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上芳邻朱希将军(下)

沈晓春

<p class="ql-block">  1939年春,朱希重振旗鼓,以“江南挺进队第一路指挥部”名义,开出孝丰山区,重返乌镇一带,收编被打散的旧部,重辟游击区。</p><p class="ql-block"> 其中在一次伏击战中,朱希率100多人,配置3挺机枪,在桃源的南北两座阳和桥之间,伏击从乌镇出发,开往南浔的5艘日军汽艇,此战斗共歼敌30余人,击沉汽艇2艘。</p><p class="ql-block"> 朱希在后来一次攻打严墓的战斗中腿部中弹负伤,只能离开部队去安吉疗伤。其间认识了中共地下党负责人吕卓夫之女吕乐箴,经过互相交往,两人感情日增结成连理。</p><p class="ql-block"> 吕乐箴出身于那个年代非常罕有的革命者家庭,她的父亲吕卓夫是孝丰城(今孝丰镇)人,1926年秋,卓夫前往武汉参加北伐军,任武汉警备司令部医院军需处长。次年,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卓夫返回故乡。返回时,带来许多革命书刊,常在亲友间宣传马列主义、苏联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形势,为当地进步知识分子所钦敬。</p><p class="ql-block"> 后来中共浙西特派员方子平来孝丰,与卓夫取得联系,秘密发展党团组织。1928年秋,成立共青团孝丰县委,吕卓夫曾任代书记。</p><p class="ql-block"> 吕乐箴母亲丁秋也是中共地下党员,曾为孝丰县委妇女部长,被誉为孝丰第一个“解放妇女”,后投入抗日事业。</p><p class="ql-block"> 1941 年1月,朱希临危受命,出任德清县长,并在戈亭主持抗日事业。1942年至1945年间,任浙江省第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等职,所辖范围为嘉兴一带,他仍不改自己的战将本色。《德清县志》记载:“民国卅一年元月二十九日,县长布公以二百人与五倍之敌大战于新塘,敌重创而北,我刘、尹十三烈士成仁。”</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新四军为开赴抗日前线,从四明山北撤,途经海盐时,被海盐县长汪锡康拦截并扣留。朱希得知后,随即利用专员的身份,告诉汪锡康此乃奉命之行,不得阻挡,须立即放行,从而为新四军抗日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夕,受中共地下党委托,朱希着重从事策反於树峦的工作,於树峦时任浙江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辖湖州)”,以自己的广丰碾米厂提供给中共作为活动联络点。</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28日凌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8军84师兵临湖州城,由于朱希等人的努力,於树峦完整移交了全部档案册籍、军需物资和粮油仓库,湖州得到和平解放,保护了民众的生命安全。对于朱希为革命作出的贡献,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代初,朱希先后被推选为吴兴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副主席、当选为浙江省第一届人大代表,担任了湖州市(时为省辖县级市,下同)首届政协副主席、浙江省工商联常委和湖州市工商联副主委,筹建民建湖州市委员会,任筹委会主委。在此期间,朱希发起组织公私合营新湖农业投资土产运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常务董事兼总经理,主持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大行经商之道和发展建设。</p><p class="ql-block"> 1958年,他被错划为右派,1966年5月4日,朱希与世长辞。1983年6月,中共湖州市委发出“关于朱希的右派问题给予改正的通知”,恢复其政治名誉。 </p><p class="ql-block"> 朱希担任德清县长期间,县政府驻地在钟管镇戈亭村,此地昔有古亭一座,亭中贮藏兵器,故称戈亭。朱希上马能打仗、下马可作诗,在其影响下戈亭汇聚了很多仁人志士、爱国青年。他们抱着抗日救国的热忱,告别家人,穿行在水乡,与敌伪周旋。走上战场,他们是战士;走出战场,他们是诗人。</p><p class="ql-block"> 从1942年开始,戈亭的诗人们自发倡议征集抗战诗歌,准备结集出版。得到朱希首肯后,浙西各地诗人积极响应,选送自己的诗作。至1944年冬,《戈亭风雨集》在浙西的天目书店印行出版,收录了34名诗人300余首诗作。戈亭诗派“戈亭诗派”以《戈亭风雨集》而得名,“冠以戈亭,系地望之”,“集为浙西同人战时感怀兴念之作”,点明了诗歌创作的缘由和主题。这些诗文高呼爱国强音,主张积极抗日,充满着坚韧向上的人格力量,既讲述了激动人心的抗战故事,又抒发了他的爱国豪情。</p><p class="ql-block"> 朱希的一生波澜起伏,富有传奇色彩,既是抗日名将和建设功臣,又是爱国诗人。</p> <p class="ql-block">朱希妻子吕乐箴</p> <p class="ql-block">戈亭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