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关于记忆力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想聊的话题是关于记忆力。因为昨天参加了江苏省第三期苏教名家培养对象(陈慧君)展示活动,我也有幸参加了其中的一个环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直以来,我对于记忆这一块从小就有超级的自信。曾记得在初中上学时,我一次性能把初中六本英语书背下来。每逢假期清晨独自一人坐在老家屋后的树桩上背书,是我记忆中的幸福时光。在教女儿学习的过程中,我一直把这些拿出来显摆和影响,但好像效果一直不理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随着年纪大了,记忆力自然下降,很多东西总是记不住。似乎心理上逐渐坦然,自然接受了这样的现实。但每次与学校的邹主任交流一些事情时,他常常是一个又一个故事,从时间、地点、人物、各种名句一一如数讲出来,常常让我对我的记忆力心生自卑。他说他每天坚持至少阅读5000字,更让我心生敬佩。从他的身上我感觉到记忆力的下降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弥补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天陈校的汇报,那么长的材料近乎脱稿。特别是前面张处长以及后面专家的点评除了给我专业上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更多是记忆力的敬佩。他们年龄都比我大,但他们讲到政策的内容以及引经据典,都那么的自然和顺畅。我想到了每次看书时,很多好的句子都想背上,可事后一句也背不上。张处长让处里的同事背什么“3685”以及《滕王阁序》,这更让我意外。因为作为教育人把国家的政策原文背下来,总不是坏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天的展示活动中有一个展示环节,10个人分别进行教育叙事。我的叙事内容是《共写随笔,架起城乡学校协同发展的连心桥》,我统计了一下,不到1200字,从9月15日左右我就开始背诵。早上背、中午背、下午背、晚上背,开车背、走路背、吃饭背,会议室背、空教室背、操场上背,生怕在展示中出“洋相”。如果算多少遍的话,我真的不知道多少了。其实如果要默写的话,肯定不会出错,但从背诵到朗诵,再到演讲式的朗诵这不容易。尤其在第一、二次彩排时,陈校长提出要有动作的要求,更让我充满紧张。同行的几位校长,他们从从容容的样子实在让我敬佩。特别是童校说前一天晚上才准备的稿子,第二天就能顺序背下来。我心想,他们是什么脑子啊,怎么不怕出错呢?一个字“服”,两个字“佩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到上场了,我也就不算太紧张了,特别是徐校长讲完后,她给我们开了一个好头,我接过话筒前还向她点了一个赞。没有意外,我一气呵成的讲完了(其实还漏了一小句),下来时陈校向我点了点头。特别是陈校在今天的千字文中提到了乔院长对我的肯定。从心里感觉到前段时间的付出总算收获了一些喜悦。我想这可能就是教育人的小幸福吧,比一张证书来得重要得多。生活中似乎又多了一次小小的确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记忆力这个东西,年龄大确实是会让记忆力下降的。但通过大量的阅读是可以改变的。张处长、肖院长、乔处长、陈校长、邹主任等人给了我们很好的榜样。我想,为了让老了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可能还是要进行适当的阅读,不停下敲键盘的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