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处于竞争劣势的孩子主动进行压力适应调整【儿童心理健康系列谈16】

龙首仁

<p class="ql-block">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平衡。无论怎样,总会有一些孩子或者在学校氛围中、或者在家庭条件上、或者在学习成绩上、或者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处于劣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注孩子在竞争中的劣势,及时帮助他尽可能更快实现“劣势脱离”</p><p class="ql-block">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孩子,心理往往更脆弱。</p><p class="ql-block">不同的学生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的心理反映经常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很小的事、一种微妙的感觉,或许只有一个眼神、一句微不足道的表态,对一般孩子来说也许根本就没当回事,像一缕轻风,过去也就过去了。但是对于一个处于劣势的孩子而言,可能他就会觉得受到委屈了,甚至天塌了、完蛋了、没有希望了,这时候他就需要得到一些格外多一些的温暖。我们不能让任何孩子、在任何时候因为某个不值一提的小事就觉得天塌了、没有希望了。</p><p class="ql-block">真正的教育公平要为落在后面的孩子提供奔跑的力量与方向。弱势儿童需要的不仅是同情,而是能够引领他们穿越困境的切实陪伴与资源。</p><p class="ql-block">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也值得拥有公平的成长机会,而当某些孩子因各种原因处于劣势时,他们确实需要额外的支持和理解。特别是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实现劣势脱离并跨越劣势。</p><p class="ql-block">帮助处于劣势的孩子脱离困境充满挑战却意义深远。现实生活中的劣势与逆境虽然不可能当下完全改变。但如果家庭和社会能够建立多维度支持系统,帮助孩子跨越劣势的策略,进行心理赋能与情感支持,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很有意义的。</p><p class="ql-block">实在走不出现实竞争压力的,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进行适应性调整。要让孩子懂得,既然改变不了外部竞争环境,那就要去适应这个环境。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应对方式,可以有效减缓自己的压力感。“适者生存”,同样适用于人的心理建设。家长应该做的,是给予心理与情感支持。</p><p class="ql-block">帮助孩子“劣势脱离”,需要建立孩子的内在力量是帮助他们克服劣势的基础。情感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是孩子面对挑战的心理盔甲。</p><p class="ql-block">要重视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让孩子知道,任何劣势都不是不可以改变的。只要自己努力,所有劣势都只会是暂时的。通过努力不仅可以提升自己,也可以改变命运。</p><p class="ql-block">更多予以教育资源与学习支持。教育是改变命运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劣势孩子提供学习支持至关重要。家长要尽可能地给孩子创建良好学习环境,帮助他建立一个安静、固定的学习角落,哪怕只是一个小书桌,使他每天有固定学习时间和空间。要学会主动利用公共资源,定期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等免费教育场所,让他接受良好学习氛围的浸染。</p><p class="ql-block">注重链接社会资源进行家庭支持。诸如一些社会组织推出的“心灵成长计划”,为弱势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并努力帮助改善孩子的家庭困境,让低保、特殊困难家庭补贴等社会福利政策发挥更好的作用。积极连接社区资源,把社区“爱心超市”、“四点半课堂”等针对弱势群体的服务能量充分释放出来。更好地实现家庭赋能,帮助家庭与其他类似背景但成功克服困难的家庭建立联系,为家长提供育儿指导或职业技能培训信息。通过赋能整个家庭来帮助孩子摆脱困境。</p> <p class="ql-block">——不要过度追逐名园名校。</p><p class="ql-block">每个家长都在为自己孩子做着名校之梦,但只有合脚的鞋才是真正的好鞋。有的孩子恰恰就不一定适合名校。</p><p class="ql-block">要切实防止和避免孩子与名校氛围不适应、不匹配问题。有的家长千方百计托关系、找门路,花很多钱把孩子送进名校。家长确实是心满意足了,可是他不曾想到,其结果却是买了一个孩子经常睡不着觉,陷入严重焦虑乃至还发展成抑郁症,有极个别的例子甚至出现了双向情感障碍等严重精神疾病。这是触目惊心也是极为可悲的。</p><p class="ql-block">家长在竭尽全力给孩子择校之前,一定应该提早设想一下,在一个高度紧张、每天都在你追我赶的班级里,孩子每天很早起床,整天处于高度紧张,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到深夜,脑子的弦始终是紧绷绷的,得不到休息和调整。如果到了一个名校,他总是处于垫底状态,自己孩子的精神心理承受力究竟有多大?如果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由高度紧张、严重疲惫而渐渐进入一种严重焦虑状态。心理高压下的恶性循环就这样开始了,家长究竟准备怎样应对?</p><p class="ql-block">如果不适合孩子或者孩子难以适应,不管它名气再高,都不要去选择。因为那种选择对孩子是一种折磨。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如果家长想要孩子挤进名校,最好是先对孩子的状态、情况进行一个综合评估,然后再做决定。</p> <p class="ql-block">——着眼长远发展,助力孩子发挥比较优势以抵消自身劣势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帮助弱势孩子不仅要解决眼前困难,更要着眼于他的长期发展。真正的支持不是简单地填补不足,而是点燃内心的火焰,让每个孩子看见自己独特的光亮。随着时间推移,让孩子会逐渐将外界提供的支持内化为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要着眼于长期影响,加强持续陪伴。在做好短期干预,满足基本需求、提供紧急学习支持,稳定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基础的同时,同步安排中期培养和长期规划。帮助孩子发展兴趣爱好、培养社交能力,建立自信和人际交往能力。并做好职业导向指导、人生规划辅导,为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奠定自我心理基础。</p><p class="ql-block">处于劣势的孩子,往往因为经历过挑战而具备了一种独特的韧性和洞察力。你给予的每一个鼓励、提供的每一次机会,都在为他们打开一扇可能的窗口。</p><p class="ql-block">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佳,但社交能力很强,这对于弱势孩子尤其重要。孩子能融入集体,在与老师同学的交往中游刃有余,就能建立获得支持网络的关键能力,从而帮助孩子创造、发现和赢得更多机会。</p><p class="ql-block">助力孩子发挥比较优势、抵消和化解自身劣势的心理压力,尤其具有实践价值。</p><p class="ql-block">家长要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擅长和优势,建立自己的强项,鼓励孩子在他自己的强项上发展。促进孩子建立自己的学习优势,让孩子最大程度地运用自己擅长的学习方式,有的视觉学习更强,有的通过动手实践学得更好,用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努力改变弱势状态。</p><p class="ql-block">提供全面支持。学业支持方面,每日30分钟专注作业帮助,助力提高学习成绩,减少学习差距;在心理弹性上,可以与孩子反复训练应对策略,增强抗压能力和情绪调节;在社交发展上,经常性组织孩子喜欢的小型社交活动,帮助他改善同伴关系,争取更多响应和支持;在家庭参与上,只要在家有空,就建立家庭阅读时间或游戏时间,加强亲子纽带,提供情感安全。</p> <p class="ql-block">——帮助孩子优化他的身边环境和氛围</p><p class="ql-block">孩子的学习生活环境与氛围直接影响他们的发展,优化环境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土壤。</p><p class="ql-block">建立信任关系是帮助弱势孩子的关键一步。这些孩子往往比同龄人更敏感,需要更多的情感安全感和稳定性。定期与孩子进行一对一交流,使用积极倾听技巧,让孩子感到被重视。</p><p class="ql-block">创建稳定生活routine。对于相对处于劣势的孩子来说,建立稳定而可预测的日常生活节奏,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帮助他建立较为固定的玩耍时间、写作业时间、阅读时间和休息时间。同时实施家庭参与计划,即使家长忙碌,也要设计简单的亲子互动,让孩子更多参与家庭事务。如每周一次共同准备晚餐、周末带孩子游玩散步、逛街。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积极寻找社区资源,联系社区中心、青少年宫等机构,了解他们为弱势未成年人提供的免费或低价项目和活动,帮助孩子建立心理感觉上安全可靠、平和稳定的外部心理成长生态。</p><p class="ql-block">家长还要多加强与老师的联系沟通,随时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和动态,随时调整家长应对的方法与策略,随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进处理。引导和帮助孩子建立并不断改善他与老师、同学以及其他小伙伴的关系。可以引导他更多参与合作游戏训练,设计需要合作完成的游戏或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可以寻找共同兴趣小组,根据孩子兴趣(绘画、机器人、足球)寻找社区或学校的兴趣小组,在共同爱好中建立友谊,让孩子在更多融入团队中获得温暖、激励,尽最大可能帮助形成周边人对他友好温暖的外部氛围,减轻他可能存在的人际关系压力。有效帮助孩子从集体寻找智慧和力量扭转劣势、实现由弱势到优势的逆袭。</p> <p class="ql-block">【守护童心健康 我们共同努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原创不易 感谢鼓励 侵权必究】</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