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耀斌的美篇《百年血月纪实》2025.9.7日《农历七月十六》

高耀斌

<p class="ql-block">百年血月,天穹如烬,赤辉倾洒人间,似苍穹泣血,照尽尘世轮回沧桑。</p> <p class="ql-block">那晚的天空,像是被谁悄悄调暗了世界的亮度。我站在阳台上,抬头望见一轮红月缓缓升起,悬在城市边缘的天际线上,像一枚烧透的铜镜,静静映照着大地。高耀斌说这是“百年血月”,是农历七月十六的月全食奇观,千年难遇的一瞬浪漫。他架起相机,镜头对准夜空,指尖微颤,仿佛怕惊扰了这一刻的寂静。街道上的车流少了,连风都放轻了脚步。整座城,仿佛只为这一轮红月屏息凝神。他没说话,只是不断按下快门,像是要把时间钉在这一刻。</p> <p class="ql-block">血月蚀日,暗轮吞明镜,红芒幽邃,天地俱寂,唯有一缕低语萦绕夜空深处。</p> <p class="ql-block">空中红月,孤悬如眸,静观大地万古寂寥,风止不动,心潮却已翻涌不息。</p> <p class="ql-block">日月同游太空,阴阳交汇于浩渺,光暗共舞,晨昏界限自此消融无痕。</p> <p class="ql-block">日月同辉,乾坤共朗,刹那胜却千年静默,天地为之动容,万象为之失声。</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那个时刻——全食开始后的第十七分钟。月亮不再是银白,而是彻底沉入了酒红,像被宇宙之手浸染过一般。高耀斌低头看了眼手表,又核对手机上的天文时间表,轻声念道:“食甚,23:42。”那一刻,整条街的路灯仿佛也暗了一瞬,唯有那轮红月,亮得让人心头发颤。他后来告诉我,他拍下了八十二分钟的完整过程,每一帧都像是从梦境里偷来的画面。而我只记得,那晚的夜,格外安静,连心跳都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在他电脑里看到那张双月同悬的照片——其实是长曝光下的轨迹重叠,一前一后,一大一小,像是时间的回响。他说,那一刻他忽然觉得,月亮不只是天体,更像是某种守望者,穿越百年光阴,只为在这一夜与我们重逢。厚重的云层缓缓掠过,红月时隐时现,像在和人间捉迷藏。而他,就那样守着三脚架,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像个执拗的守夜人。</p> <p class="ql-block">百年血月,重临苍冥之誓,终章亦是序曲,惊心动魄,永镌天幕不灭。</p> <p class="ql-block">他把这次拍摄称作“纪实”,却分明带着诗意。在他的镜头下,血月不只是天文现象,更像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话。远处树影婆娑,城市灯火微茫,而那轮红月,高悬如誓,仿佛在说:我来过,你也看见了。他没写太多文字,只是在每张照片下标注了精确到秒的时间节点——半影食始、初亏、食甚、复圆……像是用科学的笔触,记录一场浪漫的相遇。</p> <p class="ql-block">最动人的一张,是红月下那条昏暗的路。路灯昏黄,树影拉得很长,像是通往记忆深处的小径。月亮悬在云层之上,红得不喧哗,却足够震撼。高耀斌说,他特意走到城郊,只为避开光污染,拍下最纯粹的夜。那一晚,他一个人,一条路,一轮月,和整个宇宙的沉默。</p> <p class="ql-block">天空染成深红的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古人会把血月当作天象之兆。它不美得温柔,而是带着一种苍凉的壮烈,像历史在低语,像时间在回眸。高耀斌站在镜头后,脸上映着红光,眼神却格外清明。他说,这不是结束,而是一次见证——我们有幸,在这平凡的一生里,抬头看见了不平凡的天幕。</p> <p class="ql-block">百年血月,千年一瞬。他用镜头替我们记下了这一刻,而我会记住他仰头望月时,那沉默的侧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