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序章:以研为帆,共赴教学之约</p><p class="ql-block"> 《植树问题》如同一颗藏在五年级数学课本里的“思维明珠”,它串联着数学逻辑与生活智慧,是培养学生建模思想的关键一课。为让这颗“明珠”在课堂上熠熠生辉,我校五年级数学组以“研磨优质课,共促专业长”为目标,开启了一场从集体备课到全校展示的教研之旅。</p> <p class="ql-block">聚智:集体备课,共绘教学蓝图</p><p class="ql-block"> 教研的火花,在思维的碰撞中点燃。五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围坐一堂,以《植树问题》为圆心,展开深度研讨:</p><p class="ql-block"> (一)细析教材,锚定“间隔数与棵数的关系”为教学核心,将“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三种情况拆解为梯度化探究任务;</p><p class="ql-block"> (二)巧设情境,摒弃抽象讲解,选定“校园栽花、路边立灯、操场插旗”等学生熟知的场景,让数学扎根生活土壤;</p><p class="ql-block"> (三)精琢流程,确定“情境导入—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归纳建模—生活应用”的教学路径,力求让每个环节都承载思维生长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一纸教案,在反复推敲中愈发清晰;一份初心,在群策群力中愈发坚定。</p> <p class="ql-block">研磨:三轮试讲,细雕课堂细节</p><p class="ql-block"> 好课如璞玉,需经反复打磨。阿布都许库老师、陈森老师、阿西古老师三位先后站上讲台,以课堂为“试金石”,在实践中完善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1. 首讲重“趣”:以“假如没有森林”动画引入,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用童趣点燃学习热情,却在规律推导时略显仓促。课后,老师们共同建议:增加“动手摆一摆”的环节,让抽象规律可视化。</p><p class="ql-block"> 2. 再讲求“实”:加入摆树、线段图绘制等操作活动,学生能直观感知“间隔”,但在公式归纳时,教师引导过多。大家商议: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讨论中自主总结。</p><p class="ql-block"> 3. 三讲追“精”:融合前两次经验,先让学生分组探究,再派代表分享发现,最后师生共同提炼公式。课堂流畅了,却在练习设计上缺乏层次。最终敲定:增设基础题、变式题、拓展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试讲后的评课,都是一次教学智慧的交融;每一个细节的调整,都是向“优质课”迈出的坚实一步。</p> <p class="ql-block">绽放:全校展示,共赏课堂芳华</p><p class="ql-block"> 历经多轮研磨,10月8日陈森老师带着凝聚全组智慧的《植树问题》,在全校数学老师面前绽放光彩。</p><p class="ql-block"> 陈老师以视频导入,模拟种树让学生在黑板上摆一摆,引出间隔和间隔数的概念,生动有趣。接着在探究环节引导学生“化繁为简”,渗透“模型思想”“一一对应”思想,选取20米来研究,让学生在探究单上画一画写一写,最后小组讨论,得出规律:总长÷间隔长=间隔数,棵树=间隔数+1。再运用这个规律回头解决例题。本堂课使用开放式的教学,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通过借助实物图、 画线段图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p> <p class="ql-block">沉淀:教研相长,共赴成长之约</p><p class="ql-block"> 课落声未息,研讨意更浓。课后,全校数学老师齐聚一堂,对《植树问题》教研课进行深入的评课和议课,将本次教研活动推向高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尾声:以课为媒,共赴教育远方</p><p class="ql-block"> 一场《植树问题》的教研之旅,不仅研磨出一堂精彩的数学课,更让我们明白:教育之路,需携手同行;优质课堂,需用心打磨。未来,我们将继续以研促教,以教促学,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思维生长的沃土,让每一次教研都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p><p class="ql-block"> 阿克陶县小学第一教育集团</p><p class="ql-block"> 撰稿:冶丽</p><p class="ql-block"> 初审:马生富</p><p class="ql-block"> 复审:李宏溥</p><p class="ql-block"> 签发:孙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