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小街《玉河街》

秋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名/秋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美篇号/61086876</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小街,一条只属于“太原重工”很不起眼的小街道“玉河街”,东西长不过两公里。其实在我看来大约只有一点五公里,因为向东跨越了和平北路属于后北屯村,已出了我们厂子的范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6年至今儿,我就生活在这样一条小街。别看它小,因“太原重工”而名。别看它小,却“五脏具全”,一个大厂(太原重工)、两座酒店(亚朵与太重商务酒店“原为太重招待所”)、一座小学校(玉河街小学,前身为太原重工子弟第二中学)、一座幼儿园(前身为太原重工第二小学)、一座医院(前身为太重医院)、一座运动场(包括;一个非标足球场,两个封闭做训练用的小型足球场,三处蓝球场,一座综合性体育馆,它的前身为太重体育场)。因为它是东西走向,所以也是一条“夕照街”,小景宜人,秋色很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0年代前做为“太重人”也是很牛掰的,很有一些优越感(太原重工是1950年新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重型机器厂)。周围都是村子村民,只有我们是大厂“工人”,吃供应粮,属市民,很是自豪了些年呢。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现在人家村民因城中村拆迁改造一越进小康,而我们一辈子为工人阶级,挣了一辈子饭钱,轮落为贫民阶层。这正是;往事不堪回首,风水轮流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拼图为街道场、馆、学校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