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期咨询师训练营 <p class="ql-block">大家好,我是斌斌,今天想和大家聊的主题是<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越过父爱这座大山,趟过母爱这条河,放下执念,和光同尘”。</u></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u>一、父爱如山:越过之后,方见力量</u></b></p> <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大树底下,寸草难生</u></b>”,但于我而言,<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越过父爱这座山,自己的人生才真正生出了底气与力量。</u></b>这次与父亲的深度链接,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这份力量的生长。</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是典型的传统严父,儿时的我常因他的严厉而受打骂。后来我才慢慢理解,这或许与他的原生家庭密不可分——父亲与爷爷都是上门女婿,这份身份让他们背负着难以言说的屈辱感,总想靠自己的努力光宗耀祖、扭转处境;再加上母亲性格强势,父亲的情绪便时常转嫁到子女身上。</p> <p class="ql-block">但随着我长大,父亲的爱逐渐变得包容而深沉。自初中住读起,他便再也没有打骂过我,即便我犯了错,也从未说过一句重话。印象最深的三件事至今清晰:初中读了四年、高一因携带军训匕首被留校查看、高三因同学报复事件被派出所拘留一夜,面对这三次“闯祸”,父亲始终没有半句责备。这份包容,如今也成了我为人父的榜样,我想把它传递给我的孩子,用更温和的方式守护他们成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u>二、母爱如河:滋养一生,亦是底色</u></b></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父爱是支撑我的力量,那母爱便是滋养我一生的底色,更是我能有今日这点小成就的根本。接触《易经》后我了解到,自己是弱能量的池塘型命格,且申酉空,但儿时的我却天不怕地不怕,活脱脱像个“小霸王”。这份底气,全来自母亲毫无保留的爱,甚至可以说是“<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溺爱</b>”——它给了我敢闯敢拼的勇气,却也让我在年少时犯下过霸凌同龄人的错,这算是成长路上必须承担的代价。</p> <p class="ql-block">母亲之所以对我格外偏爱,背后藏着两段让她心痛的过往:一是她曾失去过6岁溺亡的二哥,怀着我时,便把对二哥的思念与愧疚全倾注在我身上;二是后来母亲怀第五或第六胎时,因父亲当时是大队干部,不得不在怀孕8个月时引产,她又把对那三个未出世孩子的爱,一并加在了我身上。</p><p class="ql-block">这份“溺爱”贯穿了我的童年与青年:7岁读小学一二年级时,我仍未与母亲分床;初中虽分床,却还在同一个房间;直到初中住校,我才开始学着独立。2000年我的大儿子出生,又恰逢父亲离世,母亲便来广州与我同住,这一住就是10年。那10年里,我被照顾得无微不至,连洗衣机怎么开都不知道;直到母亲回老家,我才慢慢学着打理生活、做家务。</p> <p class="ql-block">这次与母亲20多天的情感链接,让我重新回溯了那些温暖的时光,也更懂了母亲的不易。母亲73岁左右确诊渐冻症,最初我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四处求医却屡屡碰壁,才不得不接受现实。在母亲病重的最后半年,我在广州一边工作,一边陪她生活、求医,帮她洗澡、洗脚,背着她上下没有电梯的出租屋楼梯——在我看来,这些都是为人子女该做的事,可同事和同学却总夸我做得好。后来母亲求医一年多,渐渐失去信心,坚持要回湖北老家,我当时只当是她情绪低落的气话,没曾想,母亲回去仅一个月,便永远离开了我。如今母亲虽不在了,但她的爱与品格,早已刻进了我的生命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u>三、觉悟:放下执念,方得自在</u></b></p> <p class="ql-block">国庆期间我有了一个核心感悟:你许下的愿望有多大,最终能收获的成长就有多大。我参加课程的初衷,是希望能实现自我觉醒,更期待觉醒后能做到<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迷时师渡,悟了自渡”</u></b>。但因为我的职业与健康紧密相关,对健康的执念,却成了阻碍我觉醒的“绊脚石”——比如到了午睡、休息时间,我就必须停下一切,无法在生活的每一个当下都保持觉知。</p> <p class="ql-block">我曾问过李老师:“如果半夜在急诊科被叫醒,该怎么保持觉知,不暴露本性?”还说自己想“<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修到生活中处处都是禅,连睡觉都能处在禅的状态</u></b>”。李老师却告诉我,这些想法还停留在大脑思维的层面,真正的觉醒,需要在清净心中去证悟。那一刻我才明白,想要真正觉醒,必须放下所有执念——无论是对健康的牵挂、对宗教的固有认知,还是对职业的过度在意,唯有把“觉醒”的愿望放在最高位置,才能靠近内心的本真。</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我都坚信,真正的道理从不在遥不可及的地方,而藏在日常的小事里、生活的每个当下中。好好享受当下、用心体会生活,就是最朴素的“道”;<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放下那些困住自己的执念,与生活融为一体,便是“和光同尘”——就像《道德经》里说的“收敛光芒,与尘埃同在”,其实就是学着与当下的情绪、琐碎的小事、闪过的念头好好相处,真切感受生活里的喜怒哀乐。</u></b></p> <p class="ql-block">这个主题的诞生,与我近期学习的<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u>咨询师训练营</u></b>课程深度关联——前20余天,我专注于与父亲的情感链接;紧接着的20多天,转向与母亲的心灵对话;而接下来的阶段,还将学习如何与<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真我、本我、小我、大我</u></b>相处。</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愿以<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和光同尘”</u></b>与大家共勉。感恩所有的遇见与缘分,期待下次有机会,再和各位老师、同学深入交流。谢谢大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