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24日至2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全景(甘肃)康养有限公司独家赞助,瓜州、阿克塞两县承办的研学旅游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文旅学者、知名旅行社,近200人欢聚一堂,共话西部旅游,打造精品旅游为主题,大会交流、现场研学、观摩学习 。</p><p class="ql-block"> 下面跟着笔者的镜头,领略一下西部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的独特之美:</p> 戈壁沙漠雕塑长廊:<div>《大地之子》</div> 《汉武雄风》 <p class="ql-block">《戈壁方舟》</p> <p class="ql-block">来宾签名</p> <p class="ql-block">即将出发的车队</p> 玄奘文化博物馆 瓜州是玄奘西行取经过程中最重要的活动区域之一,玄奘取经路,在瓜州布满了许多文化印记。玄奘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玄奘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全面展现玄奘大师一生的功绩,展馆通过文字、图片、雕塑、实物、多媒体等手段展示了佛教东渐、玄奘西行取经、归国译经等光辉的历程。 这里是甘肃省首家以“书法园林”为主体的文化产业园,以一代书法巨匠--草圣张芝为主线,以中国书法发展、演变、传承、创新为背景;以山水、园林、雕塑、碑刻等方式,集中表现“草圣”张芝的艺术精神,是集书法艺术传承发展、休闲、娱乐、旅游、展览、交流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产业园和城市休闲生态公园。 书圣——张芝纪念馆 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 位于瓜州县渊泉镇公园南侧,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主要由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纪念馆、纪念广场和李卓然陵园组成,通过实物、图版、场景、多媒体演示等形式,集中反映西路军最后一战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 位于酒泉市瓜州县城南70千米榆林河峡谷内的榆林窟,是莫高窟的“姊妹窟”,现已成为国内外游客探寻丝路文化的热门目的地。大批游人慕名而来,在绝壁之上的洞窟间驻足,欣赏跨越千年的壁画艺术,打卡石窟艺术瑰宝。<br> 榆林窟因河岸榆林树得名,又名万佛峡,是敦煌石窟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峡谷两岸直立峭壁上,现存43个洞窟,珍藏着5200平方米壁画与270余幅彩绘,历经唐、五代、宋、西夏、元、清等多个朝代,距今已超千年。壁画中,飞天的飘逸、供养人的端庄、生活场景的鲜活栩栩如生,不仅展现着不同时代的艺术风格,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物价值,堪称“石壁上的博物馆”。 戈壁古城忆千年,丝路咽喉锁阳城。<div> 假日里,游客沿着峡谷步道前行,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走进洞窟,近距离感受壁画细节里的文化密码。大家或屏息凝视,或轻声交流,用镜头记录下千年艺术的璀璨,在游览中触摸丝路文明的印记,让这个假期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div> 秋日,在酒泉市瓜州县锁阳城镇东南的戈壁荒漠中,一座千年古城遗址静静矗立——这便是锁阳城遗址。它并非单一的古城遗存,而是集古城址、古佛寺、古渠系、古垦区与墓葬群于一体的“立体考古博物馆”,斑驳的夯土墙、蜿蜒的古渠痕,无声诉说着丝绸之路曾经的繁华。 追溯其历史脉络,锁阳城的“生命力”跨越千年:始建于汉,是敦煌郡冥安县治所;西晋时为晋昌县,隋代更名常乐县;唐代迎来鼎盛,设瓜州郡,成为丝路咽喉要地;西夏时期在此设立西平监军司,军事与商贸地位凸显;元代以后,这座繁华古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归于沉寂。而“锁阳城”这一名字,则源于清代民间——因古城周边生长着大量锁阳植物而得名,为这座千年遗址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走近千年古城遗址,其规模与细节更显震撼:整个遗址占地近1平方公里,核心遗存勾勒出昔日城池的恢宏。城址分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达80万平方米,内城面积28万平方米;内城城墙采用夯土版筑工艺,底宽7.5米、顶宽4.6米、高10米,四角矗立的角墩至今轮廓清晰,足见当年筑城工艺的精湛。更令人惊叹的是城外的古代灌溉系统:5条干渠如脉络般延伸,百余条支渠、子渠交错分布,总长约96公里,这套完善的水利设施,印证了当年古人在戈壁中开辟垦区、发展农业的智慧,也解释了为何这座古城能在干旱之地长久繁荣。 如今,锁阳城遗址已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更是游客探寻丝路文明的必到之处。每到旅游季,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踩着戈壁碎石走近夯土墙,触摸千年时光留下的痕迹;站在城墙上远眺,想象当年商队往来、驼铃悠扬的场景。这座沉睡的古城,正以其厚重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遗址风貌,让丝路文明在当代“活”了起来,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重要遗产点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拍一张留个影 金秋时节,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人潮攒动,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还有不少的外国游客,纷纷打卡拍照。 <p class="ql-block">鸣沙映月</p> 早晨,这里沙如金浪,泉似新月,风拂过去,细沙轻吟,芦苇摇曳,映水成诗,奇特的地理景观陶醉着游人的心田,人们用镜头聚焦最美的瞬间。山地沙漠车,发出轰鸣的声音,载着游客冲向沙坡,驼队缓慢的走向山梁,形成一幅独特的沙漠画卷。 悬泉置遗址位于敦煌市莫高镇八户村东南64公里,三危山北麓的戈壁滩上。遗址由坞院、马厩、灰区及其附属建筑构成。遗址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50米,分布面积2.25万平方米。<div>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div><div>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遗产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div> 1990年~1993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有陶器、木器、漆器、文书及简牍3.5万枚。从出土的简牍、文书记载,判断是一处汉代驿站遗址。西汉称“悬泉亭”“悬泉置”,东汉称为“悬泉邮”,唐称“悬泉驿”,清为“二师庙”。经考古发掘认证是“丝绸之路”上唯一的驿站遗址,对研究东西交通史、丝绸之路邮驿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位于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阿尔金山北坡的博罗转井影视基地,原为1950年建设的博罗转井镇旧址,1998年县城整体搬迁后,转型为影视拍摄基地。作为“中国西部好莱坞”,该基地已参与《九层妖塔》《西风烈》《英雄》《鸿门宴》《天将雄狮》等30余部影视作品拍摄。外地游客不远千里到此打卡旅游。 景区以雪域高原景观与废旧城镇遗址为核心,完整保留了剧院、学校、医院等断壁残垣建筑群,形成独特的沉浸式体验场景。 夕阳下的影视城 阿克塞县博物馆 阿克塞境内发现的世界最大的盘羊头骨 车轮 <p class="ql-block">银鞍子</p> 马鹿头骨 金秋时节,阿克塞县多坝沟胡杨峡迎来最佳观赏期。峡谷内,黄绿相间的野生胡杨沿沟壑错落铺展,与苍茫沙山、潺潺溪流、摇曳芦苇相映成趣,勾勒出一幅兼具雄浑与灵秀的绝美画卷,引得大批游客与摄影爱好者慕名前来,定格秋日盛景。<br><br> <br><br> 作为《东宫》《天将雄师》等热门影视的取景地,这里至今保留着多处原始拍摄场景,网红打卡点常年人气爆棚。游客沿步道深入峡谷,既能近距离触摸胡杨扎根沙崖的斑驳枝干,感受其“生而千年不死”的顽强生命力,更能沉浸式体验“水墨山映沙波浪”的震撼实景,不少人感叹“随手拍都是电影级画面”。 为提升游览体验,景区不仅推出民宿预订服务,还对自驾游客提供友好政策,让出行更便捷。同时,非遗展演等特色活动轮番上演,为旅途增添人文韵味。值得一提的是,这片旅游秘境是经过二十余年生态治理重生的绿洲,如今正以自然奇景与人文底蕴交融的独特魅力,成为西北秋日旅游的新晋热门打卡地。 作者:赵喜中, 网名官鹅情歌,宕昌县人,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会士,喜欢户外摄影、摩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