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斯坦五国游记(乌兹别克斯坦第2篇)

鹤鸣九皋

<p class="ql-block">  D11:9月15日。杜尚别—鹏吉肯特—撒马尔罕</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8:00出发,乘车前往撒马尔罕,再次游览乌兹别克斯坦。今天仍要走一段M34公路,然后再从另一条路转往撒马尔罕。</p><p class="ql-block"> 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撒马尔罕州的首府,被誉为“古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这座城市拥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与罗马、雅典、巴比伦等古城同龄,曾是连接中国、波斯和印度三大文明区域的重要枢纽。2000年,撒马尔罕古城整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我们约在中午12:30到达鹏吉肯特。下午1:50行驶至边境,办理好出入境手续后,乌兹别克斯坦的导游已在等候。我们坐上大巴前往撒马尔罕。</p><p class="ql-block"> 吃了中饭后,我们前往游览兀鲁别克天文台遗址。</p><p class="ql-block"> 天文台遗址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比起一个统治者,令兀鲁别克更加著名的可能是他作为一个天文学家的成就。他设计用来观察恒星位置的天体观测仪长30米,是15世纪20年代修建的一座三层楼高的瞭望台的部分,现在只剩下出土于1908年的仪器的弯曲轨迹。小型遗址博物馆有一些描绘兀鲁别克的微缩模型和一些从阿弗拉西阿勃出土的老陶器及其他文物。</p> <p class="ql-block">兀鲁别克雕像</p> <p class="ql-block">遗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品</p> <p class="ql-block">天文台遗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安装</span>巨型大理石六分仪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斜坑道遗址。</span></p> <p class="ql-block">  参观沙赫静达陵墓(游览约30分钟)。沙赫静达陵墓建于14世纪和15世纪,由13座陵墓和一座清真寺组成。"沙赫静达"意为"永生之王",是撒马尔罕的执政者及其家属的坟墓。建筑的基调为青色,以彩色陶瓷贴面作为装饰。其中最主要的一座是伊斯兰教创建人穆罕默德的堂弟库萨姆之墓。帖木尔大帝的妻子图玛-阿卡和侄女图尔坎-阿卡也葬在这里。 </p> <p class="ql-block">  游览古勒-艾米拉陵寝。该陵寝建于帖木儿时代,是帖木儿给他阵亡的孙子“木汗牟德苏丹”建的。“木汗牟德苏丹”是他大儿子生的,帖木儿原本打算让他做王位继承人,但是他过早地在行军路上死了。后来帖木儿死后也葬在这里。据传说,帖木儿临死的时候说过,留下遗嘱:后人不可以移动他的棺椁,否则天下将要战火纷飞。很巧的是,前苏联考古队把帖木儿棺椁运到莫斯科的第二天,希特勒德国就进攻了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导致了近两千万人死亡。</p> <p class="ql-block">  游览列基斯坦广场。</p><p class="ql-block"> 位于撒马尔罕市中心的列基斯坦(意为"沙地")广场,是一组宏大的建筑群,建于公元 15-17 世纪。建筑群由三座神学院组成:左侧为兀鲁伯神学院(兀鲁伯为乌中世纪的学者、天文学家、诗人和哲学家),建于 1417-1420 年;正面为提拉-卡里(意为镶金的)神学院,建于 1646-1660 年,右侧为希尔-达尔(意为藏狮的)神学院,建于 1619-1636 年。这三座建筑高大壮观、气势宏伟,内有金碧辉煌的清真寺。兀鲁伯神学院的正门和彩色的穹顶是用各种色彩的陶瓷装饰的,后遭地震破坏,又重新修建了高 13 米、直径 13 米的新穹顶,建筑材料采用特殊金属结构。这些神学院是中世纪培养穆斯林神职人员的学府。其中兀鲁伯神学院是 15 世纪最好的穆斯林学府之一。据说,兀鲁伯曾亲自在此授课,这里是他统治期间世俗科学思想的中心。三座神学院虽建于不同时代,但风格组合相当成功,是中世纪中亚建筑的杰作。14 到 15 世纪初这里是撒马尔罕的城市中心。</p> <p class="ql-block">列基斯坦广场</p> <p class="ql-block">  下午7:00左右,我们前往乌兹别克美食餐厅吃晚饭,并欣赏歌舞表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吃晚饭后,再次前往列基斯坦广场,我们等到晚上九点钟,欣赏了20分钟美轮美奂的灯光秀,结束后回酒店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