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源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借助图书、绘画及其他多元形式,激发幼儿对书籍、阅读与书写的兴趣,培育其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对于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大班幼儿而言,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与前阅读能力的发展,不仅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更对幼小衔接的顺利推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幼儿成长路上的陪伴者与引导者,我们该如何在幼小衔接阶段,为孩子们的阅读能力发展提供精准支持?为此,我们围绕班级阅读区展开持续性优化,从空间布局到材料投放不断调整,为幼儿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阅读环境;同时,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运用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在阅读探索中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思考:从《指南》出发,明确大班阅读区改造的核心目标是助力幼儿前阅读能力发展与幼小衔接。在改造初期,需以幼儿为主体,通过观察、引导其发现问题,为后续改造奠定基础,同时注重阅读环境的吸引力与互动性,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镜头,一同走进孩子们的阅读小天地,聆听属于他们的阅读故事与成长点滴。</span></p>  一、发现问题1.0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区域活动结束后,小朋友进行分享,小朋友们觉得阅读区太小。七嘴八舌的讨论着。</p>  <p class="ql-block">1.空间太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坐在沙发上表演,其他小朋友画画也在这个桌子上,我觉得好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的,我们看他们表演的就坐在地垫上,然后阅读区都是书和人。</p>  <p class="ql-block">2.绘本摆放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区域结束的时候,我们都要数上面的标识,数了好久来不及把数放整齐。然后书都落在一起放,放的不整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是因为看不懂书上贴的标记,但是我按颜色放对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阅读区一直是孩子们的最爱,不和谐的场景,阅读区的布局引发了他们的讨论,也引发了老师的思考。针对小朋友商讨出来的问题,师幼一起讨论。同时绘本摆放问题反映出幼儿对阅读区规则的初步感知与执行差异。教师需关注幼儿在规则认知与操作上的个体差异,通过师幼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既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又能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过程中观察幼儿的思维特点,为后续指导提供依据。</p>  解决问题1.0  <p class="ql-block">1.搬家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孩子们的讨论,结合大一班教室的空间构造,本着阅读区布置的基本原则,最终师幼一起绘画出阅读区空间分布图。选择了朵朵依一提出的建议,把阅读区准备搬到教室最后面采光好的地方,孩子们一下就忙开了。</p>  <p class="ql-block">一起商讨阅读区的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联动美工区的自然拼搭,我们正在用自然材料装饰呢,我们的小小拼搭角,变得十分好看啦。我们都想立马进去玩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成果阅读区变得又大又漂亮。</p>  <p class="ql-block">2.我们能看懂的标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设计什么样的标记能一下子就找对地方呢?小朋友们一起看一看网络上的图书标记。小朋友觉得数字的最快,而且还不要算加起来一共多少,比上一次的标记方便了很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小朋友们利用了已有经验,知道可以从颜色、数字排序特征上可以进行分类,并且对比出最简单的整理图片方法。《幼儿行为课程》指出,从行为中所得的知识,才是真实的知识。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和支持孩子的成长需求。</p>  三、规划区中区——我眼中的阅读区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进行讨论阅读区里我们想要什么并且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一个属于自己创编故事的袋子,自己绘本书里看到的东西都画下来。</p>  <p class="ql-block">制作自己的故事小盒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正在把绘本里看到的内容画下来呢!然后放到自己的故事盒子里,下次阅读区我可以和我的好朋友一起分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大班的幼儿开始对自己的姓名感兴趣,也为自己即将成为小学生而期待,我们搬来了两张桌子提供给小朋友书写姓名。还新增了趣味沙画书写自己认识的字。</p>  <p class="ql-block">有趣的象形字</p>  <p class="ql-block">趣味汉字沙画</p>  <p class="ql-block">书写绘本里自己认识的汉字</p>  <p class="ql-block">3.绘本书里的创意拼搭</p>  <p class="ql-block">4.美化阅读区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终我们在阅读区里新增了三个区中区:绘本创意拼搭、我的故事盒子、汉字大家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思考:幼儿的表征是其内心需求与兴趣的直接体现。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将其兴趣点(如姓名、创编故事、创意拼搭等)融入阅读区改造,通过创设汉字区、故事盒子等区域,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激发其阅读与探索的深度兴趣,同时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书写能力等多方面素养,契合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p>  四、发现问题2.0——实时解决  <p class="ql-block">1.争抢图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什么争抢图书,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呢?</p>  <p class="ql-block">①好书推荐打卡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要把沙发上放的每月四本好书推荐都看一下,然后我们记录在表格里,我看过第一本写1,看过第二本写2依次类推,这样师幼就能很清楚的知道有没有看过,还可以提醒别的小朋友看呢!</p>  <p class="ql-block">②我记录我看过什么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本书上面都有新做的标识,我看过这本书,我就记录下来,下次我就不看这本书了,我就会选择看别的书。这样我们也不会抢书了。</p>  <p class="ql-block">2.看不懂的书怎么办呢?</p>  <p class="ql-block">①和老师一起共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共读绘本内容,小朋友对绘本书里有了更多的探讨欲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p>  <p class="ql-block">②询问豆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时在AI时代,小朋友们也学习使用AI来帮助我们继续探讨绘本书里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学会佩戴耳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不打扰别的小朋友们,小朋友一起学习如何使用耳机和佩戴耳机,并且知道爱护电子设备。</p>  <p class="ql-block">③自制问题书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把自己看不懂的书夹起来,下次借书的时候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看。</p>  <p class="ql-block">我和爸爸妈妈的阅读时光</p>  <p class="ql-block">3.汉字区太多,增加表演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阅读区里课桌上写字,小白桌写沙画字,还有自然拼搭字的,我们觉得太多了,可以减少一个写字的地方,我们想有一个固定的大点的表演区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话毕,老师也很赞同小朋友们的想法。师幼便开始行动起来,我们取消了原来的沙画区,把沙画区变成了趣味皮影表演。小朋友忙的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4.共护图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5-6岁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值日生整理图片有诸多益处。能助力幼儿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协商合作,同时强化规则意识与责任感,为小学集体生活奠基。整理过程锻炼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观察图片特征分类归位,培养观察力、分类及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前阅读等学习能力发展。自我认知上,完成任务能让幼儿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明确自身在集体中的价值;自主解决整理中的问题,还能培养独立性与问题解决能力,为幼小衔接中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助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思考:教师思考:针对争抢图书、看不懂书、区中区功能相同等新问题,教师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如打卡表、亲子共读、新增表演区等。这些策略既培养了幼儿的社交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又促进了家园共育,同时根据区域使用情况动态调整布局,确保阅读区的高效利用,助力幼儿在阅读中持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阅读区时光</p>  <p class="ql-block">请欣赏我们的阅读时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大一班阅读区的“变身”课程故事中,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引领,聚焦5-6岁大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发现问题到共同解决问题,从满足幼儿表征需求到应对新的阅读挑战,师幼携手完成了阅读区的一次次优化。这不仅是阅读区环境的改造,更是幼儿前阅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造力、规则意识等多方面素养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成为阅读区的主人,主动探索、积极表达、协作解决问题,为幼小衔接中的阅读准备与学习能力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教师则以观察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追随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推动课程故事不断深入。阅读区的“变身”之旅,是一段师幼共同成长的美好历程,也让我们看到了大班幼儿在阅读探索中蕴含的无限可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