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木洪》,作者/马黎明

七团王抗林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诺木洪农场,1955年建立,是青海省的一座劳改农场。</b><b>位于柴达木盆地东沿都兰县境内,距都兰香日德西以西150公里,海拔2780米,有林地1万余亩,是一块镶嵌在柴达木盆地里的绿洲。</b></p> <p class="ql-block"><b>  当年,我们铁道兵七师参加修建青藏铁路,驻扎在青海的格尔木。我们部队的蔬菜都是在诺木洪农场拉。跑诺木洪拉菜,是我们汽车连战友们的开心之事,可以在一片片绿皮的田园里享受轻柔的微风,还有美女:你好,你好!在农场四个大队。</b></p><p class="ql-block"><b> 那时,我们都是娃娃兵,心动也有我一份子。</b></p> <p class="ql-block"><b>  记得1977年和汽车训练队的车第一次踏上了这块土地去拉白菜,诺木洪农场四个大队,近似部队建制,各队称队长和教导员,上士开票然后我们去地里装菜。眼前一幕让我惊呆了,现在叫武警的兵哥哥穿着和我们一样的的确良军装押了改造者去了田间地头,立了四个小竹竿拉了红线,越红线子弹不长眼。</b></p><p class="ql-block"><b> 当我问破衣烂衫的改造者你们以后日落西山怎么办?答,那片小黄土山就是我的归宿。菜地在阳光下他们采菜装车汗流夹背,实际上都是光着膀子的不同年龄段的人,据说都是十五年刑期以上来客。</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我在农场三大队拉菜时,在门卫遇到一个大爷,他的身份吓我一大跳,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的秘书,给会长大文人当秘书的人可想而知文化几斗了,这个大爷我没有记错的话姓梁,我问老人家身体还好吧?老人底气非常足的告诉我眼不花不聋,只是腿不太行了。王光美的同桌同学也在诺木洪农场。</b></p> <p class="ql-block"><b>  应该是我提干以后带了几台车去诺木洪除了拉菜还是拉菜,装车后在四大队食堂吃饭哈小酒。此时无声胜有声进来一个中年人,问:你们是铁道师的吧?在高原任何人懂当兵人的车号就知道你來自哪里,又要回到哪里。四大队食堂是干部食堂,为了弟兄们吃好哈好才去了这个食堂,我起身告诉中年人,添麻烦了,一会就走。</b></p><p class="ql-block"><b> 奇迹发生了,来者是四大队教导员,又告诉我“见你们很亲切”,他当兵48年的战友是即墨人,在西安也是铁道兵,让我愣了几妙钟问您认识的那个战友叫什么?答:单清勤。</b></p><p class="ql-block"><b> 我轻描淡定的告诉他,那是我姨夫,天底下巧事太贵了。他不让我走了,问我来农场还有什么事可以帮办?答:连队让我买几个小猪仔子回去交差。</b></p><p class="ql-block"><b> 当他知道我娘也在格尔木时,给娘带了大蒜,当然小猪仔也回到了汽车连。这个教导员叫张杰。忘不了在四大队问你们是铁道师的吗?呵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关于诺木洪</b></p><p class="ql-block"><b> 1955年为了响应国家开发大西北的召唤,从祖国各地,主要是从解放军转业一批干部来支援青海的经济建设。这批曾经南征北战,在枪林弹雨中为祖国立下战功的英雄好汉,脱下戎装,响应号召来到青海的柴达木。这些老战士、干部占诺木洪农场干部、工人队伍的75%。他们仍发扬解放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光荣传统,为开发柴达木农业,雄姿勃勃,战天斗地。</b></p> <p class="ql-block"><b>  成立初期,已接近秋末冬初季节,同时还带来一批犯人,在既无住房、又无监舍的情况下,指挥员一声令下,自己动手支帐篷安排住处,在当地蒙古族兄弟的帮助下,初步落了脚。克服了十分恶劣自然环境,如干旱少雨,风沙大,蚊虫叮咬咬,吃水困难等,在艰苦环境中,用坚定的信念,“边勘察、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发扬部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安下心,扎下根,开花结果建新家,为国为民再建功勋”。</b></p> <p class="ql-block"><b>  诺木洪农场建场70年了,在党的“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劳改工作方针指引下,成为既改造罪犯又生产粮油的基地。沿着青藏公路西行至635公里处以北,已形成了长30公里,宽3.5公里,郁郁葱葱的一片绿色彩带,两岸绿色成荫笔直的干渠和潺潺的流水奔向北方的“沙漠绿洲”。如今的农场已拥有6.3万亩可耕良田,5156亩防护林。</b></p><p class="ql-block"><b> 现在的诺木洪农场,已经是成为黑红枸杞子研究中心。到了收获的季节,当你走进诺木洪农场,一粒粒晾晒的红红的枸杞,远远看去,疑似红色珍珠铺满诺木洪!农场的黑红枸杞生产—加工—销售,拉动了整个都兰县的经济,枸杞花蜜、枸杞汁、冻干枸杞、枸杞牛羊肉深加工琳琅满目,各地客商络绎不绝,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更比一天好,人们的脸上总是笑容可掬,……</b></p> <p class="ql-block"><b>  如今,诺木洪农场的人已经移到外面去了,农场已经是黑红枸杞子中心了,我常常发货给战友、发小、同学。其实我们汽车连当上司约在诺木洪农场都结婚了,开心就好,这个农场还有很多故事,太多太多了没有爆炖汤了。</b></p> <p class="ql-block"><b>  当年修建天路的铁道兵,在这里祝福,祝愿诺木洪的明天将更加美好!祝愿诺木洪老百姓生活更加幸福!</b></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马黎明,阳光军魂签约作者。出生1958年,系铁道兵烈士子弟。1976年12月子承父业参军到铁道兵七师,在31团汽车2连参加青藏铁路建设。1980年在七师教导队学习,年底提干。1981年至1982年在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习,1983年调7师西安基地。</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