听课,目标更明确,收获也更具体。</p><p class="ql-block">跨学科汲取营养: 我们不仅听本学科的课,还走进了语文、化学、数学课堂。我们发现,语文老师的语言感染力、数学老师的逻辑严密性、化学老师的实验精彩瞬间,都是我们可以汲取的宝贵营养。</p><p class="ql-block">评课,不再是简单地记录流程,而是思想的碰撞与教学智慧的迁移。</p> <p class="ql-block">我们对批改作业试卷有了感悟。因为这一周我们观看了月考的批改。在成堆的纸张和密密麻麻的字迹间,我们找到了另一个理解学生的秘密通道。</p><p class="ql-block">红笔下的“显微镜”: 批改作业,像一场细致的诊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课堂上模糊的知识点,如何在学生的笔下变得具体——是普遍性的理解偏差,还是个别人独特的思维误区。那个总是沉默的孩子,原来在作业里藏着他严谨的逻辑;那个课上踊跃发言的学生,笔下的步骤却有些凌乱。</p><p class="ql-block"> 试卷上的“温度计”: 分数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它测量着学生近期的学习状态,也测量着老师教学的效果。我们开始在卷子上写下比“√”和“×”更多的东西:“步骤很清晰,下次计算再细心一点就更好了!”、“这个创意很棒,请保持!”。</p><p class="ql-block"> 感悟: 每一份作业试卷,都是学生交付给老师的一份信任。 透过红笔,我们完成的不仅是评判,更是一场无声的对话。它让我懂得,一名真正的教师,不仅要站在讲台上挥洒激情,更要能伏案灯下,从细微处读懂学生,让教学真正落到实处。</p><p class="ql-block">评价,是发现的开始,而非终点。</p> <p class="ql-block">四周时间,短到弹指一挥间,长到足以让一颗教育的种子破土发芽。我们感谢洋浦外国语学校提供的宝贵平台,感谢指导老师们的倾囊相授,也感谢每一个孩子的纯真笑脸。</p><p class="ql-block">实习过半,成长却刚刚进入快车道。前方的路愈发清晰,肩上的责任也愈发具体。我们将带着第四周的收获与思考,继续在教育的田野上,深耕不辍,步履不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