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当团徽映照着革命家书的字迹,当团歌伴着红色旋律响起,那些烽火岁月中的青春壮歌,始终是激励青年前行的精神密码。这堂团课,让我们在历史回响中感悟初心,以青春之名传承红色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一、青春视角:在文物中读懂初心使命</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 革命历史从不是遥远的叙事,而是先辈用青春书写的答卷。每一件沉默的文物,都是跨越时空的青春独白。在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蔡和森的空药瓶见证着青年志士以生命践行信仰的决绝 —— 即便身患重病,他仍在狱中坚持宣传革命真理,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烈士遗留的钢笔尖还沾着未干的墨迹,那是年轻战士在冲锋前写给家人的诀别信,字里行间满是 "保家卫国" 的青春誓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6px;"> 更令人动容的,是那些藏在民间的红色印记。吉林通化的红色主题展览馆中,一盏锈迹斑斑的煤油灯静静矗立,灯身的黑渍记录着东北抗联战士在寒夜里借微光研究战术的岁月,当年农户李大哥的父亲曾为这支队伍望风守夜,用沉默守护着革命的火种。贵州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展柜里,一只红军水壶的壶口还留着磕碰的痕迹,百岁老人王超德珍藏它近 90 年,只因这是红军战士换给他破衣服后留下的念想,见证着军民鱼水深情。这些文物没有华丽的装饰,却用最质朴的形态告诉我们:百年前的青年以热血赴使命,如今的我们更应读懂这份初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二、团课实践:让红色精神活在当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团课上的传承,藏在每一次沉浸式体验中。在武汉的红色地标打卡路上,团员们接力默写革命诗词,在行走中感悟担当;泸县九中的课堂上,大家分享赵一曼的家书故事,让信仰在互动中传递。更有 "红肩章" 宣讲团的退役团员,用亲身经历诠释新时代的奉献精神 —— 红色基因就在这样的实践中代代相传。</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0px;">三、青春担当:以行动续写时代答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6px;">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这正是团课的核心要义,而新时代青年正用专业所长给出答卷。湖北的团员组建 "青春颂党" 乐队,将《黄河大合唱》改编成摇滚版本,在高校巡演中吸引上万名青年合唱,用潮流形式让红色旋律走进青春生活;辽宁的实践团走进校园,用永生花制作英烈头像摆件,每片花瓣都由团员亲手粘贴,将 "缅怀先烈" 转化为可留存的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6px;"> 科技赋能更让红色传承焕发新生。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的 "星火筑梦" 实践团带着专业设备奔赴井冈山,用 9 天时间采集 200GB 素材,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数字博物馆,还在场景中融入航空元素彩蛋,让青年在 VR 体验中 "亲历" 黄洋界保卫战。贵州四渡赤水纪念馆的青年工作者曹行燕,15 年来走访百余村寨,不仅征集到红军医疗证、战地书信等珍贵文物,更协助烈士后人实现跨时空团聚,用细致工作让红色故事走出库房。这些实践印证着:无论是志愿服务还是学业钻研,无论是文化创新还是科技攻关,都是对 "自力更生、团结奋斗" 精神的践行。</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四、青春誓言:让基因融入成长血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6px;"> 重温入团誓词时,我们的右手紧握,目光坚定。这誓言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的行动指南:是在红色讲解员岗位上的耐心解说,是在数字博物馆建设中的精益求精,是在志愿服务中的默默坚守,更是在学业科研中的迎难而上</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