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水老镇梧塘村

华视界

<p class="ql-block">  富水老镇梧塘村</p><p class="ql-block"> 梧塘村位于富河上游南岸,富水镇东南,距镇政府驻地约8千米。东与排市镇梅潭村相接,西与马岭村相连,南靠殊溪村,北隔富河与大桥铺村相望。朱黄省道穿村而过,美丽富河绕村东流。低山丘陵兼河畔地貌,居民点平均海拔约30米。国土面积12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74.8公顷,林地面积320公顷,水域面积20公顷。</p><p class="ql-block"> 辖大垅、顿家垅、枫树下、鹤山垅、开杈港、孔家、李家、茅荻窝、七房、钱家垅、山背、上湾、上新屋、熊家包、新屋垅、下湾、下尹、西山垅、姚祖洪、祖家、榨房等26个居民点,15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姚祖洪小区。全村932户,4100余人,有洪、李、孔、祖、刘、吴、尹、谢、熊、郭等姓氏,以洪、李、孔、刘姓为主,均为汉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梧塘原名湖塘。因村处黄塘山脚下,畈中有一水塘,塘的四周长有梧桐,后更名“梧塘”(方言与湖塘谐音),其寓意有“梧栖金凤,凤舞九天;塘孕锦鲤,鲤跃龙门”之祈愿。明清时期,隶属富水乡下阳辛里。1941年隶属第四区阳辛乡。1950年隶属大桥乡;1951年隶属上尹乡;1957年隶属辛潭乡;1958年县政府将原隶属于排市梅潭乡的湖塘李、下湾,隶属于大桥铺乡的姚祖洪、顿家垅、下尹、枫树下等6个自然湾合并成梧塘大队,隶属龙港公社;1961年隶属龙港区辛潭公社;1975年隶属富水公社;1984年为梧塘村,隶属星潭乡;1987年隶属富水镇;2001年隶属龙港镇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梧塘聚落形成较早,历史悠久。据考证相关族谱和古墓,洪姓始迁祖洪源奇、源隆兄弟于元末从归化里(今洋港墩头)迁排市梅潭大坑定居后,又迁至姚祖洪落业;李姓始迁祖李景新于明末从龙港朝阳里迁至湖塘李落业;孔姓始迁祖孔宏寿于明末从孔志迁至枫树下落业;祖姓始迁祖祖大用于明洪熙元年(1425)从后山卢琳塘迁至姚祖洪落业;尹姓始迁祖尹仁五于明永乐年间由龙潭迁至大窝塘(下尹)落业;吴姓始迁祖吴国勤于明末从殊溪垅迁到顿家垅落业;刘姓始迁祖刘世富于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由殊溪迁至梧塘下湾落业。该村尽管姓氏较杂、属地各异,但千百年来和睦相处,共存共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梧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梧塘是沿河特区兵源和粮食基地之一;梧塘儿女积极拥军扩红,参军参战,先后有谢从兴、洪科槐、郭启姣、尹合喜、孔祥开、尹定托、李相华、祖永荒、刘正全等36名先烈在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中英勇牺牲。如今,县政府在村中修建了烈士公墓,他们的名字将与青山同在;他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梧塘位处富河上游南岸,由于地势低洼,解放前因水灾频仍、血吸虫病肆虐,百姓生活困苦,人口迁徙频繁。解放后,党和政府加强富河治理,上游修建富水水库蓄洪,库下疏浚河道,并消灭了血吸虫;加强农田改造,把千百年来洪水冲积而成的河洲荒滩变成了沟渠路网四通八达的千亩良田。2002年,党和政府落实移民政策,将在河边和田畈中间居住的村民统一搬迁到山边。自此,整个梧塘村的房屋均依山而建,背靠青山,门对沃野,形成了依山傍水的长龙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梧塘是鱼米之乡,村民以农耕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红薯等粮油作物。 旺香酒厂以传统工艺自酿苦荞酒、糯谷酒闻名乡里;鳝鱼油面粥、香芋薯粉蛋、印子粑、薯粉线更是家喻户晓,远近皆知。</p> <p class="ql-block">  近十年来,村“两委”借助党和政府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政策的东风,致力于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先后成立了梧塘渔业合作社、志刚农机合作社等,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已形成龙虾养殖基地200亩、有机蔬菜基地200亩、吊瓜基地100亩、油茶基地1000亩、杂柑基地70亩、油菜基地2000亩。其中油菜基地是阳新县绿色示范基地,上下连片达数千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春暧花开时节,富河南岸是大片金黄的油菜花海,微风吹拂,金波翻涌;红墙碧瓦的村居掩映于青山之下、花海之旁,好似给这块无边的花毯镶上了一条绚丽的花边。这种纯朴自然的乡村美景,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在抓好产业发展的同时,村“两委”一手抓精神文明创建,一手抓基础设施完善。该村先后成立了传统龙舟队、鼓舞队、乡村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逢年过节、农闲之时进村入户搞宣传、造气氛、共娱乐,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全村各个姓氏的宗祠全部改造成了文化礼堂,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触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对村小学、幼儿园、卫生室进行了软硬件改造升级,全村通组道路全部硬化,主干道全部安装了路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日梧塘正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共同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共同富裕”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