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色雀鹀(学名:Passerella iliaca)是雀形目雀鹀科沙鹀属的小型鸣禽,包含4个遗传分化组群。体长15-19厘米,翼展27厘米,体重约32克,头部灰色带赤褐冠羽,胸部具红棕斑纹,喙基部黄色渐变为黑色且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形态学与线粒体DNA分析将其分为红色组、烟灰组、厚喙组和板岩色组。 拍摄地:加拿大温哥华 Vandusen Botanical Garden 范度森植物园<br>时间:2024年10月<br>摄影制作:香香 狐色雀鹀属小型鸣禽,通常在草地或沼泽地活动。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主要吃种子、昆虫,以及一些浆果。沿海狐色雀鹀也吃甲壳类动物。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巢建在地面或低矮的树木或灌木中,通常产2至5枚淡绿色或白色的卵,上面有红棕色斑点,孵化期12-14天。 该鸟种繁殖期栖息于阿拉斯加至加拿大东部的针叶林区,偏好柳树、冷杉灌丛及沼泽地,冬季迁徙至美国中南部及墨西哥北部。具有跳跃式迁徙策略:高纬度种群选择更南越冬地以优化迁徙前增肥条件。 分布于百慕大,加拿大,墨西哥,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美国,德国,格陵兰,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俄罗斯联邦。 狐色雀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低危(LC)。 <h1><b><i><font color="#ed2308">欢迎光临 谢谢欣赏!</font></i></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