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的两次高原反应

天边高

<p class="ql-block">  2025年国庆节,儿子一家往西藏方向去新都桥、稻城亚丁游玩,接到儿媳电话说一家大小都有轻度高原反应,该怎么办?我叫儿子接电话,叫他赶快开车出来,并叮嘱出现哪些症状应用什么药,不要迟疑。儿子不听,一副我行我素的样子,任由我苦口婆心地重复发生高反的危害性,教他如何分级,如何自救,他有一声无一声地嗯着,不以为然。就是这种冥顽不化的坚持,才让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在高原上发生的两次高原反应写出来,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发生高原反应,是2013年的国庆节。当时我40多岁,身体状况非常好,没有任何基础病和遗传性疾病。就是这样好的身体,在几个不经意之间,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p><p class="ql-block"> 此行目的地是去贡嘎山,看沿途的风景。车子也有高反,在折多山车速明显下降,我们车上除了司机的六个人不得不下车前行。大伙儿一下车就兴奋,东摸摸西找找,摸摸雪,找找景,拍拍照,特好玩的神态,车子停在前面也不管不顾。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几次山风吹来,白云飘来,把人卷入云里雾里,还欢呼雀跃,乐此不疲。几个喷嚏打来,人感冒了,高反亦来了。以为衣服穿薄了,喝些热水就扛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新都桥,第一次看到这么美的风景:蓝天白云,苍山著树,草原着绿,牛羊款款行,溪水潺潺流,说是摄影师的天堂,更是贪玩人的乐土。景致天成,成在随心所欲,一步一景,景景致上。兴奋之余,把帐篷搭在溪边小憩,不想一憩就憩到晚上,一个藏族青年加了进来,并抱来了柴禾开篝火晚会。晚上高原气候多变,一阵风一阵雨,一阵雨降几度凉,几番风雨,帐篷打湿了,我们只好上车睡,静待天亮。</p><p class="ql-block"> 天亮到新都桥镇上吃早点,又找了家旅店把东西放下,然后去了塔公草原。晚上回来看见别人去洗澡,我也跟着去。旅店只有一个电热水器供男女澡堂享用,当我的头发被冷水打湿的时候,我才知道又犯了一个错,如果能及时打住就好了,而我是熬然将洗发水抹上,洗完了整个澡。洗完澡后,没看到寝室有电吹风,就跑到灶堂边去烤头发,火不大,头发就慢慢地阴干,这一招又加重了我之前奠定的感冒症状。</p><p class="ql-block"> 仅管这样,我的身体都还没有垮,还能跟上其他人的步伐。在路上,还有心情赏杜鹃花怒放的山景,觅河水清澈见底的游鱼,逗水里一群群鱼儿游来游去,晚上住在一个叫顿珠的藏民家里。</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顿珠找了一个手扶式的小拖拉机,把我们送到了贡嘎山的脚下,至此我们开始步行上山。贡嘎山全长海拔7508米高,我们的目的是来看小学课本上印有的贡嘎雪山图案的那个标志性景物,此景在贡嘎山的山腰,距山顶还有2000多米。不久,那标志性景物看到了,还把书拿出来做了比对。但我越走越冷,冷得瑟瑟发抖,还是硬撑着。</p><p class="ql-block"> 晚上回到藏民住处,我就有些吃不下睡不着了,手脚和心都冷得厉害。夜深,别人睡着了,我就起来,已经站不稳了,只能趴在地上膝胸着地前去寻找火源,寻了半天,只找到炉火熄灭后尚有余温的炉膛。我想要温暖,太冷了,我想要很多温热,想炉火通红的来烤热自己。我已经开始咯血了,从最初的粉红色到鲜红色,从间隔一分钟到间隔几秒钟,从深夜到黎明。当我的咳嗽声把同去的儿子吵醒的时候,我已经意识模糊了,他拿上行装叫我快走,我还抵抗,他说:“妈,我们必须马上离开这里”。我说:“等等,我还在考试,等我考完试再离开吧”。</p><p class="ql-block"> 他强行把我拽到车上,来不及叫醒其他人,驾车急返 。途中,遇到一个乡卫生院,他赶紧把车停下扶我到病床上,开始大声喊医生,医生来后立即输氧输液,监测血压,只听他说:血压还是有点高,168/140毫米汞柱,出现急性肺水肿是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我先给你们处理一下,等稍微好转你们就赶紧往山下赶吧,留你们在这里是会出人命的。可想平时低血压的我此时开始血压飙升,要是有高血压病恐怕就玩完了。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后面的人坐拖拉机赶了上来,大家坐在一起开始往山下赶了。回到康定,我所有症状消失,好人一个。</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经历高原反应是2017年11月,妹妹在西藏做生意,喊我过去玩,我说不行,我有高反,她说不用害怕,这里不是很高,不会遭的。我去了,果然没有遭。但是接下来她给我安排了一起去纳木措的行程,我说不去,她说没事,你在这里已经适应两天了,就一天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一怪经不住劝说,二怪没有做功课,不知道纳木措究竟有多高。当我从车上下来看到那宽大无比的湖面,看到远山倥偬飘过的白云,我才知道那波光粼粼的蓝色湖水有多深,四周山上的皑皑白雪有多冷了。站在边缘结冰的湖岸上,我的兴奋劲和心底余温已经被山风湖水瓦解融化了,我开始发抖、发冷,瑟瑟发抖,咯咯发冷,感觉风像一把铡刀,薄切我的身体,把我切成无数纵面和断面。那厚厚的羽绒服呢?不保暖,根本不保暖,不能抵御风寒,自己正一丝不挂地站在寒风里,任凛冽的风如入无人之境,将我大肆洞穿。</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我还没有倒下,还去逛街,专拣有太阳的路面行走。到了晚上我就开始咳嗽,咳到凌晨四点钟,已经有鲜血了,然后我叫了一个开出租车的好友,把我送到西藏最好的医院。在急救中心,医生见到我,第一句话说的是:你看一下有机票没得,你必须赶快离开这里,不然你会死的,我们这里每年都要死很多像你这样的人的。我查了一下,7点多钟正好有一班返程飞机,在没有吃一颗药喝一口氧的情况下,出租车司机马上把我送到机场,帮我办完手续后,我马上去急救室输氧,等待飞机起飞。</p><p class="ql-block"> 在急救室我呆到最后一刻钟,也是最后一个进入登机门的人,两分钟可走完的登机桥我用了十几分钟,还差点丢了命。</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的脑子里都还镌刻着强烈地镌刻着那段记忆,这是一段什么样的感受?再回忆一下当时的场景,我还是心有余悸。当时机场的扩音器里不断传来“xxx女士,飞机即将起飞,请你赶快登机!”从听到这个呼叫我就开始跑,拚命的跑,不停歇的跑,背上有一个包袱我奔跑如蜗牛,大步意识却碎步向前我如虫蠕动,已经累得大口大口喘气,还是慢,有人吗?谁来帮帮我,这一愿望无法实现,因为没有人。我的意识如石沉大海还拼命招手,我不相信这就是末路。当我的头终于在舷梯下出现的时候,我形如矮子,有人下来接应了我。进入机舱,坐下来的第一句话就是“请把氧气面罩给我。”服务员说:飞机没有起飞,无法制氧。后来起飞了也没有人再来过问,估计制氧机就是一个摆设。在飞机上我辗转反侧挨过了难挨的几小时,回来就直奔医院。</p><p class="ql-block"> 儿子,你可是看见了我第一次发生高原反应的人,那紧急情况严重态势在今天的大医院也是要严阵以待的,你也知道我在医院也是担负抢救任务的麻醉医生,当大疾大难来时我都得倒下,天意不可违,我们只能顺从天意,顺从人心。你可知有医生死于高反的?甚至还有身体比你更强壮经验比你更丰富的人。</p><p class="ql-block"> 所谓的高原反应就是当人从低海拔快速进入高海拔,机体组织细胞一时不能适应缺氧带来的代谢异常,造成一系列生理和病理的损害。它根据损害程度又分为轻中重度,最初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失眠嗜睡、身软乏力,呼吸困难。出现肺水肿和脑水肿的症状如咳嗽,吐粉红色泡沫痰、头痛欲裂、意识模糊、谵语,就是比较严重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了,必须及时就医。</p><p class="ql-block"> 高原反应的处理原则是:预防为主,及时干预,出现症状停止活动并休息。</p><p class="ql-block"> 儿子,你们的症状虽说是轻度,但越往里走会使程度加重,必须折返。你不能倒下,你还有妻儿要养;你不能大意,没经历过生死不知道何谓生死,垂死挣扎就是非常惨烈的生死搏斗,稍有示弱,跌下深渊,一去不返。去高原,我们不仅要提前学会做好预防措施,还要培训现场处理及急救的能力,更要掌握一些药理知识活学活用。不要用自己的无知去挑战大自然,在大自然面前,人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除了顺势而为,就是听天由命。</p><p class="ql-block"> 有些无知来自于缺少与人和知识的沟通。记住这句话,我写下这篇文章,就是为了让你耐着性子读完,希望帮到你,不要让高原反应在你们身上留下烙印。</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