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历时七个月的北京如是莫高一敦煌艺术大展将于10月28日结束。没去过敦煌,期盼已久的莫高窟大展,选好了同好的女儿作为观展良伴,参考了小红书和朋友的观展顺序和注意事项,在国庆节前作为大事件终于实现了。</p> <p class="ql-block">展览分A、B、C,三个舘,为避免A舘人员拥堵,我们租了语音讲解器先去了B舘,事实证明这顺序是对的。(两个展馆也分时段每天约各有两次志愿者的公益讲解)但美篇还是按照ABC的自然顺序编辑或更附和观展人的心理。</p><p class="ql-block">这是A舘通天大厅的佈展环境,左边是大厅通顶通宽的视频频幕,介绍莫高的历史地理渊源,右边是五台山图,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佛教史迹画。</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图。</p> <p class="ql-block">A舘通过复制了敦煌莫高窟的七座洞穴展现了灿烂佛宫,敦煌印象,千年莫高。</p> <p class="ql-block">57窟被誉为“美人窟”,其“美人菩萨”观音像堪称唐代壁画的巅峰之作。为此盛誉殊荣,展会票、大展介绍均以美人为封面,真是既出彩又养眼啊!中国画极其讲究“开脸”,但见美人眉浅,眼细,唇鼻清淡,寥寥数笔却透出观音神净的美韵。不得不赞叹敦煌壁画的登峰造极!</p> <p class="ql-block">这是57窟主尊释加牟尼及其弟子的雕像。可以对照上图的说明讲解,可了解雕塑人物,服饰的刻划,总之57窟被学界公认为是初唐艺术世俗化转型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45窟(复制)盛唐(705-786年)此窟为莫高窟唐代代表性洞窟之一。洞窟西壁佛龛内现留存有彩塑七身,所有人物均依据法会的场景创作。佛陀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说法;两边随侍弟子、菩萨,以及天王等众, 围绕听法。菩萨造像独具特色,以女性为躯干原型,呈"S"形弯曲,体态柔美,嘴角微翘、妙目灵动。与之相映,天王雄强有力,尽显威猛刚强。唐代造像愈发贴近世俗生活,以汉文化审美为指导,"汉化"佛教造像风格走向成熟。</p> <p class="ql-block">45窟复制窟被誉为“精美雕像館”。实窟内的雕塑群象展现了佛、菩萨、天王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生动的雄强有力威猛刚强的天王形象雕塑。</p> <p class="ql-block">这是第158窟,15·6米身长的释迦摩尼佛卧于湼盘佛坛上,这尊湼盘佛象双目半闭,唇含笑意,深刻地表现了“寂灭为乐”的湼盘境界。</p> <p class="ql-block">视频敦煌最大的卧佛雕象。</p> <p class="ql-block">158窟卧佛头像,明暗光线勾勒出释迦牟尼佛寂灭为乐的安详神态。此图拍于B舘集印打卡机。原作简直太完美了。</p> <p class="ql-block">217窟最左面绘制的青绿山水画浑然天成,而青绿山水出现在唐代很罕见,在今天看来便有着重要的意义了。一般认为青绿山水是宋徽宗时期的。唐代青绿山水早了一个朝代,可见青绿山水画的一脉相承。</p> <p class="ql-block">下面几幅为220窟洞穴的壁画和雕塑。把全部介绍文字贴上,可对照观赏。</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第220窟(复制)初唐(618-704年)莫高窟220(仿)初唐(公元618-704年)此窟是莫高窟最重要的初唐洞窟之一。窟室为覆斗形顶,西壁开龛塑像,在窟东壁,有一处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的墨书题记, 为壁画提供了确凿的断代依据。此窟南壁为通壁巨幅"阿弥陀经变",它是唐代最盛行的经变,壁画依据《阿弥陀经》所述画成,极力渲染阿弥陀佛的净土西方极乐世界的繁荣富丽景象。北壁的"药师经变",以东方药师净土七佛和八接引菩萨为主体,两旁十二药叉大将为护卫,上空飞天翱翔,前临曲池流泉,在灯楼灯轮的照耀下,灯火辉煌,鼓乐齐鸣,乐声回荡,舞姿婆娑,烘托了东方药师净土,这是敦煌壁画中最美妙的乐舞图之一。东壁的两侧壁绘"维摩诘经变",南侧维摩诘手握麈尾,抚膝而坐帐内,目光炯炯,神思飞扬,为传神佳作,帐下是听法的各国王子,面貌服饰各异。 北侧文殊菩萨,举止庄重,神态自如,随同文殊前往听法的帝王群臣,与传世初唐阎立本的名作《历代帝王图卷》相比毫无逊色。</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最早开凿的洞穴为285窟,且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展厅囿于人多摄拍都有困难,网上下载了一段本展285窟的彔相,更能全面记载与观看。(可横屏播放)</p> <p class="ql-block">复制窟25窟的说明牌。下面两图是B舘里拍摄的25窟内容介绍。人命将终时众人将老人抬入即将居住的墓室端坐,墓内有山水屏风画,有两层台基,有矮墙,有墓道,形成墓园。墓葬方式建筑体现了中西两种方式相融合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如是莫高展B馆介绍了两座窟,复制洞窟元代第3窟和复制洞窟第17窟。3号窟以千手千眼壁画而闻名。17窟为藏经洞被誉为打开中世纪历史的钥匙,其5万件出土文物吸引了全球学者的关注。藏经洞原来是石封的,偶然的机会被打开,里面大量古老的文献得以示众,这里有全世界最古老的星图,.古代的乘法口诀,并生动描绘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B舘详尽分类介绍了藏经洞的文献和壁画。</p> <p class="ql-block">元代壁画千手千眼观音图复制。。</p> <p class="ql-block">线描精细的观音千手、千眼。</p> <p class="ql-block">B舘第17窟藏经洞。</p> <p class="ql-block">藏经洞内坐佛。带着强光手电拍的。</p> <p class="ql-block">藏经洞内古老的星图。</p> <p class="ql-block">一组百姓生活的壁画,涉及农作、手工业、居住、业余文化、娱乐生活方方面面,真实,生动。</p> <p class="ql-block">壁画《雨中耕作》。</p> <p class="ql-block">壁画《冶铁》。</p> <p class="ql-block">壁画《酒肆表演》。</p> <p class="ql-block">壁画《拜塔起舞》。</p> <p class="ql-block">壁画《树下弹筝》。</p> <p class="ql-block">大型住宅院落。</p> <p class="ql-block">鼓舞风韵的民族舞蹈。</p> <p class="ql-block">民族舞。</p> <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藻井分类图,图案多样,色彩缤纷。四方型为主,以至于现代文创品的絲巾都以此为装饰文案效仿织造。深得女士喜爱和适宜礼品赠送。</p> <p class="ql-block">飞天美化变形图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壁画中的动物分类图。色彩明快,造型别致,装饰性强。</p> <p class="ql-block">翼马。</p> <p class="ql-block">朱雀。</p> <p class="ql-block">奔虎。九色鹿。</p> <p class="ql-block">佛手印。</p> <p class="ql-block">B舘中的大型壁画。反映了上层天上祥云,中层佛界富丽祥和,下层人间安乐的唐代盛世。这幅壁画应在A舘220洞窟说明牌文字中有详解。</p> <p class="ql-block">B舘中的大型壁画普贤与文殊菩萨(此图与下图)。莫高窟第159窟中唐(786-848年)普贤与文殊是隋唐以来敦煌壁画一直流行的图像样式,多成对出现。普贤菩萨主司理、智,乘白象,白象象征佛法之广大、威力无边。这铺普贤变,普贤菩萨头戴花冠,身着天衣薄纱透体,肌肤润洁, 腰系短裙花环,下身长裙浑厚凝重,长巾薄如蝉翼,凭栏下垂。身佩璎珞环钏,半跏坐于莲花台上,右手抚膝,指捏花枝,左手托琉璃花盘,双目下视,神态安详。眷属圣众围绕,人物形象和构图大致类似文殊变。画风细密精致,技艺精湛,点黛施朱不失轻重, 敷彩雅淡,清丽劲爽,有自出新意的时代风格。</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B館中的大型壁画。这幅仿制画也应是普贤菩萨,右手拈花,左手托盘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B館大型复制壁画水月观音。</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壁画造型与艺术详解,是西夏时期(1036一1227年)水月观音像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B舘中的佛界故事乘象入胎。</p> <p class="ql-block">乘象入胎的讲解牌。</p> <p class="ql-block">C舘讲述了敦煌石窟艺术守护人一代播续一代,舍己成众,大行无言,奉献一生志士们的心路历程。敦煌石窟守护志士们不灭的心灯将永远照亮敦煌。。</p> <p class="ql-block">此篇文后将大展的前言和结语列上,让我们更好的理解敦煌莫高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莫高窟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完全附合六条遴选标准的两处世遗之一,另一处是意大利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前言: 敦煌,矗立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文明十字路口,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更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史诗舞台1。这里诞生的莫高窟,以千余年的时光雕琢出人类艺术的巅峰——五万平方米壁画跨越十六国至元代,十朝风韵凝于彩塑与经变,将佛教哲思、世俗生活与多元文明镌刻于崖壁之上。</p><p class="ql-block">2025年,适逢“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敦煌研究院与北京展览馆携手推出“如是莫高”艺术大展,以九座高精度复刻洞窟、三百幅临摹壁画及藏经洞珍品,将大漠的千年辉煌移至京城。从北展建筑初立时嵌入的敦煌纹样,到今日数字技术还原的“特窟”秘境,这场展览既是文化遗产的现代转译,更是对“莫高精神”的致敬——八十载守护者如琢如磨,让阳关羌笛的回响,化作当代人触手可及的文明星火。</p><p class="ql-block">“如是我闻”,佛法西来;“如是莫高”,文明东渐。愿观者于此洞见中华文明的包容与创新,共赴一场跨越时空的敦煌之约。</p> <p class="ql-block">结语:莫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一千年而始终活着,血脉畅通,呼吸匀停,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余秋雨《莫高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