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心目中的苏东坡</p><p class="ql-block"> 北宋仁宗景祐三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公元1037年1月8日)出生在四川眉山的苏东坡,经历了得志、被谪贬、再贬、提拔、再贬、再贬、又被重用,起起落落波浪壮阔,精彩纷呈的一生,然后于公元1101年8月24日(农历7月28日),也就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在最后的升官途中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66岁。他这一辈子,活得是酣畅淋漓!连收尾都是在得意之中完成的,确实属于尽兴而终阿!</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终于选了一个空挡,计划用三天时间,去眉州朝拜苏东坡!</p><p class="ql-block"> 我是学理科生,对苏东坡知之甚少,得以全面了解苏东坡,是在大理读书时,我的语文老师谢申蒲先生,为我们讲课本上的前后《赤壁赋》,申蒲先生是四川人,清廋、细高、干净,一幅典型的书生模样,是不是眉山的我忘记了,课讲的极好!先生用川普朗读、解说《赤壁赋》时,有分寸的眉飞色舞,我至今还历历在目,先生讲的忘我,我听得入迷!后来又读到《后赤壁赋》。再后来,先生又在课堂上给我们讲苏东坡写给弟弟苏辙的那首:明月几时有,把酒闻青天…… 尤其是最后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知道的最早,这句诗一直被很多人当爱情诗错误引用了许多年!明明是写兄弟之情,许多人至今还在男女之间傻用!当年由于自己读书不认真,老是分不清苏洵、苏轼、苏辙哪个是爹!课堂上回答提问时,经常把他们的作品作者张冠李戴,引起哄堂大笑!当时我就抱怨,您父子三个,咋个起名字都是两字呢?咋个不分成两字一辈三字一辈呢?免得让我等后人费神!不过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苏东坡,喜欢他的诗,喜欢他的肉!比如:人生到处知何事,应是飞雪踏鸿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p><p class="ql-block"> 这首诗用词简单明了,词句信手拈来,但意境深远,告诉弟弟苏辙,人生是如此的空寂与无聊,多数人的一生就像飞鸿雪爪,一阵风来或者一场雪雨过后或者一场小雪飘来,什么痕迹都不会留下来,你所执念的一切人间烟火瞬间就灰飞烟灭,不会留下多少遗迹,就像你单位上的人去世了,你最多三个月就很少记忆起他们来。当然,我最喜欢的还是苏东坡谪贬黄州——就是现在的武汉黄岗时写的作品《寒食贴》</p><p class="ql-block">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p><p class="ql-block">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p><p class="ql-block">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p><p class="ql-block">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p><p class="ql-block">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p><p class="ql-block">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p><p class="ql-block"> 就是为了苏东坡这些脍炙人口,令我心心念念的诗词美文,我今年安排三天时间,去朝拜千年英雄苏东坡。</p><p class="ql-block"> 的士把我送到古纱縠行古街口,再往里走就是苏东坡的故居,到了售票处,玻璃窗里坐着一个面色青白的年轻女子,苍黄的小脸先不先就带着三分敌意。问:有预约否?我说没有,她接着说,扫码关注公众号,我顺着指引一步一步往下,并不时把手机面转向她,问各种操作,她把身体不断往里靠,反复是认定了我身上带了病毒,我越是问她越向后躲,二指宽的小脸越来越显得苍白中带着一丝绿,我看她反倒更像是个病人,哏哏哏!或许我们彼此看对方都像是病人吧!那份不耐烦比六七十年代的官家还要掉歪些!她耍的是苹果,我手上的是华为,显示有差别,最后一关付款,我这边只有一个绿色的条,没有支付两个字,问她,她说晓不得,接着一屁股就坐回去了,还是我自己慢慢摸索着付了钱买了票。她奶奶的 ,买张门票那么简单的事,被弄得那么复杂!怀里揣着不快周游一圈,了解了个大概,正准备走,见一个中年导游背着个喇叭领这十多个人一路走讲过来,便尾随其后蹭听,尾了一段似乎已被她察觉,导游发话了:不是我们团的靠后点,意思是她所讲的所传播的知识,不是你想听就听想学就学的!她讲解的喇叭的余音都不能让别人听了去,鬼火起,翻身就走球!</p><p class="ql-block"> 原本计划是在眉山呆三天,就为因苏东坡旷达而苏东坡村里的人小P时气呢,给老子!回到宾馆随即买了第二天最早一趟高铁票,准备次日回成都,第二天早上起来,看看赶高铁还早,还是不死心,又打了辆车冲到了古纱縠行,又进去游了一遍,花460元差不多是我小半个月的工资,买了一盒由三苏祠自编自印的苏东坡诗词全套,买了本林雨堂写的《苏东坡传》,为了把稳起见再买了一本《一蓑烟雨任平生》破折号的苏东坡传,揹回到彭州,把书交给了顺丰快递,我就继续我的行程,一个月后回到家,打开顺丰的包裹一看,快递员个龟儿子,只是在我的书上套了个塑料袋,所以苏东坡全集漂亮的外包装书壳被砸成支离破碎,还好一涵四册,一涵已经垮塌,四册书还算完好,其他书略有破损,于是拍拍灰尘长叹一声!算了!急不可待地翻开苏东坡诗集读了起来……接着抖抖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本子上的灰尘,慢慢往下读。</p><p class="ql-block"> 我费了许多周折揹回来一本《苏东坡传》,在故居买的,就因为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林语堂,所以才买、才先拜读,结果一路读下来令我大失所望,林语堂的作品至今我从来没有读过,百度查了一下,了不得了,大师!但这本传记写得确实是有点不敢恭维,通篇充斥着作者对宋代历史、对西方文明史的熟悉加卖弄,而所写所论与书名驴唇不对马嘴,整本书没有一个对苏东坡生平事迹的系统陈述,东扯西拉,牛屎拌马粪乱做一团,看完合上书细看封面,居然还有一个翻译者某某某,不会是用英文写成的《苏东坡传》吧?莫非也是在外国人面前你聊中国,而在中国人面前你又聊外国,整得两边都听不懂,你故意卖弄高深呢你?一个中国儿子,在中国读懂了中文,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文人作传,你竟敢用英格里吸写?要是真是如此,那么林语堂,我打心底里面瞧不起你!你也是一吃家饭窝野屎的货。</p><p class="ql-block"> 本次出门又随手抓了《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本苏东坡传,读完也腹诽得很,顺序像传记了,但我不理解的一点是,作者在题记部分为何要用弗洛伊德,货拉丝,托尔斯泰,海明威等等包括余秋雨去为苏东坡做诠释,去做参照呢?这些名流他们固然是名流,但在苏东坡这位千年英雄面前连个鸟都不算!包括余秋雨,我虽然是他的粉丝,但,那也不行!总的说来,第二本传记读完,还是不满意,感觉这个作者好像入了林语堂的套,整本书结构安排有点不自然,更有些不自信!读到最后一页,见作者写的那首用一堆文字堆成诗歌样格式的诗歌!心里一惊,买书的时候粗心了,当时要看见封底这首诗,这本书我根本就不会购买!</p><p class="ql-block"> 下面还是由我来说说不大了解的苏东坡吧!我先要告诉你,世上没有什么苏小妹哈!这完全是后世的无聊文人瞎编的,苏东坡,只有一个姐姐,长大成人后嫁给了程家,有点俵姊妹成亲的意思。</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一生,最幸运的一点,我认为就是他始终都有一个好女人陪着,当然这是一句废话,像他那样,二十二岁就以殿试第一名进士及第,外貌英俊的四川帅哥,换在今天或者任何朝代,都应该是身边美女如云才合乎情理。苏东坡大概是在三十四五岁就是全国公认的诗人,词人,大文豪!就连皇帝老儿吃饭时读他的诗词文章,常常举箸于半空中落不到盘子里……用今天的话说,苏东坡就是全国第一号、连当时的皇室都追捧的文化大咖!</p><p class="ql-block"> 有意思的是,苏东坡兄弟俩去赶考前,就在父母的安排下讨了老婆,苏东坡十八岁娶了比他小两岁的王弗,所以这个年轻的大文豪没有闹什么绯闻,一生都没有闹过!回老家第二次离开眉山时,兄弟俩都是带着老婆去做官的,十一年后,也就是公元1065年,妻子王弗病逝,苏东坡把她运回眉山葬于先母之侧,并手植松树三万株,那首著名的《江城子.记梦》</p><p class="ql-block">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p><p class="ql-block">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p><p class="ql-block">记梦一文,就是远隔千里,因想念先妻而写的,这下明白了吧,短松冈,就是苏东坡当年为先妻墓地种下的那三万棵松树的那个山岗,三万棵,该是一面山坡了吧?可见宋朝的山水有多宽广了,水草是何等的丰美!换在现在,谁家的祖坟估计连三棵松树都种不下去。王弗为苏东坡留有一子,名苏迈,也就是林语堂书中称的迈,后又娶了先妻的堂妹王润之为妻,这个女人基本陪他度过了主要的谪贬生涯,并生二子苏过、苏迨,王朝云是苏东坡谪居黄州时纳的妾,后也生了一子苏遁,苏遁才出生四个月就因中暑而夭折,于是才有……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故衣尚悬架,涨乳已流床这样撕心裂肺的诗句。</p><p class="ql-block"> 王朝云被苏东坡在黄州纳为妾时只有十二岁,与苏东坡相差26岁,我就不理解这个妾是咋个纳进屋呢?宋朝就是再是开明也不该打幼女的主意吧?这个在苏东坡自己写的《后赤壁赋》中可以得到印证……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来某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亦,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从而为后人留下了……江流有声,断崖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千古名篇,由此可见王润之何其贤惠,那可是在黄州啊,是苏东坡最不得意的年月。自己的老婆、小妾是如此这般的惯着自己的夫君,如何不令人羡慕嫉妒恨呢!嘿嘿!</p><p class="ql-block"> 这里说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武汉黄岗,这个地方我没去过,现在应该是个闹市区,而当时在苏东坡生活的宋代,黄州,书上说的是一个荒凉之地,但我觉得有些不然,从史料上看,宋朝的黄州,因为紧紧挨着长江,所以一千多年前的黄州,鱼虾多得基本不论钱卖,生态好得不要不要的,所以才有《前赤壁赋》里,侣鱼虾而友麋鹿之句,这个麋鹿就是过去一直生活在长江流域的中华麋鹿,曾经流失海外,解放后灭绝,现在又从国外引种回国,据说已经小具规模。宋朝的黄州,用今天的视角审视,难道不是鱼米之乡吗?猪肉多到没人愿意吃肥肉,于是这个会吃的四川人,发明了今天人们还在追捧的东坡肉……看出来了吗?大宋朝的疆土还是非常肥美的,长江流域一代的水草是何等的丰茂!</p><p class="ql-block"> 人们都知道中国一千年才出了个苏东坡,那你知道苏东坡是如何生成的吗?</p><p class="ql-block"> 首先苏东坡他祖父就是乐善好施的大好人,他不畏强权,灾年周济众人做了很多积阴德的善事,从这个老人起,甚至之前几代直到苏东坡的童年青少年,这个家族就是个殷实之家,并且是书香门第,苏洵的两个兄弟都是考取了功名的,苏东坡的母亲程氏一门更是了不得,不仅世代有取得功名做官的人,还是眉山的大户,一句话,苏东坡兄弟二人其实就是富家子弟,其父母双方都有良好的文化基因。并在少儿时期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人的智商来自于遗传,而素养,80%来自于儿童时期母亲的耳濡目染,固而,对后代的成就而言,母亲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娶一个什么样的媳妇更是重要,因为一代的媳妇是千年的祖婆,你输不起!一错就是要错一千年。这哈子你就应该知道古人,为什么找个媳妇需要讲究门当户对,要访问、了解、打听她的祖宗八代了!这哈子你就应该理解,苏洵和程夫人为什么高瞻远瞩地在两个儿子进京赶考前,就让苏东坡兄弟俩都娶了老婆。宋朝是非常开放的一个朝代,歌女酒肆青楼处处,或许是担心两个英俊少年到了汴京,弄了个来路不明的青楼女子回来,掺杂了自家良好的基因!或许……我也只是或许!</p><p class="ql-block"> 苏东坡五岁时,他母亲给他讲的是后汉书,我不知道你五岁时,你妈给你讲的是什么书?反正我妈是什么书都没有给我讲,因为她不识字!文化,是需要传承的!</p><p class="ql-block"> 字数差不多了,该停笔了。苏东坡和他的菜不仅仅属于眉山,属于四川,甚至不仅仅属于中国。他是老外评选出来的千年英雄,他属于全世界,就像潼关肉夹馍不仅仅属于潼关,因为潼关还属于中国,当然北京也不仅仅是北京人的北京,它是全中国人民的北京!不然南水北调的水费咋个来向南方支付呢?大伙都要明白 任何国家都是一个不容分割的整体!还是跳出这狭隘的本位主义小心眼吧!向心怀天下的东坡先生深深地鞠一个躬!在他面前我等都是小人,同时我也必须向我的老师谢申蒲先生深深鞠上一躬,感恩您领我认识了苏东坡!</p><p class="ql-block">来来来,再读一下我喜欢的《定风波》呗:</p><p class="ql-block">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p class="ql-block"> 瞧瞧,人家苏学士,何其潇洒,看看我等,是如此的龌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