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泉趵突泉

网名:一飘。姓名:何矛

<p class="ql-block">  趵突泉(Baotu Spring),济南三大名胜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东临泉城广场,北望五龙潭,面积达158亩,位居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茶味醇甘美,曾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p><p class="ql-block">趵突泉泉眼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泺源堂前。民国二十年(1931年)四周用石砌岸。几经变化,形成长方形泉池,长30米,宽18米,深2.2米。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长廊围合。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涌出,每天涌出7万立方米泉水,泉水有三个出水口,最大涌水量为16.2万立方米/天。趵突泉水一年四季恒定在18℃左右。趵突泉周边的名胜古迹有泺源堂、观澜亭、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李苦禅纪念馆等景点。趵突泉与千佛山、大明湖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斜斜地穿过树梢,落在亭角飞檐上,那红灯笼还挂着昨夜的露气,微微晃着。我沿着青石板路走来,听见人声渐起,亭子里已坐了三两游客,或低声谈笑,或倚柱远望。石碑上的字迹被岁月磨得有些模糊,却仍透出几分庄重。这亭子不说话,可它站在水边许多年,看过泉水翻涌,也听过游人低语,像一位沉默的老者,守着“天下第一泉”的名号,静看春秋流转。</p> <p class="ql-block">长廊蜿蜒如带,一路牵着绿意伸向深处。红灯笼挂在檐下,随风轻摆,像是在向过往的行人招手。我走累了,便在廊中坐下,看阳光一格一格地挪过木栏,照在人们摊开的手掌上、背包上、孩子举着的冰棍上。有人闭目养神,有人轻声讲着笑话,笑声落在廊柱间,又被风吹散。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慢下来的节奏,仿佛连时间也在这泉水环绕的园子里,学会了踱步。</p> <p class="ql-block">临水的金顶亭子格外显眼,像一枚别在碧绸上的金扣。垂柳低垂,枝条拂过水面,划出细碎涟漪。游人倚栏而立,有的举着手机拍照,有的只是静静望着水中的倒影——亭台、树影、云朵,全都揉在波光里。我也站了一会儿,忽然觉得,这水不仅映得出景,也照得见人心:匆忙的,停下来看一眼;疲惫的,被风一吹就软了肩。</p> <p class="ql-block">一条小径藏在柳荫深处,阳光从叶隙间洒下来,像撒了一地碎金。我慢慢走着,听见脚步声轻响,有老人牵着孙儿的手,也有年轻人低头刷着手机,但脸上竟无半分焦躁。路灯静静立着,不说话,却把这一路的温柔都拢在光晕里。原来不是只有泉水会流淌,这园中的时光,也在悄无声息地漫过脚边。</p> <p class="ql-block">小溪从高处跌落,叮咚几声,便汇入低处的池塘。水声不大,却格外清亮,像是园子的心跳。柳枝垂下来,几乎要蘸水写字,而游客们沿着石阶缓行,脚步放得极轻,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宁静。远处那座飞檐翘角的建筑,在绿树掩映中若隐若现,像从古画里走出来的一笔。我忽然明白,趵突泉之所以为“第一”,不只是因水势奇绝,更因它把自然与人文,调和成了最舒服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溪流弯弯曲曲,穿行在浓绿之间,柳条垂入水中,随波轻摇。远处亭台藏在树影里,只露出一角屋檐,反倒比全貌更添韵味。阳光洒在水面,碎成千万点金子,随水漂动。我蹲下身,看见自己的影子和柳影缠在一起,竟分不清是谁在动,谁在静。这园中处处是景,可最美的,或许正是这种“不经意”——你不刻意寻找,它却已悄然入心。</p> <p class="ql-block">河水静静流着,两岸柳树成行,枝条几乎触到水面,像在低头饮水。石栏外,几位游人靠着栏杆闲聊,孩子指着水里的鱼惊呼。远处的小桥拱起一道弧线,连接两岸绿意,也连起了人们的脚步。我沿着河走了一段,忽然觉得,这水不急不缓,正如生活应有的节奏——不必奔涌,也能抵达远方。</p> <p class="ql-block">一块巨石横卧道旁,拱形洞口像一张微启的嘴,一个小男孩站在前面,仰头看着石上的文字。那些字讲的是园子的过往,讲的是泉水如何被疏浚、被铭记、被一代代人珍视。他听不懂太多,却认真地指着字念出声来。我站在一旁没说话,只觉得,有些记忆不必刻在心里,只要有人愿意停下来看一眼,它就不会真正消失。</p> <p class="ql-block">小男孩站在岩石洞前,黄外套在绿荫里格外醒目。他踮起脚,想看清石上刻的字:“趵突泉公园扩建记”。风穿过树梢,吹乱了他的头发,也翻动了历史的一页。我望着他小小的背影,忽然觉得,这泉水流了千年,不就是为了等这一刻吗?等一个孩子,在某个晴朗的秋日,站在这里,听见过去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池塘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也映着岸边驻足的人群。有人举起相机,有人只是站着发呆。我坐在石阶上,看水波一圈圈荡开,把蓝天白云揉成流动的画。远处高楼隐约可见,但在这里,它们只是背景,真正的主角,是这一池静水,和它包容的一切——倒影、笑声、脚步声,还有那些不愿离去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溪边石阶上坐着几个人,有的闭目,有的轻语,像被这流水洗去了心事。柳枝拂过肩头,竟不觉得烦,反添几分温柔。阳光穿过树叶,在石阶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时间也在这里碎成了片,任人拾取。我坐了一会儿,什么也没做,只是听着水声,忽然觉得,来趵突泉,不一定非要看见泉眼喷涌,能在这片绿意里安静片刻,已是馈赠。</p> <p class="ql-block">古街两旁的建筑色彩鲜明,红灯笼高挂,石牌坊巍然矗立。行人穿行其间,脚步轻快,像走在一幅流动的画卷里。一位穿白衫的女子驻足拍照,蓝衣男子笑着指向牌匾。树影斑驳,落在他们肩上,也落在“尚志书院”的匾额上。这园中不仅有水,还有文脉——泉水润土,书香润心。</p> <p class="ql-block">一棵老树矗立园中,树干扭曲如龙,枝叶却蓬勃向上。阳光穿过叶隙,在地上画出千变万化的图案。我绕着它走了一圈,发现树皮上刻着模糊的字迹,不知是哪年哪月,谁留下的名字。它不语,却比谁都记得长久。或许,它才是趵突泉真正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人们在园林中缓步前行,前方亭子飞檐翘角,像要飞入云端。绿树围合,仿佛为这一方天地筑起屏障,隔开了尘世喧嚣。我跟在人群后,听见有人轻叹:“这才叫生活。”是啊,泉水在流,树影在动,人心也慢慢松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小河穿林而过,竹影婆娑,灌木丛生。远处那座中式建筑,在阳光下静静伫立,屋檐翘起,像在回应风的低语。我沿着河走,脚步越来越轻,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宁静。这园子不张扬,却自有力量——它用绿意包裹你,用流水安抚你,让你忘了赶路,只想停留。</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士坐在池边石阶上,背影安静。池水映着她,也映着身后飞檐翘角的建筑。远处游人往来,她却像定在那里,与水、与树、与影融为一体。我悄悄走过,不忍打扰。有些时刻,人与景之间,不需要语言,只需一份默契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垂柳之下,一座建筑静静伫立,飞檐如翼。小径蜿蜒,游人三三两两,或停或行。我站在柳树下,看光影在石板上跳跃,忽然觉得,这园中每一处景,都在诉说同一件事:慢下来,才能看见美。</p> <p class="ql-block">中式建筑前,小河潺潺,垂柳依依。几位游人在树下歇脚,谈笑风生。石阶旁栏杆古朴,映着水光,泛着微润的青。我站在这里,听风穿过柳枝,听水拍岸,听人语轻响——这便是趵突泉的日常,不惊不扰,却动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河面波光粼粼,柳影倒映如画。红墙灰瓦的建筑从树后探出一角,古意盎然。游人倚栏而立,或拍照,或凝望,仿佛在与水对话。阳光洒在河面,也洒在每个人的肩头,温柔地提醒:此刻,你正站在“天下第一泉”的怀抱里。</p> <p class="ql-block">摄影:何矛</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9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