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桂花</p><p class="ql-block">1、每个季节的最后18天都属脾胃,旺盛肺脾一定要先温阳散寒,祛湿化浊。阴历八月自古以来被称之为桂月,其中桂象征着吉祥美好,桂花之气香沁心脾,可以让人精神爽利,化掉胸腹之浊。中国的第一代官修药典唐本草里记载:桂花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本草纲目里记载的桂花,其花有白者称之为银桂,黄者名为金桂,红者名为丹桂。</p><p class="ql-block">2、桂花可以暖胃,脾胃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不好气血不化,五脏失养自会百病丛生,一定要温脾助阳,食欲不振、饭量大减、吃不下饭去的人需要温脾助阳。有的人不能喝凉的,喜欢喝烫的,这是中焦脾寒,食物消化不掉,痰饮运化不掉,导致痰湿中阻入侵血脉,容易引起高粘质血症、高脂血症、脂肪肝、咳嗽气喘痰多、心慌胸闷、脑袋迷糊、眼花眼涩等问题。</p><p class="ql-block">3、久虚必生寒,久寒则成湿,痰湿痰饮证要温脾阳。大便溏泻不成型,一天总觉得浑身没劲的人需要温脾。体位性低血压的核心病理是动脉血管松弛,动脉血管的平滑肌收缩无力,血液自身有重量,流动有惯性,人往起一站,血管没劲搂不住,血会往下冲,导致大脑缺血就会阵晕,而肌肉收缩无力是脾的问题,因而也要温脾阳。</p> <p class="ql-block">桂花的用法</p><p class="ql-block">1、胃凉胃寒需要温阳补气的人可以喝桂花和发酵茶。发酵茶有红茶,黑茶,老白茶,其中红茶最适合和桂花搭配,因为红茶在所有的茶品里温润的性质是比较明显的。胃寒必有痰,因而要在桂花和红茶的基础上加陈皮、姜片,能温阳且温中带润,起到甘而缓脾的作用。秋冬之交适合喝桂花茶能起到温中暖脾、养胃驱寒、理气化痰的作用。除了胃凉胃寒、食欲不振、中焦痰阻之外,还容易出现乏力容易累的情况,可以在茶里加黄芪,补益肺气。喝茶时最好配点心,可以护着胃别让刮的太狠,否则胃会不舒服。</p><p class="ql-block">2、红豆用水泡一宿上锅蒸之后拌红糖碾成豆馅,拌红糖是因为红糖是热性的,可以温中补气、温阳驱寒,补血治血虚。红小豆能柔肝,虽然其祛湿作用不如赤小豆,但还是具有一定的祛湿效果。大米面和糯米面用2:1的比例掺和匀了,注意要过筛子不然会有碎米粒,容易影响口感。筛完之后加水,加到用手一攥粉成团,一抖就散的程度,放在模具里上面和下面是米面,当间是豆馅,最后进笼屉转最小火蒸,最多15分钟拿出来脱模,撒点桂花屑这就是桂花糕。还可以把碾成碎细末的茯苓面和糯米面、大米面和在一起,健脾又祛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