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转眼四十栽,当年是风华正茂,如今暮年之秋,失去了时代的风彩,却仍活跃于各种场合,玩弄着人生晚年的每时每刻。一伙人一个时代的缩影,彰显着一个企业文化底蕴的厚度。</p><p class="ql-block"> 风靡一时的“博山灯泡厂”扮玩,给博山这个工业,人文高速发展的城市,注入了博山“元宵灯会”新的元素,带动了各种形式扮玩的发展,影响至今。“博山灯泡厂文艺宣传队”,同样也在一个时期,进入活跃之内。一个企业的进步发展,促进了它的文化发展。七十年代未,淄博市总工会,在灯泡厂开展了近两个月的培训,王颜山、王乃高,张敦林、胡主任,舞蹈杨爱群,老师周光华老师,都亲临讲课辅导。也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灯泡厂人才辈出,宣传栏、黑板报、摄影书画作品,都不同程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p><p class="ql-block"> 领导们的重视和思维,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文化宣传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企业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方针。走出去,请进来,领导们把专业团体的老师请来授课,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特别是青年职工们,在每一份工作岗位上,干劲实足,睌上参加扮玩队伍的活动,早上按时上班。这就是幸福与快乐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 “灯泡厂”曾是博山城最亮丽的光源,戴着厂微走在大街上,那种精气神,没有那个过程,体会不到。因各种不可抗拒的原因,灯泡厂已成为过去。但它留给我们许多的遐想,和余音,却遍地发效。</p><p class="ql-block"> 灯泡厂辉煌的时候,经常组队,参加博山及市里的文艺汇演。改革初期,近六百名知青的进入,给企业带来了活力,文化生活,百花争艳,舞蹈《雁归来》男独《赞厂长》男小合《暑光在前头》在演出中,得到奖励,受到好评。还有那二十多人的乐队,管乐队,都享有声誉。十几年的时间,厂没有了,那些文艺爱好者,也都在为下岗后的生活来源,而不懈的努力。在那些年的坎坷岁月里,谁都无心去发挥自己特长,在早点的摊位上,在出租车的行业里,在奔波于张博铁路线的列车上,都有灯泡厂兄弟姐妹们的身影,真的好辛苦,谁都不容易。</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梭,一切都在瞬间,不经意中,在博山这片文化底蕴的沃土上,万物复苏。每一个角落里都有灯泡厂的朋友,发挥和展现着各自的特长。看到这一切,心有无限激动,生活中带来的愉悦,将一切过去的愁胀及烦恼,抛弃九霄云外。</p><p class="ql-block"> 感悟这一代人的过往,没有气馁,用传承和发展的本能,活跃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时间短暂,生命无需丈量,艰难困苦也都挺了过来。莫叹;老天不公平!命运重新把我们集结在一起,没有家长理短,只有放松心情。</p><p class="ql-block"> 灯泡厂留下了不少的闪光点,也还在辉放,各行各业门类齐全。那些有一点特长的文艺爱好者,尤其突出。舞蹈、声乐、乐器等等,给社会增加了欢乐的时光。每个企业的发展成长历史上,有不同的轨迹,有它不同的亮点。每年元宵佳节到来之时,我们这一代人都会想到,“博山灯泡厂扮玩”用光!照亮了山城的夜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