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葡萄沟以后,我们径直到了乌鲁木齐。在乌鲁木齐,我用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王海成所著的《我的父亲王洛宾》一书。</p><p class="ql-block">读完这本书,我被深深的震撼了,王洛宾的一生,堪称人民音乐家的一生,但同时也是充满了苦难的一生。书中一些悲痛的章节,看的让人泪流满面。之前我写过这本书的读后感,以后有时间还会继续写我的感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我更想谈谈对这本书的作者,王洛宾三子王海成的一些感想。</p><p class="ql-block">王海成出生于1951年3月,我出生于1951年10月,王海成1969年下乡,我1968年下乡。我们有许多共同之处,也让我对王海成的人生有了更多的兴趣。</p><p class="ql-block">王海成1951年3月出生在兰州,他的母亲黄玉兰,是王洛宾的第二位夫人,一位助产士,贤惠善良,性格娴静,王洛宾为她改名黄静。王海成还有一母所生的两位哥哥王海燕和王海星,分别比他大六岁和四岁。</p><p class="ql-block">1951年,王洛宾把黄静及三个儿子送到北京,他给新疆军区写了辞职信,准备一家人在北京过安定的生活,但这只是一厢情愿,很快,他就被新疆军区派来的保卫人员抓回新疆。而妻子黄玉兰也在幼子王海成八个月大的时候,因病与世长辞。因为王海成太小,外公只能将他托付给北京王洛宾的亲戚,带王海成两个哥哥回了兰州。</p><p class="ql-block">1957年,王海成六岁时,才见到了自己的父亲王洛宾,随后就被父亲带到了新疆军区文工团。至此,三兄弟才和父亲团聚,一起生活在乌鲁木齐。期间,1960年,王洛宾又被关进监狱,1963年获得假释。但1964年,王洛宾又被关到了监狱里。</p><p class="ql-block">1969年王海成上山下乡,到离乌鲁木齐200公里的新疆新湖农场二分场五队插队落户。而此时,王洛宾已被正式判刑,关押在新疆第一监狱。</p><p class="ql-block">王海成在农场期间,有一次回乌鲁木齐探望父亲王洛宾的经历,这一段描写,是这本书中,王洛宾与三个儿子悲惨人生的一次集中写照。读这段文字,任你是再钢铁的硬汉,也不得不为这些悲惨的情节而潸然泪下。</p><p class="ql-block">王海成在农场,收到一封家信:"家有要事速回。"当时农场的请假制度非常严格,王海成死缠硬磨,最后请到了三天假,假请到了,但王海成没有钱,农场的工资到年底才能发,无奈之下,他向同学们借钱,你一块我两块,一位要好的朋友,一次给了他10块线,攥着这一把并没有多少的钱,海城的眼睛湿润了。有了钱还要解决去乌鲁木齐的交通问题,从农场到乌鲁木齐,并没有班车,还是好心的同学给他找到的去乌鲁木齐拉煤的车。他坐在煤车上,一路风尘暴土,好不容易来到了乌鲁木齐。下车后,他准备到一个要好的同学家里,路上的人都好奇的看他,他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这样看他。到了同学的家里,同学的妈妈看到他满身满脸的煤灰,和个黑人一样,叫他赶快去洗一下。他面对镜子才知道路人为什么那么好奇的看他。</p><p class="ql-block">同学的妈妈收集了全家的肉票,海城出去买了榨菜和肉,还买了墨合烟,回来同学的妈妈给他把榨菜和肉炒熟,装在了三个瓶子里,海城骑上同学家里的车子,先去找大哥和二哥,此前他得到的消息是,大哥,二哥都被抓起来了,到了两个哥哥的单位,才知道两个哥哥虽然在单位被批斗,处境很差,但并没有被抓,他才放心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完大哥和二哥以后,此时已经是下午3点,他骑上车子赶往城外很远的乌鲁木齐第一监狱,今天他很幸运,正是探监日,排队等待后,他见到了父亲王洛宾,父亲瘦了许多,但精神依然很好,见面后问了他们弟兄三个的许多情况,还特别问到王海成结婚没有?他留下了墨合烟,要在狱中换歌听。</p><p class="ql-block">王洛宾一生为中国民歌呕心沥血,对三个儿子亏欠甚多,但在他的心底深处,依然深深的埋藏着对儿子们的爱。</p><p class="ql-block">这一趟探监之旅的真实描写,让我们重温了那个荒唐的年代,父亲被莫须有的罪名关进了监狱,儿子小小年纪上山下乡吃尽了苦头,让人悲叹,这不仅是王洛宾父子的劫难,更是中华民族的劫难。</p><p class="ql-block">看着我和王海成在葡萄沟的合影,心里默默的祝愿,海成幸福健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