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时光 抚今追昔

李森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国庆、中秋小长假,儿子建议利用这个时间陪我们重走一趟下乡路,重温当年的知青生活。我们欣然接受了孩子的旅游计划。我想,离开农场四十多年了,如今我们已到了耄耋之年,是时候带孩子们到原居住过的地方看一看,让晚辈们切身体验我们当时的生活环境,让他们与现在优越的居住条件相对比,或许能更好激发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并为之努力。</p> <p class="ql-block">  10月4日上午,我们开车前往以前曾经工作并居住过的大旺正隆作业区,听说那里已改成居委会,但部分原农场职工宿舍仍保留原状。我坐在车里,望着车窗外宽阔平坦的高速公路和两边快速掠过的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映入眼帘美丽繁荣的景色与多年前大片的农田和蔗地风景大不相同,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往日发生在农场的桩桩往事……</p> <p class="ql-block">  我是1965年10月17日从粤东平原的一个小城和100多位小青年一起上山下乡到粤北山区的。那时候国家经济仍处于困难时期,为了让在城里待业的青年到农村去,政府的宣传机构动用了电影、电台、报刋等媒体大力宣传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重大意义。当时的电影《青山恋》、《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邢燕子》等的影片频频上映,吸引了大量正在家里赋闲无所事事的年轻人。社会上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闲居非无志,遭遇失学和失业困惑的年轻人渐渐在家里呆不住了,不少人的家庭也面临经济困难的压力,所以听说有国营农场招人就纷纷报了名,希望能找到工作并可减轻父母经济上的负担。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亲人,年轻人到了粤北农场之后有粮食供应而且有少量的生活补贴,大家思想都比较单纯,每天砍柴种地,过着原始的农耕生活,在那里很快消耗了六年多的青春岁月</p><p class="ql-block"> 1971年我们被集体调到肇庆四会的大旺农场,农场位于西江和北江的冲积地,种植水稻和甘蔗,地势低洼,人称草塘,堤防薄弱,容易引发决堤水浸,诱发血吸虫病。当时的老职工和新来的知青劳动强度极大,居住环境很差,而且有不少老职工感柒了血吸虫病,很多人忧心忡忡,前途渺茫,希望有机会可以离开农场,特别是后来从大城市来的老三届的知青,他们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希望回到父母身边。可是我们这些从粤北来的老知青已到了成家立业之年,不少人已结婚生子,勉强住上茅草屋或逼仄的半边房子,过着平淡艰辛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后落实政策,知青们见有了转机欣喜若狂,不少单身知青可以轻松回大城市就业,但拖家带口的老知青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几经周折回到家乡的小城后却遭遇重重困难,十分被动,大家只好神仙过海各显神通,艰苦奋斗,努力改善生活处境。我感恩得到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关怀照顾,度过回城后那一段艰难的日子。好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越来越好,到了晚年老知青们基本上都有了不愁吃穿还有余粮游山玩水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九十年代初,农场迎来大转机,在政策的扶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蜕变成高新科技开发区,昔日广阔的草塘上出现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和宽敞的厂房,进驻了不少高科技企业和大公司。四通八达的马路车水马龙,它们连接着以前的作业区,耕地彻底消失了,原来破旧的知青宿舍夷为平地,改建成美丽的洋房住宅,作业区成了居委会。感今怀昔,眼前欣欣向荣的新气象怎不令曾在那里工作生活了十余年的老知青感慨万千呢?</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的车子开进大旺高新区之后,发现原来十分熟悉狭窄的土路已消失殆尽,通往正隆作业区的路径已无法辨别,我有点茫然。好在有导航指引,儿子才沿着平坦的水泥路顺利把车开到原正隆作业区的旧址。在一座挂着正隆居委会牌子的新大楼旁,我一眼就瞧见几栋老旧的二层楼房,既熟悉又陌生的老房子安静地佇立在那里,悄无声息,好像在迎接离开多年的老房客。</p><p class="ql-block"> 当久违了的知青老屋一下子出现在眼前时,我有点激动,思绪很快回到那个难以忘怀的年代。我仿佛看到当年那些充滿活力的年轻知青的身影,他们各自拿着农具从宿舍里走出来,有的哼着小调,有的交头接语,在队长响亮的开工哨子声中快步走向田间地头,走向绿色的蔗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如今的老宿舍显然已落伍了,像被年代遗忘的老人一样,静静留守在曾经热火朝天的故土上。走廊底下晾晒着几件旧衣服,现在这里可能是外来打工人的临时住所。相信这些老屋不久后将被高楼大厦取而代之。</p> <p class="ql-block">  我发现了多年前知青的孩子嗷嗷待哺时曾经住过的托儿所旧址。我指着那两间简陋破旧的房子对儿子说:“四十多年前你和姐姐就曾经在这里度过。那时候的婴儿刚满56天,母亲就应下地劳动了,她们把孩子送进托儿所。由于市面买不到奶粉,保肓员阿姨只好煮米糊让婴儿充饥,有的孩子抗拒吃米糊就整天哭闹,有时哭声此起彼伏,所以当大人开工时,托儿所就成了最热闹的地方。”儿子拿着手机边拍照边回荅说:“那时候太难为孩子和当母亲的了!如果没有今天的旧地重游,我根本就想像不出我们儿时曾经在这样的环境里呆过。”</p> <p class="ql-block">  距离托儿所旧址才几步远的平地上,有一口被水泥封了口的老井孤零零的呆在那里。我深知,在知青年代这口熟悉的井的存在意义重大,功不可没。那时没有自来水,大家刷牙洗脸,洗衣做饭甚至给孩子们煮米糊都是用打上来的井水。好在井水清净,吃用没问题。因为大家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挑井水饮用,打井水洗菜,在井边洗衣,在井旁聊天,所以井边常常很热闹。围绕着这口井,人们还流传着知青们浪漫的爱情故事呢。如今,这口贡献多多,知青们有着深厚感情的老井终于退出历史舞台,彻底休眠了。</p> <p class="ql-block">  大旺农场位于北江畔,沿江一带筑着长长的大堤严防北江涨潮时水漫入农田及房舍,正隆作业区离大堤最近,每年都必须用沙石加固堤防,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就落在新老知青的肩上。当地人称挑石填堤为“担大堤”,这是一项苦差事,但每逢防洪时人人都责无旁贷,奋不顾身,于是大堤的安全与否也成了知青在防讯期的头条大事。而滚滚的北江水也倍受人们关注,江上常有渔民撒网捕鱼,为了改善生活或接待到家来的客人,我有时会耐心蹲在岸边等捕鱼归来的渔船,向他们购买活蹦乱跳的江鱼,鱼的味道极鲜,至今仍回味无穷。既然来到正隆,我们也顺便来到北江堤上远眺。大堤也大有改观,拓宽了,比前坚固了。从前我们坐船往返三水和广州的小码头不见了,只见堤边建了不少现代化的工厂,变化不小呀!</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大堤之后,我们驱车直至现在的大旺热闹市区,来到高档住宅区“锦绣豪庭”,好朋友白燕在小区门前热情迎接了我们。我们俩已相识相知一个甲子了,60年前我们同乘一辆解放牌客车前往粤北山区;文革早期我们一同加入文艺宣传队,她能歌善舞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我们又到了同一个生产队,不论插秧砍蔗等农活,她样样都做得好。如今她也进入耄耋之年,但仍活跃在舞台上,曼妙的舞步和婀娜的身姿总会赢来阵阵热烈的喝采声。说句心里话,她年轻的心态实在值得我们学习。大家见了面寒喧之后便来到小区附近的一家茶馆,我们的老友蔡老师早已预定了喝茶聊天的餐桌。自从1971年来到大旺农场后,来自劳动大学的蔡老师便和我们在同一生产队,他为人善良,乐于助人,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今天久别重逢,自有许多说不完的心里话。应邀前来小聚的还有另外几位老农友,虽说都已步入老年行列,但大家都精神矍铄,令人欣慰。</p><p class="ql-block"> 由于时间匆匆,我们还要到肇庆市与另一位朋友聚会,不得不与原农场的老友们一一握手互道珍重,祈盼来日再聚。</p> <p class="ql-block">  在开往肇庆的高速公路上我们接到既是老同学又是老农友的好友阿仲的邀请,约定晚饭由他做东于肇庆“世纪渔港酒家”聚会。由于时间短促,我们到达晚上将下榻的“星酒店”之后放下行李稍事休息一下便坐游艇至七星岩南门,匆匆忙忙沿星湖畔走了大半圈便乘车赶往予约的酒家。在星湖里恰逢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刻,湖面浮光跃金,太美了,我们忍不住一边赶路一边手机随拍,倒也把几张美丽的星湖夕照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从星湖畔打车到达朋友约定的“世纪渔港”酒家时,正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时刻,朋友阿仲伉俪已携儿孙在酒家的套间里等候多时了,他和我的亲家是同窗三年的好友,大家见面相谈甚欢。</p><p class="ql-block"> 席间回忆起五十多年前在粤北山区时有一次突发山火,当时的口号是“火光就是命令”,知青们奋不顾身冲上山去扑灭山火,半夜里野火终被扑灭,但在清点人数时发现少了一个知青一一阿仲(那时候他还不满20岁),我们的赖指导员急得团团转,马上带几位知青上山寻找,后来发现他跌落在一处山洞中,幸亏有突出山石托住了他,不然将掉进几十米的深渊。这时候山上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救援不宜轻举妄动,必须静候天亮。为了让他脱离险境,赖指导和另外两名知青拿手电筒守着洞口为他照明,他们彻夜无眠,一直陪他说话,生怕他累了打瞌睡掉进洞底。终于等到天亮才把他安全带回连队。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农场,大家都庆幸小仲拾回了一条命,又纷纷为指导员点赞。当他像讲故事般说起那次的险情时,我想起自古有一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看一看,现在的他已儿孙满堂,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 在世纪渔港的晚餐桌上,大家一边品尝着丰富可口的肇庆菜,一边谈古论今。老一辈共同回忆起故乡的今昔和发生在同窗及农友身边的故事。席间小字辈们听得津津有味并互相添加了微信好友。看着眼前温馨的场面和融洽的气氛,我心里十分高兴。</p><p class="ql-block"> 时间在开心的聚会中一点一滴溜走了,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诞席,告别的时候到了,大家只好互祝平安后纷纷离开了酒家。</p><p class="ql-block"> 我们则结束了大旺与肇庆快乐的一天游,回到酒店。第二天由于下大雨,不方便到其他地方玩,于是便提前回家了,把假日里美好的时光永远定格在脑海里。</p> <p class="ql-block">注:以上部分视频和图片由白燕提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