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井冈山的百竹园,是自然的绿色的诗意精灵。它远离尘嚣,隐于群山之中,以竹为语,以绿为笺,在岁月的流转里,摇曳生姿,书写着一部自然历史与生命的绝美诗篇。</p> <p class="ql-block"> 百竹园的时光是流动的,也是凝固的。清晨,雾气升起在竹林的上空,竹子浸在乳白色的朦胧中,像被水洗过的青玉透着温润柔和的光。那一片片翠绿的竹叶,宛如灵动的翡翠,在微风的轻抚下,沙沙作响,似在低唱着生命的欢歌。叶子纯净而透亮,闪烁着晶莹的光泽,让人感受到它那细腻而清凉的质感。绿竹的竿,笔直而修长,像是一位位挺拔的卫士,守护着这片红色的宁静的土地,它们一节一节地向上生长,充滿了生机与力量,展示着不屈不挠的精神,那光滑的竹竿上,有着一道道浅淡的纹路,如同岁月流下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百竹园中,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梦幻世界,脚下的土地松软而潮湿,散发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周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混合着绿竹特有的清香。百竹园中有120多种竹子,各展风姿:方竹根根修长,紧密如方阵,似绿云,观音竹低眉垂叶,纤巧如佛手拈花,紫竹通体幽黑,泛着金属般的紫光泽,爬地竹矮身匍匐,黄纹叶片憨态可掬,佛肚竹以膨大的竹节笑对人间,圆润豁达,龟甲竹茎杆布滿龟裂般的纹路,沉稳,沧桑,湘妃竹斑驳泪痕,犹如娥皇,女英的眼泪穿越千年,化作永恒的哀愁……每一株绿竹都是自然锻造的艺术品。触摸竹节的裂痕,恍若触到历史的脉博,这绿意深处的百竹园,更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家园。以竹为魂,以绿为韵,即是大自然造化的杰作,又是革命历史与人文情怀交织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 竹林深处,红军造币厂的遗址静静伫立,锈迹斑斑的铜币模具与碧绿鲜活的竹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时间是断裂的,一边是革命的热血铸造,一边是自然的永恒,井冈山的百竹园像一本被岁月翻开的诗集,每一页都写滿自然的密语与生命的韵律。这里竹子与风与影的既兴合奏,将天地的大美凝练成一场悦耳的交响曲。</p> <p class="ql-block"> 导游深情地说:当年毛泽东初到井冈山茨坪时,选定了这处被湘妃竹三面合围的土屋为落脚点。竹林枝干挺拔交错,竹叶层叠浓密,将灰瓦墙的居所摭掩的严密紧实,敌人的侦查机掠过天空时,这片绿浪翻滚的竹海,恰似盖天蔽日的伪装网,将居所摭盖的不漏一点痕迹。屋后的湘妃竹,竹节上的暗斑如泼墨,与土墙上裂缝里透出的煤油灯光交织辉映。警卫员回忆说:“毛委员常在竹窗下写东西。我们把竹帘卷起来一半,既透风,又隐蔽”,绿竹在此成了革命的保护屏障。</p> <p class="ql-block"> 井冈山的绿竹,是大地用千年的光阴写就的史诗,它们扎根于红色土壤。挺立于云雾间。井冈山的革命志士,以竹为矛,以竹为笔,在竹林中策划战斗,在竹简上书写理想。竹林用年轮记录着一切,用绿意滋养着人心。这绿色的海洋,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空中有节,象征着虚怀若谷,它弯而不折,象征着柔韧刚强,它四季长青,象征着生生不息,它成林时互相依偎,象征着团结共进。这些竹子,早己超越了植物的范畴,它成为文化智慧的符号,永恒的精神图腾。它们用静默的姿态参悟着天地之道,用形态与色彩吟诵着生命的诗篇。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则表达了对绿竹高洁的风骨,坚韧的品质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 井网山的竹子,曾为战士挡箭,曾为伤员遮雨,战士们摆下的竹签阵,曾让敌人寸步难行,如今又以盎然的生机,守护着这片红色沃土。百竹园是自然的博物馆,是历史的课堂。它像一片凝固的浪涛,又似一柄柄直指云霄的利剑!那片翠海,永远不会被人遗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