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志愿者之家成立15周年

善之源公益医疗专家团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12日,合肥志愿者之家迎来了它第十五个生日。十五年,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河,载着无数颗热忱的心,从2010年一路奔涌至2025。那天,电子屏上鲜红的“15周年”格外醒目,像一颗跳动的心脏,映照出这一路走来的温度与光亮。“一路有你,让爱前行”——这八个字不只是标语,是我们彼此握紧的手,是风雨中未曾熄灭的灯火。</p> <p class="ql-block">活动开始时,一位穿红裙的女士站在屏幕前,手握麦克风,声音沉稳而温柔。她没有念稿,只是看着台下一张张熟悉的脸,说:“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愿意在别人需要时,多走一步。”那一刻,屋檐下的灯笼轻轻晃动,仿佛也在点头。十五年来,多少人曾站在这里,说同样的话,却从不重复那份真诚。</p> <p class="ql-block">接着,另一位穿红色西装的女性接过话筒,她讲起最初那个只有七个人的小团队,如何在一个社区角落发传单、收旧衣。她说:“我们没想过能走多远,只想着今天能不能帮到一个人。”台下有人笑了,有人低头擦眼角。这哪里是庆典,分明是一场老友的重逢,一场关于坚持的集体回忆。</p> <p class="ql-block">餐厅里圆桌排开,热菜一盘盘上桌,笑声在灯笼下回荡。有人夹菜时还不忘调侃:“当年你送米到张奶奶家,自己饿得走不动路。”“那你还不是背着她上楼,膝盖都磨破了?”我们吃着饭,聊着旧事,像一家人。这顿饭,不为山珍海味,只为那份“记得”——记得谁在冬天送过一床被子,谁在暴雨夜接过迷路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15周年”红底白字,映着一群穿红马甲的身影。他们有的在登记物资,有的在核对名单,还有的蹲下帮老人调试轮椅。这地方不像会场,更像一个老社区的客厅,热闹、琐碎,却处处透着安心。有人递来一杯热茶,笑着说:“十五年了,咱们这‘家’,总算越住越暖了。”</p> <p class="ql-block">厨房里,几位志愿者围着红桌备菜,切菜声、叮嘱声、锅铲声混成一片。有人喊:“饺子馅儿够不够?老李家那对双胞胎最爱吃韭菜的!”另一人应:“多包点,孩子来了就有热乎的。”这哪是准备宴席,分明是在准备一顿家常饭——只不过,这个“家”的孩子,是所有需要帮助的人。</p> <p class="ql-block">蛋糕推上来时,全场安静了一瞬。橙色马甲的团队围在桌边,有人带头唱起生日歌。烛光摇曳,映在每个人脸上,有皱纹,有稚气,有疲惫,也有光。那刻我忽然明白,所谓“组织”,不过是许多普通人,因为同一种心跳,聚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台上演讲的人换了一轮又一轮,红背景、传统瓦片、西装革履,庄重却不刻板。每个人说话时,台下都有人点头,有人轻声接话,像在回应一段共同写过的故事。十五年,不是一个人的坚持,是一群人彼此照亮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两位女性站在屏前,一个捧花,一个执麦。她们没说太多宏大愿景,只讲了一个小女孩的故事——去年冬天,她靠“爱心餐”计划吃上了第一顿热午饭,后来在志愿者辅导下考上了中学。讲完,全场掌声久久未息。原来我们做的每件小事,都在别人生命里种下了春天。</p> <p class="ql-block">七位志愿者举着“爱心捐助 暖人心”的锦旗站成一排,像一堵红色的墙,挡住了世间的寒凉。他们不说话,只是站着,却让人感到无比踏实。这旗不是奖状,是无数受助者目光的凝结,是那些没说出口的“谢谢”,终于有了形状。</p> <p class="ql-block">合影时,有人手持花束,有人紧握锦旗,上面写着“帮扶传真情 心前行”。我们挤在“15”的光影里,笑得像个大家庭。没有谁是主角,每个人都是这十五年长河中的一滴水,汇聚成浪,才推着“家”一路向前。</p> <p class="ql-block">书法老师展开一幅字,笔力遒劲:“家之聚”。她说:“志愿者之家,不在墙上,不在牌匾上,就在每一次伸手、每一句问候里。”旁边有人接话:“那咱们今天,就是给‘家’添了一笔。”满堂笑声,像春风拂过宣纸。</p> <p class="ql-block">交接仪式上,一块写着“水滴筹”的布被郑重递出。没有华丽辞令,只有两个字:“接着。”——像一种传承,像一句誓言。十五年,我们从发米送油,走到链接资源、搭建平台,变的是方式,不变的是那颗“多走一步”的心。</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幅“福满人间”的横幅徐徐展开。绿外套与红马甲并肩而立,像春天与火焰的相遇。我们不祈求惊天动地,只愿这点点微光,能照进更多角落,让孤独有人问,让寒冷有衣穿,让希望不落空。</p> <p class="ql-block">这十五年,我们不是在做“公益”,我们是在经营一个“家”。它没有围墙,却有温度;没有血缘,却有牵挂。未来或许还有风雨,但只要有人愿意说一句“我来”,这个家,就会一直亮着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