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山里的天气总爱变脸,昨日还是雨雾缠绵、山影朦胧,今朝便已晴空万里、风清气爽。早听闻武当日出冠绝一方,我们也特地赶了个大早,揣着相机便往观景台去,满心期待能定格下那轮红日跃山的壮美瞬间。</p><p class="ql-block">可惜天不遂人愿,虽无风雨,山间却积着厚厚的云层。那太阳刚探出一点光晕,便被这层“轻纱”温柔掩去,终究没能得见全貌。既然无缘日出,我们索性将此行化作一场惬意晨练,一行人沿着清幽的武当路缓步而行,一路走向乌鸦岭,正好去探访昨日因雨雾弥漫而藏起真容的太一湖,也算另有所得。</p> <p class="ql-block">虽然天气好,但树木茂盛,处于山脚下的太一湖还是无缘目睹。</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其古建筑群始于唐贞观年间,并在明代达到鼎盛时期。历代皇帝均视武当山为皇室家庙,进行精心修建。至今,山上仍保留着53处古建筑和9处建筑遗址。此外,这里还珍藏着5035件各类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每一处建筑,无论是宫殿、亭台还是石阶,都巧妙地利用了山势,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反而与奇峰、古松、云雾融为一体,让人分不清是在观山,还是在赏建筑。</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4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上午八点整</span>,我们搭乘景区第一班交通车,从南岩前往太子坡,再从太子坡换乘至琼台站,从琼台乘坐索道上天柱峰金顶。</p> <p class="ql-block">下缆车来到的第一个观景台,就被眼前的景色给惊艳到了。群峰如墨,泼洒在天际的宣纸上。白云如絮,在山峦沟壑间漫卷舒展。远处的天际线与云霭交融,淡蓝的天幕下,山影层叠如晕染的水墨画,在天地间缠绵成流动的诗,让我们的目光与云一同飘向无尽的远方。</p> <p class="ql-block">太和宫,位于天柱峰顶,建筑整体布局充分利用天柱峰高耸霄汉的气势,以明朝皇家建筑法式,巧妙进行序列布局,突出神权至高无上的思想,到了“美如天宫”的意境,是武当山的精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一柱擎天”四大摩崖大字,是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宗彝任襄阳道尹时所书,位于武当山天柱峰转运殿前的小广场路左侧壁岩,上款“丙寅仲夏”、下款“宗彝书”。</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转运殿位于武当山金顶小莲峰,始建于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年),原置于天柱峰顶,明代永乐年间因重修金顶迁移至现址,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殿内供奉真武大帝,四周设仅容一人通行的鎏金黄铜夹墙甬道,甬道黑漆漆的,伸手不见五指,我们手拉手绕行一圈,寓意“时来运转”,现为武当山五大核心祈福场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岳太和宫,又称太和宫,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是道人信士,还是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p><p class="ql-block">宫殿里香烟袅袅,虔诚的香客们低声祈祷。在这里,你不需要说太多话,也不需要做太多事情,只是静静地待着,就可以让人心里的浮躁一点点褪去,安静的去感受那份古老的力量,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紫金城,敕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环天柱峰逶迤而立,建有东西南北四座天门,像一条巨龙盘踞在山巅,城墙上的瞭望台、城门楼,古朴又庄严,被誉为“天上故宫、云外清都”。</p><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城墙走了一圈,脚下的每一块砖石都在低语,诉说着六百余年的沧桑。当指尖触碰到墙面上深浅不一的痕迹,才真正懂得,历史从不是书本上孤立的数字,而是被阳光浸润、带着岁月体温的“活历史”。</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道教建筑群体充分利用了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崖洞的奇峭幽遂, 将每个宫观都建造在峰峦岩洞间的合适位置, 使它们与周围林木、岩石、溪流和谐一体, 相互辉映, 宛如一幅天然图画。如果从高空俯瞰金顶,整个建筑群依山就势,布局巧妙,与周围山峰交相辉映,形成“天造玄武”的自然奇观,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我们拾级而上,途经灵官殿。殿内置锡制灵官神像一尊。相传灵官面生三目,能识人间善恶,专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p> <p class="ql-block">今天天气特别给力,给今天的武当山之行注入了最鲜活的底色。今天的游客也很多,游人如织,大家沿着又高又密的石阶奋力攀爬,身旁是郁郁葱葱的植被和古朴的石栏,链条随风轻晃。攀爬中,还不忘记录下这攀登的瞬间与沿途的翠木葱茏景致,沉浸在对山顶风光的期待之中。</p> <p class="ql-block">金殿,这座传说中“一柱擎天”的铜铸鎏金建筑,在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上,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铸造,为铜铸鎏金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金殿坐西向东,上下两檐间悬挂镌刻着“金殿”两个大字的竖匾。殿内供真武祖师铜铸鎏金神像,前置神案。案上有著名的“吉祥三宝”之一的长明灯,居大岳之巅历六百年风雨雷电而绵延不熄。殿内金童捧册、玉女端宝侍立左右,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后壁悬清朝康熙皇帝楷书“金光妙相”金匾。<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个金殿设计之巧妙,工艺之精湛,达到了明代铜铸艺术的最高境界。</span></p> <p class="ql-block">武当的美,原是一场跨越千年的约定:山用奇崛写就骨,道用深邃铸就魂,而我们,不过是来赴这场山水与人文的盛宴,寻一段属于自己的“道”。</p><p class="ql-block">张三丰在松涛间观鹤蛇相斗,悟得太极十三式,从此“北崇少林,南尊武当”。晨钟撞破雾霭时,道袍扫过青石板的轻响混着松涛,恍惚能听见千年道韵在山间回荡——不是玄虚,是“道法自然”的注脚:看云是画,听泉是诗,走阶是禅。</p> <p class="ql-block">武当山,这座道教圣地,是历史与自然的绝妙交融。红墙绿瓦在青山碧水间静静矗立,古韵悠长,更添几分庄严与神秘。登高远眺,山峦起伏如黛,云雾缭绕似纱,让人恍若置身仙境。它之所以被称作“仙山”,不仅因壮丽景色,更因能让人的心灵寻得安宁,找到与天地对话的契合。在这里,可感受“道法自然”的深邃哲思,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武当山,实乃一处净化心灵、升华精神的圣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