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9/12/今天我们一起到红旗渠南街村云台小七雪乡

旅游养生顾问姚秀菊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2日,今天我们一起到红旗渠南街村云台小七雪乡,天空虽阴沉,地面湿漉漉的,却挡不住我们内心的火热。万人挺近红旗渠的活动,为纪念红旗渠建设六十周年而办,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我随着队伍走过那段蜿蜒的渠岸,脚下是被雨水浸润的石板路,眼前是那一道道刻在山崖上的“青年洞”“山碑”字样,仿佛每一块岩石都在诉说当年的艰辛与荣光。</p> <p class="ql-block">刚进南街村,细雨微落,街边“造福人民”的标语在水光中格外醒目。一对老夫妇并肩走着,男人穿着灰外套,女人披着红衣围巾,两人手挽着手,笑得像年轻时一样甜。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红旗渠不只是水利工程,更是几代人用汗水浇灌出的生活信念。他们走过风雨,也走过了岁月,如今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挺立如初。</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前行,同行的伙伴们有说有笑,有人举起手机拍照,有人轻声哼着老歌。阴天的云台山显得格外静谧,山峦叠翠,木栈道蜿蜒向前,远处红顶屋舍若隐若现。雨水打湿了树叶,却洗亮了每个人的眼睛。这哪里是普通的旅行?分明是一场与历史对话的朝圣,每一步都踏在先辈的足迹上。</p> <p class="ql-block">在“毛主席思想永放光芒”的雕像前,我们停下脚步。彩虹拱门横跨广场,雨水顺着石砖缓缓流淌,映出模糊却温暖的倒影。大家自发地聚拢,合影留念,笑容在阴天里格外明亮。有人轻声说:“这渠,是人挖出来的,不是机器。”一句话,让所有人沉默了片刻——是啊,没有大型机械的年代,靠的是肩挑手扛,是无数双磨破的手,才换来这一渠清流。</p> <p class="ql-block">雕像前的广场上,人们站成一排,挥手、微笑,像在向历史致意。我站在人群边缘,看着那座高大的雕像和拱门上的字,忽然觉得,这不仅是一次旅游,更像是一次精神的回归。红旗渠的精神,不是写在书里的口号,而是刻在山石上、流在渠水中、活在人们心里的那份坚韧。</p> <p class="ql-block">四位同伴在拱门前合影,穿得五颜六色,像雨后初晴的彩虹。她们笑着比出胜利的手势,背景是那句熟悉的标语。雨水未干,但没人抱怨,反而觉得这湿漉漉的天气,更添几分真实与庄重。我们不是来打卡的游客,而是来聆听故事的学生。</p> <p class="ql-block">我独自站在广场中央,望着雕像和拱门。雨停了,风却还在吹,红旗轻轻摆动。远处有游客在交谈,有孩子在奔跑,生活就这样平静地流淌着,而这一切,都源于六十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奋斗。</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人来人往,一位穿红衣的女子站在前景,笑容灿烂。她身后,红旗飘扬,标语醒目,山影朦胧。这一刻,历史与当下交汇,庄严与温情并存。红旗渠不只是过去的奇迹,它还在滋养着今天的土地和人心。</p> <p class="ql-block">又一位游客在雕像前驻足,她戴着帽子,调整着衣领,神情从容。我走过她身边,听见她轻声对同伴说:“这地方,得来不容易。”是啊,不容易。可正因不容易,才值得我们一次次回来,一次次铭记。</p> <p class="ql-block">一位背着绿背包的女子站在雕像前,微笑着望向远方。她身后,彩虹拱门静静矗立,雨水在石砖上泛着光。我忽然想起宣传海报上那句“独家赠送十全十美丰收大礼包”——可真正的“礼包”,不正是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的勤劳与信念吗?</p> <p class="ql-block">穿绿外套的姑娘在拍照,神情自信而愉悦。她不只在记录风景,更在收藏一种精神。红旗渠的水早已流进农田,也流进了无数人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南街人民公社的牌坊,六位游客正在前合影,笑容灿烂。牌坊古朴,建筑现代,新旧交织,正如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的延续。地面湿滑,但脚步坚定。</p> <p class="ql-block">在“青年洞”前,我们终于停下。巨大的山崖上,“青年洞”三个字苍劲有力,红色标志在雨后显得格外鲜艳。石桥横跨河流,水声潺潺,仿佛在低语那段青春无悔的岁月。两位同伴站在洞前,一位穿黄裙,一位穿白T恤,她们笑着指向山崖,像在向当年的青年致敬。</p> <p class="ql-block">山崖陡峭,岩石层叠,有人伸手抚摸那“山碑”二字,指尖划过历史的刻痕。导游说,当年修渠的青年,最小的才十六岁。我望着那字,忽然眼眶发热——他们用青春凿山引水,只为让家乡不再干旱。</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红外套的女士指着“山碑”讲解,周围游客静静听着。雨后的空气清新,山风拂面,仿佛能听见当年锤凿岩石的回响。这山,这碑,这渠,都是活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山碑”之下,人声鼎沸,却无喧嚣。大家拍照、交谈,脸上写满敬意。这不只是景点,是精神的地标。红旗渠告诉我们:只要团结一心,再难的山也能凿穿,再远的水也能引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过石桥,桥下流水清澈,两岸青山如画。有人感叹:“这哪是人工渠?分明是人间天河。”是啊,它从太行山腰穿行而过,像一条银带,系住了希望,也系住了人心。</p> <p class="ql-block">最后在台阶上合影,背景是“青年洞”和红旗。我们笑得开怀,却心怀敬畏。这一天,我们走过了渠,也走过了历史;看到了景,也看见了精神。</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2日,这场挺进红旗渠的旅程,不只是身体的行走,更是心灵的洗礼。雨过天未晴,但心已明亮。红旗渠的水,仍在流淌;红旗渠的精神,也将在我们这一代,继续奔涌向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