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旅居异域边陲将近一年,原本一直因为背井离乡举目无亲而对此地颇有微词兴趣不深……但如今,俯仰成前度,君不见红树林已成就了我向善的心性;而看这一片异域边陲荒漠则变了色彩,碧海蓝天海空水域,也因水色迷萌云雾缭绕而烟霭成了一处仙境——</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以上文字里藏着一段非常洗礼心灵的心境转变——从初来乍到的疏离与抵触,到如今对这片“异域边陲”生出温情与欣赏。当朋友们读着“红树林成就了我向善的心性”“碧海蓝天云雾缭绕如仙境”,就会感受到我与这片土地之间,已经悄然建立起一种精神上的联结。</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我会不厌其烦的解释我的意有所指——</p> <p class="ql-block"> “旅居异域边陲将近一年,原本一直因为背井离乡举目无亲而对此地颇有微词兴趣不深……”。我说的这段话就是我刚到这里初始的疏离感。</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在异乡生活初期都会经历的同感共鸣:地理上的遥远带来心理上的隔阂,缺乏熟悉的社交网络,环境差异也加剧了孤独感。“颇有微词”“兴趣不深”,就是直白地道出了我当初的不适应甚至些许排斥。</p> <p class="ql-block"> 我说的“但如今,俯仰成前度,君不见红树林已成就了我向善的心性”这一句话,也是环境的浸润与内心的转变。其中“俯仰成前度”的话语其实是借用的一句话,但整个话语意思就是仿佛一转眼,时间已悄然流转了所有的观感:当初的那些种种情绪已成过往。而“红树林”作为一个具象的自然意象,不只是植物群落,更成为了心灵转变的见证者与参与者。</p> <p class="ql-block"> “红树林成就了我向善的心性”——也许我说的这句话迟早都让我特别寻味。因为红树林常生长于咸淡水交汇处,生命力顽强,又能净化环境、庇护生灵,是海岸线的“守护者”。我或许就是长期在这里观察它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感受到了这种坚韧、包容与共生之美,进而影响了我的内心——让我的内心变得更柔软、更包容,或者更愿意去理解、去善待周围的人与事。这是一种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的滋养。</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认为红树林就是我的精神图腾!</p> <p class="ql-block"> 别看我说“而再看这一片异域边陲荒漠则变了色彩,碧海蓝天海空水域,也因水色迷萌云雾缭绕而烟霭成了一处仙境”的这段话,其实是在内心对审美与情感的重塑——</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的确经常爱用“异域边陲荒漠”这个词描绘此地,也许原本就对应着心中已经形成的那个象征着荒凉、单调甚至是看不到亲切看不到希望情趣的“不毛”之地。但如今,在我眼中,她“变了色彩”:碧海蓝天、水色迷蒙、云雾缭绕,宛如仙境。</p> <p class="ql-block"> 这种审美和情感视角的转换,其实正是内心善良不忍埋没旅居这里的山水湖海滋味供养之恩的心态变化的外化。当我的心境变得平和、开阔,那些曾经被走马观花甚至忽略的美,开始有情有义的浮现;那些曾以为无趣甚至排斥的地方,竟也显出诗意与灵性来了。</p><p class="ql-block"> 这,的确是一场心灵的自我救赎与在此地共生的心路历程……不是我喜欢矫情,而真真切切的是一场场非常稀罕珍贵的“心灵在此地修炼砥砺”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从“背井离乡”的疏离,到慢慢融入与观察;从“颇有微词”的挑剔,到发现环境中细腻的美;从“举目无亲”的孤独,到可能在红树林、在海天之间,找到某种精神的寄托与共鸣——这不仅是红树林这一片生态湿地,她的确还成了我内心“向善”的象征。我也没有想到,熬煎了七七四十九个周天,竟然发现荒漠不再是荒芜,而是可以被重新想象、被审美重塑的仙境。</p> <p class="ql-block"> 如果我还有精神有余力,真的想在剩下来的时间里,把这段心路历程进一步写✍🏻成一篇篇散文或一篇篇随笔,题目或许还可以叫《边陲红树与我的心性》《从荒漠到仙境》《异乡的一年,我与这片土地》等等——这其中的故事感悟,既有个人情感酸甜苦辣咸的深度,又有阴晴圆缺春夏秋冬自然哲思的韵味,甚至还有烟火日常的超凡脱俗与美梦幻想的诗情画意……总之,想必一定会很能打动自己吧?!</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司空见惯的就是:大海的潮起潮落汹涌澎湃。平静的时候就见水面初平云脚低;浪涌潮满的情景里,水势浩瀚无垠,海水纹路涟漪层层波。那巨大的水纹能量如同一座座徐徐转动的水车,水波流转,缓缓流动,涌出一丝丝一缕缕极为圣洁而具洪荒之力的仙气从中散逸而出。</p> <p class="ql-block"> 应该说,我一直都是在用心用情尽量尽力描绘这里看到遇到的画面都是极富诗意与想象力的!毋庸置疑的是,既有对自然现象(潮汐涨落)的生动观察,又融入了神话般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我已经将海浪翻滚比作“徐徐转动的水车”,水波中仿佛升腾出“圣洁而具洪荒之力的仙气”。我以这种近似神话般的描写就是想既体现真实又超脱现实,让我置身于壮阔又神秘的海边,进一步感受大自然既磅礴又宁静的双重力量。</p> <p class="ql-block"> 潮起潮落这种自然现象,不仅是由月球和太阳引力引起的自然现象,表现为海水的周期性涨落。更是感受对比平静时那种“水面初平云脚低”的情景现象,进一步衬托潮水退去或风平浪静时,海天一色、云映水面的宁静美景。</p> <p class="ql-block"> 浪涌潮满则是潮水高涨、波浪汹涌的状态,是海水运动的进一步剧烈变化,形成错综复杂的波纹和涡旋,让人看上去确实如“水纹层层波”、“水势浩瀚无垠”所描述的那样真实可信。</p> <p class="ql-block"> 海浪表面的“涟漪”和“纹路”是水流与风力、地形等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单纯从表面上看,看似上善若水,柔美温顺任方圆。但,我曾经在潮水涨上了开始静止不动的时候涉水游泳,才感觉到水下面并不平静,而是依旧涌动着那种可怕的、实则蕴含巨大动能的洪荒潜力——那些被溺水身亡的人恐怕就是在这种情形中不由自主的被卷入无情的水里窒息了。</p> <p class="ql-block"> 我所提到的“巨大的水纹能量……散逸出一丝丝一缕缕圣洁而具洪荒之力的仙气”,虽然这是我现在的心境变化产生的一种非常浪漫与东方审美的比喻想象——但是,当您看到了上面那一段话语,您一定会懂得这种意境地延伸,就是由魔力转化为神力的描绘。</p><p class="ql-block"> 我不能只看到水的魔力,看不到水的魅力,更不能忽视水的神力——将近一年的近水海域,不仅先得月而且滋润生机勃勃,怎能“忘水恩负水义”?</p> <p class="ql-block"> 因为在中国古典文化中,水常被视为生命之源、道之象征,有净化、滋养、生生不息之意。“仙气”也是常用来形容一种超凡脱俗、纯净而又神秘的能量,好像从自然中升华出的灵性。所以,我在这里把海浪的涌动与仙气的散发联想在一起,就是想告诉阅读我的这篇文字的您,大海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某种神圣力量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如果用更通俗接地气和水气的视角话语来说,也可以比喻为海洋中蕴藏的巨大可再生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她们虽无形却真实存在,并在未来可能成为人类重要的“仙气”般的清洁能源。</p> <p class="ql-block"> 尤其是“水面初平云脚低”这句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的名句,就是想把原意描写春日湖面与天际相接的静谧之美用在了这里,我就是觉得恰如其分而用之!我将其与澎湃潮涌、水纹如“水车”、仙气缭绕等动态与神秘元素的结合,就是想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动静相宜、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画面——我真的很想在我即将离开养育了我将近一年的地方这里留下感恩戴德的心灵觉悟。</p> <p class="ql-block"> 旅居在这里,漫步侧目而视,司空见惯的情景现在却是另一种意境——如此仙境不是传说也不是海市蜃楼,竟然就是真真切切一直存在于这里,我却始终无法看穿看透看够这仙境的奥秘与奥妙无穷,足以可见这里是何等的恢宏强大和神秘!</p> <p class="ql-block"> 旅居于此,侧目间,司空见惯的风景忽然褪去平凡外衣——这仙境非海市蜃楼,而是大地最真实的馈赠。我凝望再凝望,仍触不到它的边界与深底,方知何谓恢宏,何谓神秘。</p> <p class="ql-block"> 我的上述表白,实际上是对旅居地仙境般的惊叹与哲思和不吝赞美之词。既有对日常景象焕发新魅力的敏锐捕捉,也有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之壮阔神秘的谦卑礼赞。况且,这地方的魅力更强风韵犹存,不是我的一言能够以蔽之的!</p> <p class="ql-block"> 相由心生,心由境转。人之将离,其善言皆出——旅居心态的变化让我跳脱了以往日常的视角,甚至以“外来者”的新鲜感重新凝视着熟悉或曾被忽视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侧目而视”本义是斜着眼睛看(常含敬畏或好奇),这里是指我开始用不同寻常的眼光观察周围。</p> <p class="ql-block"> 曾经平凡的景色,例如,海水弥雾、渔舟唱晚、电闪雷鸣、风狂雨猛等等,此刻却因光线、季节、心境或偶然的发现,呈现出如梦似幻的质感。我用心用情表达着对这片仙境深层魅力的不懈追寻,让新的意识运用到新的觉醒奥秘的无限性上面——正如古人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最终我要落脚的地方,不仅是对此地视觉的惊艳,更是对这片土地内在力量的敬畏;不仅相信她可能是自然的鬼斧神工,更确信她是历史与人文沉淀的厚重升华。</p> <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我会更加珍惜剩余的时间,做好我想做的事情——进一步深入探索此地仙境的原属本质:</p> <p class="ql-block"> 我会继续用手机记录细节:用镜头或文字捕捉光影、声音、气味;透视风景背后的故事;在同一地点和不同时间维度发现截然不同的面貌。</p> <p class="ql-block"> 我也会有意识的让记忆留白让心态彻底放松——我想接受那种美轮美奂却又似梦似幻甚至“无法完全看懂”的美——也许,正是这种“大美无言”的神秘感,会让此间仙境永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