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的秋晨

张红超医生行医记

<p class="ql-block">阿拉善这个地方名字取的很引人注意,在蒙古语中可直译为“五彩斑斓之地”,也有说源自“贺兰山”的蒙古语音转,早期指代贺兰山及周边区域。‌‌入境内蒙古很多次、看过很多内蒙的病友、吃过很多内蒙的特产,过经阿拉善多次,但没有白天看过阿拉善。由于对胡杨林、乌海、阿尔山、戈壁印象深刻,无形中觉得它没什么特别。</p><p class="ql-block">直到这个秋天到阿拉善盟医院参加技术推广,举眼看到贺兰山和半山浮动的白云,才意识到这是个陌生的地方。时间紧张,只有下午二个小时看看“风景”。朋友推荐看亲王府和延福寺。阿拉善市区路宽人少,马路两边的红黄植物已初显斑斓,满城一种淡淡清香,仔细观察路边成排的树木上挂满黄叶粉果红豆,像南方植物,打听了朋友告知叫”白杜”。很奇怪,竟然第一次看到。同样,阿拉善也远不是我想像的模样,忍不住在微信晒了几张照片。</p><p class="ql-block">旧亲王府依市边一道岭地而建,可以俯瞰市区,远观东侧遍是长长的贺兰山,让人立刻有了“边关”的感觉。难怪医院的朋友开玩笑,他们也曾经是凶奴。送我们的司机告诉我市内也就十万人,官方说有十六万,总之不多。全城只有一个烟囱是热力公司,城市休闲,除了公务员没有什么象样的工作可找,居民的补贴很可观,有了休闲的基础。景区里除了大小石头,偶见驼奶店,没有其它特色。</p><p class="ql-block">整个市区东高西低,只要到空旷的路囗就可见看见山和山腰的云。似乎山不高,竞然云那么低?原来阿拉善也在高处,山高有三千多米海拨,难怪傍晚从银川高速过来时路上突然大雾不敢加速,后来,车窗前又干干净净,是经过山腰。这样的山,虽然远观光秃秃,它也总诱惑人想去远观。遗憾的是没有时间。</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就要再经银川飞回北京,9点出发。对于习惯早起的我是个机会,由于打听附近没有农贸市场,我决定早起串街,吃上一碗拉面。到宁夏、兰州、内蒙、西藏这些地我最大问题是吃饭,由于喝不了奶的原因,到什么饭店都似有一种膻味,总想找方便面吃。炒米饭、烤土豆都能吃出奶腥味,并且饭后有真实的胃肠不适。所以,相信早点店总会有清爽的拉面之类。</p><p class="ql-block">四点醒,拖到六点也不见亮,干脆先洗漱整理好东西。六点半初亮,我往估计人多的区域溜达,预计两小时5公里。空气很好,淡香味更明确,只是街上几乎没人,很多小店,店名五花八门。但都没开门。终于近七点,在楼房密集的区域,见了一个包子、拉面、饼店开门。店门口没人。我首选了拉面。店里有两人吃饭,还有小两口服务,大碗9元,小碗6元。很快就了端上来,视觉好,可味觉太失败,我捞了几口面条,放弃了。对面饼店买了牛肉饼,我还是没勇气吃。不错的是,还是出现了个豆浆店,五谷豆浆和新品土丝包子满足了我胃肠需要。</p><p class="ql-block">饭饱之后继续溜,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连在一起,非常漂亮。如果在北京,一定泡上几天,不知道平时在这里是不是可以物尽其用。时间还有,我决定向东、向上、向山的方向走走。竟然有一个新建的丁香生态公园,登上生态园观景台,虽然还看不清山。但城边的清新,让我初步判断,阿拉善城里的清香可能是柏香。</p><p class="ql-block">这种淡香纯净而自然,与秋日清晨的环境十分相宜,使我感觉到一种特殊的亲切,再加之于短短半天时间好几个病友联系慰问,他们从微信朋友圈推猜我到了阿拉善,好无距离感的实实在在关心,虽没机会见面,也让人感到温暖。当然,最大的收获还是让我把贺兰山与阿拉善联系起来,我大概可以想象出来一个背靠贺兰山在海拨1600米平台上的城市。让我思考,一个戈壁当中的城市,生活在这里面居民的一定是另一种人生。</p><p class="ql-block">提起内蒙, 常常是什么旗、巴、呼、阿、乌、浩、特、伦这些字眼,要不就是草原、沙漠、戈壁、煤矿等等,还有金色胡杨、红色丹霞和广袤戈壁……然而,这个努力现代化的小城,慢慢的节奏,让我想到了另一种活法,让我想到世界有很多种,谁都要学会与自己的世界相处。希望再有机会,多去看看另一种态度的小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