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漫步北海老街,是一场与时空的对话。当我从现代化的城市街道踏入升平街(即北海老街)的入口,仿佛穿过了一道无形的时光之门。这条始建于1821年的老街,以其绵延1.44公里的骑楼建筑,瞬间将我拉回到那个中西文化初遇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凝固时光的青铜史诗</p><p class="ql-block">穿行在斑驳的骑楼廊下,最打动我的不是琳琅满目的商铺,而是那些悄然伫立在街角的青铜雕塑群。它们不是冰冷的艺术品,而是老街记忆的活化石。我看到了1886年创建北海第一所西医普仁医院的柯达与李慧莱院长,他们的姿态从容,仿佛刚刚结束一场手术;旁边是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场景,两个小伙伴用压水机嬉戏,一个正撅着屁股洗头,水花在阳光下闪烁。这些雕塑无声地诉说着从近代开埠到市井生活的百年变迁。</p><p class="ql-block">◼️ 骑楼长廊下的建筑年鉴</p><p class="ql-block">抬头仰望,老街的建筑本身就是一部“近代建筑年鉴”。卷拱结构的窗顶、雕饰线流畅的窗柱,以及那近千座“原汁原味”的骑楼,共同勾勒出天际线。这些受英、法、德等国领事馆建筑风格影响的骑楼,其拱形结构不仅能遮阳挡雨,还将每家每户连接成一个整体。我特意避开了底层的喧闹,将目光投向二楼以上,那些历经风霜的墙面和斑驳的色彩,在午后光影中显得格外深邃。</p><p class="ql-block">◼️ 市井烟火与历史遗迹的交响</p><p class="ql-block">老街的活力,在于市井烟火与厚重历史的奇妙融合。空气里交织着李姨虾饼的酥香、海鲜的咸鲜和些许咸腥的海风。我顺着人群往前走,不经意间就与历史遗迹相遇:大清邮政北海分局、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丸一药房旧址”、以及见证旧中国关税主权变迁的北海海关大楼旧址。在珠海东路101号和103号之间,我找到了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双水井。第八代“守井人”庞叔的故事,让这口阴阳双井充满了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霞光中的感悟</p><p class="ql-block">当夕阳为老街披上金色的外衣,我站在接近西端的路口回望。整条街在温暖的光线下显得既古朴又生机盎然。这次漫步让我感到,北海老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建筑或美食,更在于它作为一种依然活着的历史,在每一天的烟火气中,静静地讲述着过去与现在。</p>