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鸡冠”上的国门

幸福方圆(朱宝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朱宝树</p><p class="ql-block">图片:朱宝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笔记行】早晨七点准时从牡丹江市出发,经过两个小时车程,来到祖国东北边陲口岸小城绥芬河。绥芬河我是第二次来,第一次是1998年,县领导带队组团去距离绥芬河200公里外的俄罗斯海参崴考察一个进口设备项目。那是我第一次进出国门。时隔37年,2025年5月3日上午,跟着孩子们再次来到绥芬河,第一站游览国门景区,第一次登上祖国雄鸡版图鸡冠上的第三代国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绥芬河作为地名,清代就有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在我国境内修建中东铁路,绥芬河作为铁路东端起点。1903年铁路建成开埠通商,商贾云集,从不起眼的小镇一下子变成人口达10万,边境商贸之城。绥芬河行政管辖,清政府、民国、伪满政府都管过。新中国成立后,1975年建市,1987年与滨海边疆区易货贸易正式开通,后来成为沿边扩大开放城市,国家客货运输一类口岸,中俄互市贸易区,综合保税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1903年起沙皇俄国向我国运销食盐、砂糖,运回小麦、面粉。1909年铁路运量达38万吨。2023年仅铁路货物发送量就高达1057万吨。现如今绥芬河“百年口岸”“大国之门”名副其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景区门口,年轻人去排队买票,我们在拍照等待。东北木材多,到处都有彰显。绥芬河国门景区这个大门主体高8.32米,总高10.95米,宽21.20米,入口三联拱门,四根圆柱古朴典雅,两边长方体门楼,敦实厚重,宝塔尖顶,比天还蓝,外观精美,充满着俄罗斯贵族气息。这么大的门居然全是木质结构,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木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入景区,顺着大路,来到这个特大的白色相框边,手机屏幕出现的是自带相框蓝天白云下的第二代国门。大部队拍完照片都往国门方向走去,我却在附近找第一代国门。打听得知,第一代国门在里面,旁边有资料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中苏之间尘封了20余年的坚冰悄然融化。1986年9月5号,绥芬河中苏友协副会长、铁路站站长徐君术、友协秘书长董金庆等人,将500公斤西瓜送给苏联边境苏中友协。对方欣然接受非常感谢。这是一次闻名于世的“西瓜外交”,它奏响了绥芬河对苏经贸的序曲。之后不久的1987年10月26日,绥芬河市与苏联滨海边疆区易货贸易正式开通。为规范过境人流和车流,双方商定在天长山脚下小绥芬河南中俄边境附近设立了“口岸”,当时使用的是一根10多米长铸铁手动挡杆,那就是绥芬河第一代国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9年9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绥芬河来到这里,他抚摸着铸铁手动挡杆简易“国门”,对陪同在身边的黑龙江省委书记孙维本说:“我们一定要建起一座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国门”。于是1990年10月开工,1991年10月1日落成。便有了绥芬河第二代国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急急忙忙追赶上大部队来到第二代国门前,这里曾经是集过客、过货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口岸,如今是游览国门景区打卡地。我取景聚焦仔细打量眼前的建筑,国门呈内“H”形,似火箭发射架,四角伫立,象征祖国经济腾飞,日新月异。正中为11米宽的门洞,从正面看是两个对称三角形的门洞,象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坚持改革开放,寓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侧面看为四个塔尖矗立向上,寓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005年朱镕基总理曾经在这里驻足并题字“百年口岸”。我踏着朱总理脚印拍照,站在朱总理题字旁留影。孩子们和年轻人已迫不及待地冲进“中心”各色门店去买好吃好玩的东西了。我们自拍互拍以后也穿过二代国门来到时间广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眼前是我们即将登临的第三代国门,它是2012年8月开始兴建,2014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主体高51.8米,长81.8米,跨度54.1米。共9层,双向8车道,两侧塔楼配观光电梯。第五层第六层供游客观光游览。三代口岸,大门模样,中式风格。灰色“门头门框”,红色国徽,中华人民共和国几个大字鲜艳夺目,建筑大气恢弘,既彰显大国威严,寓意经济腾飞,蕴含传统文化元素,尽显国家文化自信与民族尊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和老伴先来到第六层。这里两边都是玻璃窗,可以一边看俄罗斯,一边看我国。游人很多,我们家大部队都在这里集中呢。一位退休老年志愿者正站在中国一侧窗口讲解,很多人在听,我和老伴也挤进人群,津津有味地听着。老人家介绍到第一代国门的时,指向楼下不远处说:“你们看,那个红白相间铁管焊成的栅栏,就是我国第一代国门。不过1987年那个时候只是胳膊粗的一根铁管,全靠手工抬放过关”。老人家还特别提醒大家,我们现在所在的窗口是拍摄三代国门最好的地方,也是全国绝无仅有可以同时看到三代国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一列火车从右前方缓缓驶过。老人家指着火车说,那边是中东铁路起点,有铁路口岸著名的‘骑马式’铁轨”。”那1520毫米的是俄轨,1435毫米的是我国准轨。我听了真想去看看,因为我看过滇越铁路600mm窄轨,还真没看过“骑马式轨道”。老人家接着说,因为中东铁路,百多年前,绥芬河口岸就曾发生过很多红色故事。他说:“1928年夏天,周恩来总理就是在这附近的三号洞隧道,踩着枕木换乘火车去莫斯科参加六大的”。他指着远方隐隐约约白色建筑说,那个景点叫大白楼,里面装满了那个年代红色故事。”突然老人家好像想起了什么,说:“下面五楼玻璃栈道展出的图片文字,很多都是介绍绥芬河口岸历史,介绍大白楼故事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当然不会放弃三代国门同窗共镜拍照机会,也不会放弃了解那段特殊历史。听完介绍,拍完照片,也不管大部队家人们去哪里了,拉着老伴坐电梯来到五楼。这是玻璃栈道,从什么可以看到地面往来车辆。我们脚下就是“国门”门楣,距离地面50多米,长度约为50米。玻璃栈道两旁展出了许多与绥芬河历史相关的图片文字,这些图文直观地呈现了绥芬河从边陲小镇发展为繁忙口岸的城市变迁,以及绥芬河口岸的发展历程。我在大白楼图文旁站了很久很久,聆听着曾经发生在大白楼的革命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绥芬河大白楼因中东铁路而诞生,1903年前后,作为中东铁路的附属建筑,是铁路管理人员办公居住的地方,也是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总理委员官邸。1919年,共产国际在中国设立了秘密交通站。中共二大后,在绥芬河等地建立了国际地下交通线,绥芬河成为中共经“上海—哈尔滨—绥芬河—海参崴—莫斯科”这一红色地下交通线上的重要枢纽,大白楼就是该交通站的接待站。1924年,李大钊参加完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后返回国内,曾在绥芬河大白楼住了一夜。1928年,中国共产党面临白色恐怖时期,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据不完全考证,从绥芬河出境的六大代表有瞿秋白、蔡畅、周恩来等19人,六大结束从绥芬河入境的会议代表有周恩来、罗章龙、邓颖超等51人。周恩来、邓颖超、罗章龙等也在大白楼住过。那一年在大白楼掩护下经绥芬河口岸出入境的中共六大代表总人数达到68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登完三代国门,离开五楼下到地面,径直来到第一代国门旁,我又站到李鹏总理站过的地方,抚摸着李鹏总理抚摸过的第一代“国门”栅栏拍照留念。看到我们家大部队已经聚集在不远处的新界碑景点。我们很快与大部队汇合了。眼前这块357号界碑是1993年设立的,后来因修建三代国门原界碑正好在桥下,2014年移位到这里,2018年9月对游客开放。界碑规格1800*1250*200mm,材质为大理石基座上镶嵌黄铜板雕刻铭牌字体凸出,样式大方,形式简洁明了。我们在新界碑旁拍照留影后,去到俄罗斯风味面包房买点现烤的大列巴,往出口方向走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路边一只火红的大公鸡造型吸引了两个孩子,他们飞奔而去一跃坐到了“大国分界线”上。我们紧跟其后来到这里。这是一只中国版图“昂首挺胸”的雄鸡轮廓,红色国界线鲜艳夺目,鸡头鸡冠口岸处用蓝色和五角星标注,告诉人们,脚下位置是国门。一百年多前沙俄建路打通绥芬河,共产国际建立秘密交通线,中共先驱缔造者们秘密进出绥芬河边界。现如今这里已是“百年口岸”“大国国门”,五千年雄鸡正以豪迈的姿态傲立东方,鸡冠色彩更红更艳,大国胸怀,大国担当,大国形象,正通过这里向世界展现。第二次来到绥芬河,第一次登上“鸡冠”上的国门,让我对百年口岸更加景仰,对“雄鸡”版图的热爱,愈发滚烫……全家人站在雄鸡旁大国国界线内合影留念,圆满完成绥芬河国门游驱车返回牡丹江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幸福方圆(朱宝树)</p><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12日</p><p class="ql-block"> 北京 宽心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